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三角肌疼痛 > 治疗

三角肌疼痛治疗

三角肌疼痛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关于儿童性早熟抑制针的科普讲...

病请描述:关于儿童性早熟抑制针的科普讲解 儿童性早熟是指儿童在未达到正常青春发育年龄时,过早地出现了第二性征的发育。针对这一问题,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性早熟抑制针进行治疗。 首先,我们要了解性早熟抑制针的作用机制。其主要是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分泌,从而抑制性腺轴的启动,让青春期发育暂时停下来。这主要是为了给身高增长提供时间空间,避免由于性早熟导致的骨骼过快成熟和过早闭合,进而可能引发的身高问题。 具体来说,性抑制针(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与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的GnRHa受体结合,通过“点火效应”使垂体靶细胞相应受体发生下降调节,从而抑制垂体-性腺轴,使相关激素分泌减少,控制性发育进程,延迟骨骼成熟。 在具体应用上,性早熟抑制针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来使用。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臀部肌肉深部或上臂三角肌部位。在注射过程中,患儿需要遵医嘱,确保药物正确、安全地进入体内。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了解性早熟抑制针的应用。小红是一个9岁的女孩,因为性早熟的问题,医生建议她接受性早熟抑制针治疗。在家长的陪同下,她开始接受定期的注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她需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她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身体的变化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红的性早熟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骨龄发育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为她的身高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让她有可能达到更理想的成年身高。 当然,虽然性抑制针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且通常安全性较好,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例如,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还有可能导致骨密度轻微降低。因此,在使用性抑制针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此外,家长和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性早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性早熟的症状,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请注意,性抑制针并不是所有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都需要接受的治疗。治疗范围主要包括性早熟患儿骨骼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加速显著,预测成人身高受损达到一定程度,快进展型青春期,以及出现与性早熟直接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等情况。 在使用性抑制针的过程中,患儿需要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患儿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身体变化,确保治疗效果。 最后,尽管性抑制针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应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有任何疑虑或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生长发育 2024-04-24阅读量2323

肩关节术后如何恢复肩袖活力?

病请描述:肩袖损伤是肩部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特别是在经常进行重复肩部活动的运动员和老年人中。肩袖是指位于肩部的四个肌腱,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它们共同围绕肩关节,提供稳定性和力量。 (图源网络) 肩袖损伤可能包括肌腱的磨损、撕裂或断裂,通常由于慢性过度使用、外伤或年龄因素引起。这种损伤会导致疼痛、肩关节的不稳定性以及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 (图源网络) 肩袖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肩袖修复手术,手术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缝合或重建受损的肌腱,恢复肩袖的稳定性和功能。手术类型和技术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可能包括开放手术或腔镜手术。 肩袖损伤修补手术(图源网络) 虽然手术可以解决肩袖的损伤,但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根据术后时间推移应该进行相应的康复。 注意:在进行任何康复训练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建议,并在他们的监督下进行。在练习过程中,避免承受过重的负荷或过度拉伸,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所有练习都应该在没有疼痛或不适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练习并咨询医生。 01 术后早期康复(术后1~6周) 1. 疼痛管理:术后的前几天可能会有疼痛和不适。建议患者使用冰敷来减轻肩部疼痛和肿胀,必要时,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不适。 2. 被动关节运动: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旨在维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并预防关节僵硬,有助于促进愈合,并减少术后肩关节的不适。 建议到医院的康复科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置顶专属的康复训练方案。这包括被动抬肩运动、被动外展运动、被动内展运动、被动外旋运动、被动内旋运动和被动水平外展运动等。所有被动关节运动应该是轻柔和缓慢的,避免用力或突然移动肩关节;患者应该感到舒适,而不是疼痛。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肩关节康复训练(图源网络) 3. 肌肉活动和轻度屈伸练习:慢慢地,需要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活动和轻度屈伸练习。这些练习有助于恢复肩袖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肌肉活动包括肱二头肌收缩和肩胛骨收缩两种。轻度屈伸练习主要包括主动屈肩运动、外旋屈肩运动和内旋屈肩运动。温和而持续的肌肉活动和屈伸练习对于帮助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但要确保在早期阶段遵循医疗专家的指导,并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 4. 渐进性增加活动量:在康复过程中,活动的量和强度会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包括一些肌力练习和肩部稳定性训练。 02 术后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随着康复的进展,需要逐渐增加训练的负荷和强度,包括增加重量、增加重复次数和增加练习的复杂性。并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根据需要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的顺利进行。 1. 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旋转袖肌强化、三角肌强化、肩胛骨周围肌肉强化、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强化。 2. 关节运动训练:中期阶段可加入主动康复训练,主动关节活动练习要训练肩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外旋和内旋以及动态肩关节控制练习,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运动。 此外,被动关节活动练习、关节牵引练习和康复器械辅助训练可同时进行,以帮助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图源网络) 3. 平衡和稳定性训练:平衡板练习、单臂平衡练习、肩胛骨稳定性训练以及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加强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提高肩部的稳定性。 4.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活动,并提高肩部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03 术后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1. 强化训练:肩部肌肉群的强化训练依旧是康复的重点。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更具挑战性的肌力训练,包括使用弹力带、哑铃或杠铃进行肩部肌肉群的强化练习,如肩外展、肩内收、前平举和侧平举等;逐渐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 稳定性训练:继续进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以加强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并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这可能包括平板支撑、平衡球训练以及肩胛骨收缩动作等。 3. 功能性训练:引入更多的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活动。这包括进行模拟举重、推拉、携带物品和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以提高肩部在实际情境中的适应能力。 4. 平衡和协调训练:引入更复杂的平衡和协调训练,以提高肩部周围肌肉群的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这可能包括单脚平衡、平衡球训练和体重转移练习等。 5. 模拟运动和体育活动:逐渐引入更具挑战性的模拟运动和活动,以帮助患者适应日常生活中更复杂的动作。这包括进行模拟举重、携带重物和进行体育活动等。 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6. 应对挑战和防止复发: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并提供防止肩袖损伤复发的建议和指导。这可能包括正确姿势、体力活动的适当技巧以及肩部保护措施等。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医生耐心、专业的指导和患者积极的参与。 早期康复对于肩袖损伤手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适当的疼痛管理、被动关节运动、肌肉活动和渐进性增加活动量,患者可以逐步恢复肩部的功能和稳定性。 中期康复方案是在手术后早期康复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重点是加强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在肩袖损伤术后的后期康复阶段,持续的训练和指导将有助于患者恢复最佳的肩部功能和运动能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遵循专业的康复计划和与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患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肩部功能,重拾活力,重新享受生活。

王金武 2024-04-22阅读量1284

生长激素注射,我不怕-赵诸慧

病请描述:为了坚持长期治疗。生长激素一直在改进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经典药物,随着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矮身材临床证据的增加,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多。由于生长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不能口服补充,所以需要注射使用。  一想到要打针,就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害怕自己不会注射,孩子害怕注射带来的疼痛。很多需要治疗的孩子因此延误了治疗,或者不能长期持续规律用药,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解决患儿注射依从性差的问题,生长激素研发者想了很多方法:改良生长激素剂型从粉剂到水剂;改进注射装置,从胰岛素注射针筒到隐藏式电子注射装置;改变生长激素注射频率,从日制剂到周制剂……一切改进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体验,从而能坚持长期治疗。 三种剂型怎么选? 目前国内在售的生长激素分为三种剂型,即长效水剂,短效水剂和短效粉剂。初次使用时,家长们往往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生长激素,会很纠结。不同剂型的生长激素疗效相近、副作用相同,相对来说,长效水剂起效更快。 而三种剂型的不同特点会帮助大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长激素,接下来我们就从注射频率、注射方式、药品配制方式、注射体验等方面来分析一下。 注射频率: 长效水剂为周制剂, 一周固定时间皮下注射一次;短效水剂和粉剂为日制剂,需要每日睡前皮下注射。 注射方式: 生长激素的各种制剂均为皮下注射。其中,水剂一般会使用配套的注射装置,针头更短更细;粉剂采用1毫升的胰岛素注射针筒,针头相对粗长。 药品配制方式:水剂可以直接注射;分剂需要先用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再皮下注射,且粉剂开封后需在72小时内注射完。因此,需要根据孩子的注射剂量和品牌保质期选择合适的药品规格,避免变失效。 注射体验 : 短效水剂和长效水剂配备电子笔或者机械式注射装置,针头短且细,有的注射笔具有隐针装置,可以减少孩子对针头的恐惧感,有的添加了减轻疼痛的成分,注射体验感更好。而粉剂使用一次性1毫升胰岛素针管注射,针头暴露,注射时需要孩子的配合。 对于年龄小、害怕注射、在学校住宿的孩子,或临时短期出行不方便每日注射的,以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而言,可以选择长效水剂;看重性价比和注射体验的家庭,可以选择短效水剂;考虑价格因素的家庭可选择短效粉剂。 成功注射要做好的准备,一次成功的注射,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需要克服对注射的恐惧感,才能坚持长期用药。相对来说,对于具有隐针装置的注射笔,孩子的接受度更高,小年龄的孩子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把注射笔比作一条小鱼,“小鱼亲亲宝宝的小肚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注射。 其次是药品的准备:  由于生长激素需要在2~8℃冰箱中保存,刚取出就注射疼痛感相对强,因此可以在注射前10~15分钟取出,放入室温中复温,以减轻注射疼痛感。 电子笔需要提前安装好药液笔芯,设定好剂量,每次更换笔芯后需要排气。 粉剂注射前还需要进行溶液配制,根据孩子需要的生长激素剂量,计算需要加入的注射用水剂量,再加入粉剂中, 轻轻摇晃溶解成液体,避免剧烈震荡产生大量泡沫,影响抽取剂量的准确性。然后用胰岛素针筒抽出所需剂量,并排除针筒内气泡。如有剩余,则消毒瓶口后放入2~8℃冰箱中保存, 不同品牌的保存期不同, 一般为48小时,最长不超过72小时 。 最后是注射前的准备,主要是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或棉签,由内向外螺旋形消毒注射点周围直径2~3厘米的皮肤,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注射。水剂注射前,电子笔需要核对显示的注射剂量,机械笔需要调整到所需注射剂量,然后装好针头。 注射部位一般可以选择的有三个,即腹部肚脐两侧3~5面米之间,上臂三角肌下缘,以及大腿中部外侧的皮下组织。 为了避免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硬结和脂肪溶解,两次注射要大部位的轮换,比如一次在腹部,下一次可以选择手臂或大腿部位注射。注射部位还需要避开皮肤疼痛、伤口、出血、硬结、凹陷或感染的部位。 注射也有小技巧 注射时,也有一定的小技巧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准确地完成注射。进针的深度和角度由于生长激素需要进行皮下注射, 因此对注射进针深度和角度有一定要求,过浅会注射进入皮内,引起皮肤鼓包,过深可穿过皮下组织达到肌肉,可能出血。 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我们可以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力度不得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避免将肌肉和皮下组织一同捏起。不同注射器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如果采用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筒,由于针头较长,为避免穿透皮下组织,可以采取与皮肤呈45°角进针。如果使用水剂配套的注射器注射,则使用更细更短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可以垂直进针。 注射完毕,不要立即拔针,针头应在皮下停留10~15秒,避免药液溢出。 减轻注射疼痛度孩子们不愿意配合打生长激素,怕疼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如何减轻注射疼痛呢?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小技巧。 1,根据不同年龄段/肥胖程度的孩子。选择长度适合的针头,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较瘦的孩子,可以选择4毫米针头;大孩子或肥胖孩子可选择6毫米或8毫米的针头。 2,注意进针、拔针角度的一致。不要旋转针头,避免断针。也可减少疼痛感。进针、拔针速度需要快一些,可减少疼痛感。可选择带有隐针装置的注射笔,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恐惧带来的心理疼痛。 消毒后等酒精完全挥发再注射。药水可提前10分钟左右取出,不至于太冰,减少疼痛感,注射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疼痛感。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或注射器。不要长期在同一注射部位注射。 注射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我还整理了一些注射生长激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注射后药物外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注射角度过浅:解决方法为,调整注射角度,接近垂直进针,使注射部位更深。 2,药品推注不匀速:解决方法为,匀速推注药液或换用电子式注射装置。 3,注射后针头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不足: 解决方法为,注射后停留10~15秒拔针,如注射剂量较大。可以延长停留时间。 4,拔针速度慢:解决方法为,快速拔针后用干棉签轻压。 5,注射部位鼓包:进针角度太小。解决方法为将进针角度调整到45°角以上。 6,注射部位流血:可能是因为碰到毛细血管或注射至肌肉层。解决方法为注射时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皮肤,控制进针深度,注射后用棉签轻压。 针筒里出现气泡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注射器抽吸药液过快:解决方法为,缓慢抽取药液。粉剂配制时振荡过多:解决方法为,轻轻摇晃,避免剧烈震荡产生大量泡沫。 药液抽不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粉剂瓶内负压过高:解决方法为,向瓶内注入空气后,抽取药液或先抽取注射用水再抽取空气。 一起注入西林瓶,减少负压。 一次性注射器漏气:解决方法为,更换新的一次性注射器。 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硬结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长期注射同一个部位所致:解决方法为,两次注射间进行大部位的轮换,可热敷硬结部位。 注射在毛发根部:解决方法为。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 电子注射笔的各种问题,有些可能是使用方法不正确, 也可能是机械故障。解决方法为,重新学习使用视频或致电售后服务热线,及时咨询解决。 目前生长激素仍需通过注射给药,但通过一定的技巧可以减少注射带给家长和孩子的困扰,通过不断练习,也可以提升注射熟练度,从而减轻痛苦。生长激素研发者正孜孜不倦地研发可以口服的生长激素,未来我们一定会有更方便的剂型、更舒适的方法来治疗儿童矮小。

生长发育 2024-01-17阅读量2696

肩关节14—肩周炎

病请描述:       早在1872年Duplay首次提出了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e scapulohumerale ) 的诊断,认为肩峰下滑囊炎症、变性、粘连等变化是肩痛和关节运动受限原因。1934年Codman研究无明确外伤原因的肩痛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表现,统称冻结肩(frozen shoulder )。1943年Lippmann强调所谓冻结肩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粘连性健鞘炎所致。1951年Mclaughlin研究指出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腱病变是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总之,肩周炎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统称,并非单一疾病。为便于诊断与治疗,“肩周炎”的名词也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襄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所分别替代。         病因:        1. 肩部原因:包括关节内与关节外病变。关节内因素主要为肩关节骨折、脱位引起 ;关外因素包括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粘性腱鞘炎 、冈上肌腱病变等。        2. 肩外原因:包括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痉挛,久之可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分类:         根据南京鼓楼医院骨科统计的210例肩周炎中,肱二头肌腱鞘炎(包括喙突炎)占45 . 9 % , 冈上下肌腱炎占 21. 5 % , 肩峰下和三角肌下滑囊炎占 23. 7 % , 冻结肩占8. 9 %。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他们提出如下分类: 1.肩部撞击症;  2.冈上肌腱钙化;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4.冻结肩;  5.喙突炎;  6.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注:         喙突炎: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健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注射治疗常有明显止痛效果。一般在一个疗程后,疼痛均能缓解,在治疗期间应减少患臂活动。本病预后良好,治疗后不遗留功能障碍。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常见病因: 肩峰下滑囊连接三角肌下滑囊 ,儿童时两者分开,成人时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整体。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面内外方各2厘米处和肩袖上。肩关节外展、内旋时,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而不能被触到。此滑囊炎的特点:多不是原发性的,而是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病变,尤以冈上肌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和肌腱袖破裂的影响最大,如钙化性冈上肌健炎,在急性期能破溃至滑囊内引起急性滑囊炎,称钙化性滑襄炎。当然,也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所引起。         临床表现: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逐渐增剧,夜间痛较著,常痛醒,尤以肩外展外旋时痛加重,一般位于肩部深处并涉及三角肌的止点,亦可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压痛点多在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常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当滑囊肿胀或积液时,在肩关节区域或三角肌范围内都有压痛。为减轻疼痛,病人常使肩处于内收、内旋位,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晚期可见肩胛带肌的萎缩。X线检查偶可见冈上肌的钙盐沉着。急性外伤所致的三角肌下滑囊炎,往往在伤后数日才出现急性滑囊炎症状。肩峰下滑囊穿刺,依据积液量及性状有助于诊断病变性质和程度。         治疗:早期物理治疗使肌腱炎症反应消退,疼痛减轻,口服消炎镇痛药物,肩峰下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局部注射,能得到即时的优良效果。对钙化滑囊炎用穿刺冲洗处理能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针刺捣碎钙块也能得到相应的效果。急性期后或慢性发病时除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逐步运动,使肩关节在三个轴的运动逐步得到恢复。非手术疗法长期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性疗。   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11-11阅读量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