知识库 > 四肢 > 三角肌疼痛 > 内容

三角肌疼痛内容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的治疗

病请描述: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滑囊炎、慢性炎症、有时肩袖撕裂、肩部骨刺形成——导致疼痛、活动度减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        症状包括肩部不适感,当手臂上举过头、手伸进裤子后面的口袋、患侧卧位睡觉时肩部急性疼痛。长期从事手举过头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开始治疗前,医生会为病人拍一张肩部的X线片。医生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药物       非手术方法,包括改变肩部运动方式、物理治疗、抗炎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如需要可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非手术治疗对90%以上的病人有效,可以在3-6个月内缓解症状。 手术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关节镜或切开手术。手术可以使85%的病人改善关节功能。目前关节镜手术已占大多数。        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需要至少两个5mm的切口。关节镜穿过皮肤和三角肌进入肩关节。进入关节后,医生在关节镜下系统的探查撕裂的韧带、肌肉或肌腱。关节内可能发现游离体,此时需对整个关节面进行系统检查。通过关节镜,医生可以直观的检查肱二头肌腱、肩袖肌腱和肩关节,比MRI和切开手术更清楚。        病因检查清楚后,关节镜退出肩袖肌腱,并置于肩袖上。医生在肩袖与肩峰间磨平骨刺,正是这些骨刺导致了肩袖的炎症和撞击。        关节镜相比于切开手术,其术后恢复时间短、疼痛小。 手术有何风险?        所有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然而治疗本病的手术风险很低。可能的风险包括感染、伤口延迟愈合、伤口渗血、神经血管损伤、关节面损伤。偶尔,术后肩关节会变僵硬,通常称为冻结肩。 病人需为手术做何准备?        病人要对手术充分理解。        1、 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 术前1周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3、 术后定期门诊复诊。        4、 从手术前一天的晚上开始至手术前禁食禁水。 手术前我能做什么锻炼?        尽可能保证肩关节的灵活性,这很重要。当病人感觉疼痛时活动变的困难,此时可以适量服用止痛药、冰敷患处、局部热敷或适度理疗。 手术当天病人需要做什么?        1、 如果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在手术当天可以用一口水服下。        2、 不要戴首饰、发夹,化妆,涂指甲油,携带与身体接触的物品。        3、 不要携带贵重物品和现金。        4、 穿宽松的、舒适的衣服。 术后应当如何做?        我们保证病人术后肩部疼痛症状会充分缓解。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处方预防病人的术后疼痛。术后肩部支具固定,吊带悬吊。        医生会指导病人如何休息和活动。手术中的发现和处理也将详细告知病人。 术后康复期多长?        术后1周内伤口疼痛可以解除,此时可以在腰部的高度开始轻度活动。大多数病人术后1周至3个月内完全康复、重新工作,可以正常活动。4-6周后开始力量训练。大多数病人3-6个月内或最大程度的改善,有些病人可能需更长时间。 什么事术后康复?        理疗师会指导病人进行术后操练,以防关节僵硬和肿胀。术后在病人还不能活动肩部的时候应当先活动肘腕关节和手。恢复期不要举重物以防肌肉劳损。 恢复期在家应该怎么做操练?        术后2-4天大多数病人就可以独立在家吃饭和穿衣。病人可以淋浴,但在术后1周内要保持伤口和敷料干燥。如果敷料变湿,应当及时更换。在病人有足够信心和足够的肩部力量时方可开始开车。康复进程因人而异。 术后多久门诊复诊一次?        医生会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详细告知复诊日期。                                                                           (刘晓琳整理,王金武审校)   © Copyright 2009-201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肩关节外科. All rights reserved.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8644

肩袖损伤早期症状有什么表现?

病请描述: 1.肩袖损伤的症状  急性损伤者肩顶部突发剧痛,有撕裂或折断感,疼痛维持数目,以后逐渐减轻。急性症状消退后,疼痛扩展至三角肌止点区域,由于将上臂外展过肩会产生疼痛,患者往往将上臀垂于体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隐匿性进行性肩关节疼痛和无力,常放散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因疼痛可导致主、被动活动相继受限。上海市同济医院关节外科孙业青2.肩袖损伤的临床体征  (1)触痛:急性期撕裂处可及触痛,过后,该处压痛仍可触及。因上肌受累时,压痛在大结节顶部。因下肌受累,压痛在大结节顶部的外侧。裂口影响二头肌腱时,触痛即在结节间沟处。肩胛下肌腱撕裂时触痛在前下方。  (2)弹响:患者在上举及旋转上臂时可感到有响声。将手放在患者身上,令其上举及旋转能感觉到弹响,被动活动时弹响可以加重。  (3)肌萎缩:急性期2~3周后即可出现因上、因下肌萤缩,尤以因下肌为明显。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长久者小圆肌和斜方肌也可叫显萎缩。三角肌因萎缩而扁平,但不如因下、因上肌显著。  (4)降起及凹陷:撕裂严重时常有隆起或沟状凹陷。隆起者是大结节骨突,仍有部分肌腱袖止点连着。凹陷则是肩袖撕裂后留下的缺损。伸直位时隆起在肩峰缘正前方,外展时上述隆起或凹陷通过喙肩弓而引起弹响。  (5)肩肱关节功能障碍:撕裂严重时患者不能外展上臂,而由耸肩替代。  (6)肩袖损伤轻微者,外展上臂时撕裂部分挤人时喙肩韧带下方而致疼痛,叩所谓肩痛弧综合征阳性:患者在立位接受检查,固定肩胛下角令外展患肢,正常时可无疼痛地自0。上举至160°,肩峰下有病变时,外展至45%出现痛楚,80°~120°间疼痛最重,此时大结节与肩峰距离最近,超过l20°后疼痛减轻,160°时无疼痛。上臂放下时,同样于该范围出现疼痛。除肩袖撕裂外,因上肌腱钙化、炎症、肩峰下滑囊炎等,也可出观肩痛弧综合征。  (7)肩袖损伤患者抬臂力量减弱,虽然患者可以自由外展上臂,但只要轻施阻力,外展或前屈就有困难。病程长久者,臂部旋转或上抬活动减退甚至消失。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孙业青 2018-07-12阅读量7845

上肢肩背部僵硬麻木疼痛萎缩是...

病请描述:颈神经根是从其相应节段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发出的,颈椎有7节椎骨,但它有8对神经根。因为第1颈椎(寰枢)与枕骨之间也有一对神经根出来,叫第1对颈神经根。其余每两个椎骨之间的椎间孔,都各有一对神经根,就是第2~7对颈神经根。另外,从颈7与胸1椎骨间发出的一对神经根,被称为颈8神经根。这些神经根除颈1~3神经根分布到后枕部、颈肩部外,其余各节均分布到上肢。所以,颈4~8神经根受到刺激都会出现上肢症状。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在颈椎病中是发病率最高的,中老年人多见,但目前看来,青壮年当中也有不少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一倍,以体力劳动者多见。不少病人以往有头颈部外伤史或“反复落枕”史,外伤可诱发颈椎病急性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症状也可逐渐加重。颈部活动度大,长期低头工作,喜欢高枕头者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以下颈椎(颈5~7)多见。这种颈椎病病程长短不一,但大部分呈慢性起病,拖延时间长,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等。但外伤、劳累、风寒、枕头或睡觉姿势不当常为其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或促使原先的病情加重。二、病人的症状:1疼痛麻木:主要表现为引起颈枕部或颈肩部一阵一阵或持续不断的隐痛、剧痛或麻木,并且沿着受影响的神经根走行的方向,放射到该神经根所分布的地方;逐渐地一侧上肢、手背、手指等也可出现放射性的剧痛并伴麻木感,疼痛呈烧灼样或刀割样,伴有针刺或过电样串麻感;2、放散痛: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病人在开玩笑时也不敢放声大笑,放射痛的部位与颈椎病变的节段有关。3、不灵活,不听话:还可出现上肢发沉、酸痛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观象,甚至连笔也握不住,手拿其他东西也感到困难。在夜间颈肩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厉害,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且睡觉时患肢受压后容易出现酸胀麻木感。4、诱因:病人卧床休息后症状可以有所减轻,受凉、劳累或休息不好后症状可以加重;5、午后加重:病人可以有上午症状轻、下午或晚上症状加重,早晨起床后或午睡后症状可以减轻等特点。也就是说,病人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劳累后症状可以加重。6、僵硬肢冷:患者可以发现颈部发僵、肌肉紧张、痉挛;颈部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可以受到限制,以向后仰头时及头部向病侧弯曲时活动受限最为明显。颈部可以出现肌肉痉挛,故头喜背向患侧,病程长者可有手部肌肉萎缩。三、不同节段病变的定位表现:在各自不同的部位还可以有感觉减退或过敏、肌肉萎缩或肌腱反射减弱等表现。颈椎间盘退变后向侧后方突出或钩椎关节出现增生骨刺,可刺激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不同颈椎病变的节段可刺激或压迫不同的神经根,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颈椎3~4间隙以上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3或颈4神经根,病人常感脖子痛,串向头枕部,风池穴附近可有压痛,枕部皮肤可有麻木感。但一般颈椎3-4间隙以上节段出现退变发生颈椎病者较少见。颈椎4~5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5神经根,病人常常感到疼痛经肩顶部,肩胛骨内缘上部、肩部、放射至上臂外侧,很少到前臂。医生检查时,可发现肩部及上臂外侧可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区,上臂外展、上抬的三角肌肌力减退,严重者可发现肩部的三角肌、斜方肌及冈上肌的肌肉萎缩,直视下可以发现上述肌肉萎缩后,失去正常丰满的外形而塌陷。颈椎5~6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6神经根,病人除颈部、肩月甲骨内缘、肩部、前胸部及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疼痛、麻木外,还可放射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以及拇指和食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以及拇指和食指痛觉过敏或减退;屈肘力量(肱二头肌力)较弱,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可发现肱桡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肱二头肌肌肉(即上臂前边的肌肉)萎缩。颈椎6~7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7神经根,病人感疼痛沿颈肩上臂放射至前臂背侧、食指及中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食指及中指痛觉过敏或减退,伸肘力量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腕与伸指肌力有时也可减弱。颈椎7与胸1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8神经根,病人疼痛在颈部、肩部、肩胛骨内下缘,并常沿上臂内侧和前臂尺侧(即前臂的内侧或小指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手的精细活动功能障碍较大。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小指及无名指痛觉过敏或减退,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屈曲以及分开与并拢的力量常有减弱,严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明显,一般无腱反射改变。四、诊断:上述的症状和医生检查的体征与病变节段有关,因而具有定位意义。也就是说,医生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询问以及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如感觉、腱反射和肌力的改变,再结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颈神经根受刺激和压迫的节段,从而确定颈椎病变部位。如果病人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的话,可以为手术部位和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因此,仔细询问病史,详细的临床检查,对于颈椎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视。这一点,病人应当深刻理解,积极配合。很多患者在网上发过来一张片子,就要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意见是不科学的,请理解医生只能给你一个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五、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发僵,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质增生,项韧带可有钙化现象;过伸过屈侧位片可显示病变节段不稳定,病变节段在屈伸时活动过度;颈椎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并突向椎间孔,使椎间孔变小;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核磁共振或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颈椎病的核磁共振片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医生首先要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询问,询问麻木、疼痛的部位,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六、治疗方法:1、正骨理筋:目前主要采用正骨治疗方法,不同于普通的按摩推拿,通过祖国医学的传统正骨手法认为,颈椎病是骨错位筋出槽,通过独特的中医手法,把错位的骨关节位置扶正,把出槽的筋理正归位,经络自然疏通后,患者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并很快恢复健康。2、按摩推拿,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对于较轻的早期患者效果较好,对于正骨理筋治疗后的患者,能够快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理疗:是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结合的高效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消炎、活血化瘀,缓解痉挛,快速止痛等功效,尤其对于正骨治疗后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4、手术治疗:是对于无创治疗方法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采用的毁坏性治疗方法,无论手术精简,技术多么先进,都是破坏性的治疗,有的医生说手术后不是痊愈,而是残疾了,这句话有些过激,但是事实上确实是手术使人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不再完整,在没有经过正规系统无创治疗的前提下,尤其是没有经过中医正骨治疗的病人,尤其要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后金属固定物把活动的脊柱变成固定的支撑。有问题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7-12-03阅读量1.5万

肩周炎久治不愈的罪魁祸首原来...

病请描述:       肩颈劳损是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合称。人背部脊椎上的督脉是主管脑部的供氧供血,当你肩颈经络不通的时候,脑部供氧供血不足容易出现一个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耳鸣,恶心,睡眠质量不好。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肩周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过去常常把肩周炎和颈椎病完全区分开来治疗,经过浊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中西医学的研究发现,肩周炎和颈椎病实际上是一个系列的疾病,也就是据大部分的肩周炎实际上是颈椎病的一个继发性表现,只是颈椎病还没有被发现而已。原因如下:       从下面的神经分布图可以看出,神经分布是有区域性的,所以西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结果应该是:一旦颈椎有问题,就一定会出现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样才能诊断为颈椎病,否则就应该是肩周炎,而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典型的颈椎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肩周炎和相关联肢体关节功能改变,也就是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等。依据如下:       1,颈椎病在干扰到相关神经时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出现典型的区域症状之前,会干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或者是释放异常信号,结果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减慢中枢神经信号的正常下达,b 扰乱运动神经指令,出现运动不协调。c 感觉信号异常,所以干扰正常感知和平衡。d 干扰植物神经功能,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影响相关区域的植物神经调节和代谢,从而出现温度调节,汗液分泌,代谢等一系列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软组织以及骨关节功能紊乱和损害。       2,肩周炎患者经过几年的病程后逐渐发展为颈椎病,所以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颈肩综合征。下图是神经不同区域的详细分布图,而实际上临床中能找到典型的神经病变症状的多数是神经已经完全受累后的表现,在损害的早期临床表现都是不典型的。       3,临床中很多肩周炎患者久治不愈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进一步检查都合并有严重的颈椎病,这些患者经过颈椎整固调整后疼痛和功能障碍会很快缓解,治愈速度明显好于单纯肩周治疗。       过去曾经总结的颈椎病和肩周炎的区别,实际上是颈椎病病变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颈椎病的疼痛常为麻痛、灼痛、放射性痛,多向手部放射,无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伴颈项疼痛不适和颈项僵硬及颈项活动障碍,上肢及手指麻木疼痛,有时发麻的手指有感觉障碍。肩周炎在活动肩关节时,可诱发钝痛、酸痛,疼痛限于肩部,伴随肩关节的功能障碍,突出的是上举、外展和旋转动作受限,无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  2、肌肉萎缩;颈椎病表现为肩、臂、手等上肢肌肉皆可萎缩,但以手部内在肌肉萎缩多见;肩周炎在肩周围的肌肉可有萎缩,如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等。  3、肩痛、颈椎病以颈项肩背疼痛不适为主,上肢上举抬高疼痛反而减轻,牵拉下垂时疼痛加重,疼痛为神经根性,多伴有放射性的手指麻木或麻痛。肩周炎以局限的肩痛为主,肩臂上举、外展和旋转运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特征,不能向患侧侧卧,多于夜间疼痛加重,无手指麻木的症状。  4、压痛点、颈椎病在肩部无压痛点,肩背及颈项部有压痛,如椎旁肌、项肌在枕骨附着处,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大小圆肌等处可有压痛点。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在肩部的压痛点和沿三角肌前后或三角肌肱骨段压痛点最为常见,冈上肌腱通过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等处可有压痛点,个别病例在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处有压痛点。      只有个别患者是原发性肩周炎,比如直接或者是间接损伤导致,只不过现在很多继发性肩周炎都被诊断为原发性肩周炎进行局部治疗,二忘记了颈椎这个罪魁祸首,胡洛了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当你发现肩周炎的时候,建议您进行一下颈椎检查,通过无创的颈椎正骨调整,恢复颈椎功能后,肩周炎治疗就迎刃而解了。       意见建议:出现不适症状后应及时到专科医生处正确分辨身体的疼痛症状。未确诊前不宜进行自我治疗或用药。整固需要到正规医院,不建议去非医疗机构实施。       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7-11-05阅读量1.5万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病请描述:       颈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体征。       (1)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为50%~60%,临床上开始大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短期内症状加重,并向上肢放射传导,放射疼痛的范围根据受压的神经根的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的区域,皮肤可有麻木、感觉过敏、感觉减弱等异常情况,同时也可以有上肢无力、力量减弱、手指动作不灵活等,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者突然牵拉,撞击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可见患侧颈部肌肉痉挛、头喜好偏向患侧,而且患肩上耸抬高、病程长的患者上肢肌肉可有萎缩。在颈肩部、三角肌部可有压痛,患肢活动有不同程度的上举、外展、后伸等限制。         (2)脊髓型颈椎病 由于压迫脊髓,早期临床表现颈部疼痛不明显,而是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等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压迫的加重,可出现四肢麻木、僵硬,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部分病人出现胸部或腹部的束带感觉,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病程较长者,症状逐渐加重或者反复发作。感觉障碍主要以痛觉减弱或消失为主,手部肌肉可出现萎缩等。         (3)交感型颈椎病 可出现头痛或者偏头痛、头晕,特别是在头转动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者缩小,眼睛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头颈部以及四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也可以表现为头昏、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现象。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其临床表现为眩晕,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以表现为旋转性眩晕,浮动性或者摇晃性眩晕。而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者加重症状,亦可表现为头痛,以头枕部位,头顶枕部痛,亦可放射到头颞部,大多表现为发作性胀痛,可伴有失眠,神情恍惚等,可出现突发性弱视或者失明、复视,但在短期内可恢复,可以出现猝然摔倒,大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时或者屈伸时发生,倒地后再站起可以继续正常的活动,而且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以及精神方面症状。         除此,混合一种或几种的为混合型。  

沈奕 2016-06-10阅读量7356

肩袖损伤早期症状有什么表现?

病请描述: 1.肩袖损伤的症状   急性损伤者肩顶部突发剧痛,有撕裂或折断感,疼痛维持数目,以后逐渐减轻。急性症状消退后,疼痛扩展至三角肌止点区域,由于将上臂外展过肩会产生疼痛,患者往往将上臀垂于体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隐匿性进行性肩关节疼痛和无力,常放散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因疼痛可导致主、被动活动相继受限。 2.肩袖损伤的临床体征   (1)触痛:急性期撕裂处可及触痛,过后,该处压痛仍可触及。因上肌受累时,压痛在大结节顶部。因下肌受累,压痛在大结节顶部的外侧。裂口影响二头肌腱时,触痛即在结节间沟处。肩胛下肌腱撕裂时触痛在前下方。   (2)弹响:患者在上举及旋转上臂时可感到有响声。将手放在患者身上,令其上举及旋转能感觉到弹响,被动活动时弹响可以加重。   (3)肌萎缩:急性期2~3周后即可出现因上、因下肌萤缩,尤以因下肌为明显。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长久者小圆肌和斜方肌也可叫显萎缩。三角肌因萎缩而扁平,但不如因下、因上肌显著。   (4)降起及凹陷:撕裂严重时常有隆起或沟状凹陷。隆起者是大结节骨突,仍有部分肌腱袖止点连着。凹陷则是肩袖撕裂后留下的缺损。伸直位时隆起在肩峰缘正前方,外展时上述隆起或凹陷通过喙肩弓而引起弹响。   (5)肩肱关节功能障碍:撕裂严重时患者不能外展上臂,而由耸肩替代。   (6)肩袖损伤轻微者,外展上臂时撕裂部分挤人时喙肩韧带下方而致疼痛,叩所谓肩痛弧综合征阳性:患者在立位接受检查,固定肩胛下角令外展患肢,正常时可无疼痛地自0。上举至160°,肩峰下有病变时,外展至45%出现痛楚,80°~120°间疼痛最重,此时大结节与肩峰距离最近,超过l20°后疼痛减轻,160°时无疼痛。上臂放下时,同样于该范围出现疼痛。除肩袖撕裂外,因上肌腱钙化、炎症、肩峰下滑囊炎等,也可出观肩痛弧综合征。   (7)肩袖损伤患者抬臂力量减弱,虽然患者可以自由外展上臂,但只要轻施阻力,外展或前屈就有困难。病程长久者,臂部旋转或上抬活动减退甚至消失。

孙业青 2015-08-29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