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大于运动症状本身。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涉及到蓝斑,黑质,和中间皮质部位的时候,则会产生是睡眠障碍和抑郁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典型临床运动症状,最后累及广泛大脑皮层,出现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疾病的整个过程。 1.抑郁 帕金森病有三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和波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是患者理解病情的反应。内源性抑郁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症状,是帕金森病相关神经结构改变而导致。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不同阶段。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运动症状不仅可以波动,抑郁也可以波动,使用对抗运动的措施也可以有效改善波动性抑郁。帕金森病与一般抑郁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情感冷漠、偏执、自杀倾向方面,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发生率低于一般抑郁,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当前指南推荐治疗PD抑郁的药物共有三种。首先是治疗PD本身的药物普拉克索,其具有确切的抗PD抑郁作用(B级推荐)。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与安慰剂对比疗效有显著差异(B级推荐)。除此之外,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艾司西酞普兰等,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但由于SSRI类抗抑郁药副作用较轻,可考虑用于PD伴发抑郁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司来吉兰在PD患者中也有潜在的抗抑郁疗效(U级推荐)。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1-10阅读量8885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大于运动症状本身。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涉及到蓝斑,黑质,和中间皮质部位的时候,则会产生是睡眠障碍和抑郁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典型临床运动症状,最后累及广泛大脑皮层,出现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疾病的整个过程。 1.抑郁 帕金森病有三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和波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是患者理解病情的反应。内源性抑郁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症状,是帕金森病相关神经结构改变而导致。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不同阶段。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运动症状不仅可以波动,抑郁也可以波动,使用对抗运动的措施也可以有效改善波动性抑郁。帕金森病与一般抑郁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情感冷漠、偏执、自杀倾向方面,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发生率低于一般抑郁,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当前指南推荐治疗PD抑郁的药物共有三种。首先是治疗PD本身的药物普拉克索,其具有确切的抗PD抑郁作用(B级推荐)。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与安慰剂对比疗效有显著差异(B级推荐)。除此之外,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艾司西酞普兰等,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但由于SSRI类抗抑郁药副作用较轻,可考虑用于PD伴发抑郁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司来吉兰在PD患者中也有潜在的抗抑郁疗效(U级推荐)。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1-05阅读量9116
病请描述:肿瘤标志物可以说是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个“信号兵”,可以作为体内“癌毒”活跃程度的一个可供参考的动态指标。通过肿瘤标记物表达的高低,可以尽早发现肺癌复发、进展、转移的倾向,并有利于判断治疗疗效。肿瘤标记物作为癌细胞活性的标记,其监测的主要是“癌毒”的活性,就像一些化疗药物虽然经过多期化疗终未能将肿块“消灭”,但是癌细胞活性降低之后,肿瘤标记物正常,PET/CT也不再看到肿块高代谢特征,肿块也不再迅速增大,患者即能较好地带瘤生存。一旦肿瘤标记物再次较快升高,即使通过各种检查全身未发现肿瘤转移的证据,也说明病情有了变化,“癌毒”再次活跃起来,就有可能造成肿瘤增殖加速,向其他器官侵袭或转移。 一位76岁的老先生,肺腺癌术后1年余,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CA199一直居高不下,非常担心转移复发,异常焦虑,反复复查随访都没有发现转移证据。经过纯中药治疗2个月,CEA从8月份的23.12降低到6.3,CA199从43.93降低到32.93,今日患者特来报喜,自觉心情特别好,干啥都很得劲,继续努力!
刘宝君 2022-01-03阅读量9422
病请描述: 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大于运动症状本身。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涉及到蓝斑,黑质,和中间皮质部位的时候,则会产生是睡眠障碍和抑郁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典型临床运动症状,最后累及广泛大脑皮层,出现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疾病的整个过程。1.抑郁帕金森病有三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和波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是患者理解病情的反应。内源性抑郁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症状,是帕金森病相关神经结构改变而导致。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不同阶段。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运动症状不仅可以波动,抑郁也可以波动,使用对抗运动的措施也可以有效改善波动性抑郁。帕金森病与一般抑郁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情感冷漠、偏执、自杀倾向方面,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发生率低于一般抑郁,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当前指南推荐治疗PD抑郁的药物共有三种。首先是治疗PD本身的药物普拉克索,其具有确切的抗PD抑郁作用(B级推荐)。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与安慰剂对比疗效有显著差异(B级推荐)。除此之外,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艾司西酞普兰等,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但由于SSRI类抗抑郁药副作用较轻,可考虑用于PD伴发抑郁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司来吉兰在PD患者中也有潜在的抗抑郁疗效(U级推荐)。2.焦虑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3.情感淡漠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1-11-15阅读量8710
病请描述:2020年的12月份,我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时,由于疫情管理,我被要求做一个CT平扫排除新冠,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检查出了肺结节,当我在报告上看到高危两个字时,心里咯噔一下,大脑一片空白。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立刻百度搜索了关于肺部磨玻璃结节9mm的关键词,大多数医生都表示不乐观,有可能是早期的肺癌,如果有恶性倾向的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我也知道生病不能去网上查了自己吓自己,要去医院找医生,但是还是忍不住地越想越害怕,不明白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才17岁,都还没成年啊!以前一直觉得生病手术什么的离我很遥远,现在仔细想想是不是因为我平时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不爱运动,饮食也不健康,病魔才会找上我。抱着忐忑的心情,我立刻预约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李康安医生的专家门诊,隔天便去了医院。李康安医生给我和陪同的父母详细描述了关于我肺部结节的病情,说我右肺下叶的结节有9mm,算比较大的了,而且还是混合磨玻璃结节,里面还有肿瘤血管影和小空泡,这些都是结节不好的征象。李医生让我先吃药抗炎治疗1个月以后来医院复查,如果常规抗炎治疗后结节消失了那就不用手术了,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变化的话,就说明这个结节不是炎症,那就需要进行治疗了,毕竟有癌症风险了。我向来是个乐观的人,听到这还是有点紧张,手心微微发汗,身上被汗水打湿的衣衫有点发凉,希望吃药的话结节能消掉,就不用手术了。一个月后复诊,我做了胸部双源平扫,右肺下叶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还是高危,基本没有变化。不过上次检查出的其他几个小的实性结节都消失了,也算是值得高兴的事,我在心中安慰自己,但终究是逃不过要手术了。李医生先给我开了检查的单子,贴心的告诉我是做微创手术,会打麻药不疼的,也不会留疤,让我不要太担心。我心想现在医学真的好先进,能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听完医生的话我的心情总算放松了一些。2020年的1月21号,李医生给我做了肺结节微波消融术,一进手术室发现设备都很高科技,机器都是白色系的极简风。手术很快20分钟左右就结束了,虽然手术过程中不能动,但是一点都不疼,只是感觉到拔针的时候微凉的液体在皮肤上流动。手术过程中李医生经常会问我有没有什么不适,有的话要说出来,方便医生了解我的身体状况。整个手术我都感受不到什么疼痛,加上李医生会一直和我交流,我对手术的恐惧也逐渐消失。这次手术经历比我想象中的好上太多了,丝毫没有痛苦,术后可以立刻下床走动,我自己也觉得好神奇,我完全不像一个刚下手术台的病人。手术结束后,李医生耐心地和我进行了术后交流,告诉我手术很成功,还嘱咐我针眼贴了防水贴可以洗澡,三天后可以把防水贴撕掉,不要剧烈运动,多加休养就行了。真的很庆幸医学方面的进步发展,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护理也越来越简单,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对以后的生活也没有影响。此刻,我感到无比地轻松,前几天的担心焦虑一下子烟消云散。一个月后我来医院复查,消融效果很好,结节被完全覆盖了,周围的肺组织是完好无损的。半年后复查,手术消融的区域明显吸收变小,看来恢复得非常好,结节彻底消失不见了,这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无病一身轻,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真的非常感谢李医生,感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专家简介: 李康安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美国西北大学纪念医院(2012.7-2013.7),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纪念医院(2014.9-2014.9)、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2015.10-2015.12)及德国夏洛蒂医院(2017.6-2017.6)高级访问学者。擅长高危肺磨玻璃结节、超早期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定性及影像导引下的定位、活检及消融治疗。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7项国际及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曾受邀国际知名专业大会发言20余次。 门诊时间:特需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门诊放射科,医生办公室(四)
李康安 2021-07-26阅读量9073
病请描述: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是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者更深,溃疡病灶常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相比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更常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居多。如果你常常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和餐后胃胀的症状,那么就要小心是否患有胃溃疡。胃溃疡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常引起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四种并发症。相比于其他相关并发症,癌变的发病率虽较低,但由于其预后较差,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接下来就让我们就介绍一下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1.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发生的机制是致病因素引起胃酸、胃蛋白酶作用(破外胃黏膜)和黏膜屏障作用(保护胃黏膜)失衡。其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感染率高达80%-90%。约15%Hp阳性患者可发生胃溃疡。根除Hp对加速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②胃溃疡家族史:约有25%~60%儿童患者具有家族史。③生活饮食因素::胃溃疡多见于医生、司机等职业,可能与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饮食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饮浓茶患者患胃溃疡几率较高。此外,非甾体类消炎药与皮质类固醇如扑热息痛、保泰松等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常用药也会引起胃溃疡。④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精神状态会增加胃溃疡的患病概率。2.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胃溃疡的患者常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例如上腹部胀气、不适、嗳气、反酸和消化不良。那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胃溃疡,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诊疗呢?其实胃溃疡的症状也有一些规律可循。1胃溃疡是一个慢性过程,病程可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2胃溃疡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反复发作且发作期可为数周或者数月。季节性体现在其多在季节变化时发生,例如秋冬和春冬交替的时间。3部分病人表现为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多为餐后疼痛。4在服用抑酸剂或抗酸剂后,腹痛有所缓解。如果你长期被上述的症状所困扰,应考虑患有胃溃疡的可能,并及时就医。3.胃溃疡是怎么发展为胃癌的呢? 有大量研究表明,胃溃疡发展为胃癌是一个长期的进程,约有1%-5%的胃溃疡患者在多因素的刺激下,溃疡病灶周围组织发生糜烂后修复再生,长期反复“破坏-修复-再生”循环的刺激会使其逐步发展为胃癌。4.怎样的胃溃疡更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倾向呢?①Hp感染合并顽固不愈型的胃溃疡:Hp感染引起的胃溃疡最常见。此种溃疡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病灶顽固不愈,引起溃疡周围黏膜反复糜烂,同时受到Hp分泌毒素的刺激,溃疡发展为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一旦发现应到正规医院寻求治疗,根除Hp。同时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和预防癌变。②合并慢性炎症刺激的胃溃疡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失去原有功能的胃炎。萎缩性胃炎本身属于癌前病变,有少部分的患者会发展成胃癌。因此长期合并慢性炎症的胃溃疡患者,由于溃疡旁黏膜因炎症失去原有功能,进而缺乏屏障保护,加快了“破坏-修复-再生”循环频率,促进胃溃疡演变为胃癌。③长期受致癌物质刺激的胃溃疡患者:有研究证明,饮食习惯上偏好腌制、熏制食品的胃溃疡患者更易发展为胃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亚硝基胺类化合物能够诱发胃癌,此类化学致癌物常见于食品污染(发霉的粮食)、食品加工过程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饮食过程中,例如:熏鱼、熏肉、烤鱼以及腌制食品。④除去以上病因学之外,一些临床症状也可以给予我们一些提示。若胃溃疡的症状加重,出现经常性上腹疼痛,还有食欲下降、头晕乏力、黑便、贫血等,患者应警惕胃溃疡是否处于癌变过程中,有必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总的来说,仅有少数胃溃疡会进展为胃癌,并且需要经历多年甚至十年。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预防胃溃疡的发生,而在出现症状时给予重视,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疗、规律服药、消除原发病、改善生活饮食习惯、远离致癌因素以及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大多数的胃溃疡是能够痊愈的。专家介绍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擅长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1]张嘉会,袁天力,陈可,etal.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概述[J].饮食保健,2018,5(15):107-8.[2]许惠.什么样的胃溃疡可能癌变?[J].东方药膳,2020,4):258-9.[3]王云溪.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4):623-6.[4]谭婷英.胃溃疡严重吗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癌变的可能[J].饮食保健,2020,7(22):248-9
钟芸诗 2020-12-31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其实,焦虑与抑郁并存的情况非常普遍,常见于压力过大的都市白领人群与学生群体。荷兰抑郁与焦虑研究报告显示,抑郁症患者中,伴有焦虑症状者高达45.7~7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临床意义,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为抑郁发作增加了“伴焦虑性痛苦”的标注。 严重抑郁症的疾病特点 与单纯焦虑障碍的患者相比,严重抑郁的患者,其语速通常更急促,倾诉意愿更为强烈。除了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精神层面的焦虑外,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躯体化障碍,如头晕、头痛、乏力、出汗、心慌、气短、肢体麻木与疼痛、肠胃不适、睡眠紊乱等等。此外,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往往更低,自行停药或不遵从医嘱的风险更高,病情极易反复发作。部分严重抑郁症病人甚至有悲观厌世、轻生的想法和行为,其后果十分严重。 抑郁症的治疗现状 针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尤其是伴有躯体化障碍的患者,采用双通道抗抑郁药物口服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度洛西汀适应症广泛,可同时消除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在残留症状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临床治愈率较高。然而,抑郁症病情经常反复发作,药物治疗对30%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可能无效,对于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这时就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例如外科治疗。 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DBS)和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的微创神经调控术。脑深部电刺激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刺激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来抑制异常兴奋的神经核团,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该方式属于微创技术,不破坏神经核团结构,主要通过电刺激来实现神经调控,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一定有效性。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微创神经调控术,则是基于递质分泌学说与边缘系统情感环路学说,通过DTI、MRI、CT等影像医学检查(图1),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手术计划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并定位需要调控的神经核团靶点,规划手术路径,按手术规划进行手术。一般在全麻下,医生在患者前额部中线两侧2.5cm位置,各切开2个3cm长直切口,做2个骨孔,直径约0.8cm,将2mm的射频电极送至相应神经核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整个过程出血约10毫升左右。该手术靶点可视、定位精确、损伤轻微;可以将顽固性抑郁、焦虑症状彻底去除,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图1、 MRI-DTI扫描示意图 案例分享 该患者确诊为伴有严重抑郁症,于2019年在我院功能神经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抑郁与焦虑等症状均消失,出院1年后因工作出色而升职。 患者小杨,女性,32岁,是世界五百强某企业设计部门主管。5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她出现了失眠症状,后来渐渐表现出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常伴有烦躁不安、胡思乱想等现象,被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抑郁症。住院后,通过药物治疗,基本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整天在高压力状态下工作,又经常漏服药物。不久后,她又开始出现胡思乱想、焦虑不安、睡眠紊乱等情况,对自我评价极低,认为自己啥也不行;逐渐出现身体严重乏力、背脊疼痛、麻木等躯体化障碍表现,甚至有轻生想法,二次自杀未遂。经人介绍,来到我院功能神经科进行手术治疗,门诊以“难治性抑郁症伴有焦虑状态”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情绪低落、表情忧郁,自知患病的痛苦,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入院时,我科专家对小杨的精神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总结,主要表现为:(1)抑郁症状:情绪低落、缺乏生活与工作动力、悲观厌世,有自杀倾向和行为;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喜欢一个人独处、生活懒散;(2)焦虑倾向:胡思乱想、抗压能力差、忐忑不安、无法静下心做工作;(3)躯体化障碍:睡眠紊乱、重度乏力、背部疼痛、麻木。以上症状证实,小杨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焦虑症状,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有过激行为。小杨在术前进行了精神评估和仪器检查,包括精神量表测定、心理测量、血液化验、腹部超声、脑电图、胸部CT、头部CT/MRI/DTI等检查,择期进行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微创神经调控术(图2)。图2、手术组专家术前会诊场景 在术后医生查房时,小杨自述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术前的情绪低落、悲观忐忑、胡思乱想等症状都消失了,周身不适的情况也缓解了,感觉生活有了新的意义。整个人充满了希望、快乐和满足感,注意力、记忆力也有明显提升。经专家检查,确定小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一周后,小杨出院回家休养。 术后2个月,小杨上班了。在此后的1年里,小杨积极配合医生接受少量药物治疗。如今,她精神状态饱满,工作热情高涨,老板对她的工作也赞赏有加。在半年后,她被提升为设计部主任。随访时,她激动地对医生说“谢谢你们!多亏当时我选择了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我心态好了,工作也顺了,感觉灿烂的人生又回来了!”。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世博园院区)功能神经科专家提醒,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发现抑郁症状,应该首先降低外界压力,适度用药,以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有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尽管医生对其采取了系统的药物治疗,也进行了减压对症等处理,但是患者仍然无法走出困境,甚至有悲观厌世想法、实施了自残、自杀行为。这种情况,就应该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吴景文 2020-08-13阅读量8941
病请描述:肝癌的早期症状?焦虑不安,不如仔细一查(下) 上一篇我们谈到了肝癌的常见检查方法,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更新的检查手段呢?有。在这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下上一篇的部分内容: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有两种:肝炎(主要指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和饮酒,这二者都会造成肝脏损伤,继而引起肝硬化,生成肝硬化结节,而肝硬化结节则具有变成肝癌的可能,截止至2015年,我国因肿瘤死亡的患者中,肝癌排第二位。肝癌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不典型,可能会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右上腹肝区痛、消化道症状、持续低热、消瘦等等一系列表现。肝癌的极早期,由于癌变的结节可能会混淆在大量的肝硬化结节中无法分辨,也有可能会出现结节的一部分癌变,癌变部分被结节掩盖的情况,使得早期肝癌确诊非常困难。而这种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倾向,也是很多患者焦虑的重要原因,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查体查体不是指简单的体检,而是指在专业的正规的医院中,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和分析下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性检查。既然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么,肝硬化结节早期癌变,有什么更好的检查方法呢?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造影剂增强检查的方法,目前国内有一种最新引进的造影剂叫做示卓安,可以对肝脏的枯否细胞进行特征性显像,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非常大,结合甲胎蛋白检查,是目前最安全和简便的方法(→想了解请点击这里←)。增强MRI:同样,有一种叫做普美显的核磁共振造影剂,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来加以选择。PET-CT:是现在最先进的检查手段,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但是这个检查需要往身体里面注射放射性药物,而且检查价格昂贵。 • • • • •简单归纳一下,假如您有肝硬化结节,你也害怕癌变风险,那么请这样做:每三个月:必查甲胎蛋白和肝脏的彩超,每年:检查一次肝脏CT或者MRI假如甲胎蛋白异常增高或者彩超等提示结节增大:首选普通的超声造影或增强MRI如果增强MRI不典型:选择具有枯否相显像功能的超声造影或者增强MRI。如果CT/MRI造影剂过敏:超声造影以上检查均无法明确:PET-CT • • • •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中医医院是上海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直属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超声科目前在上海市内率先引进了一种可以进行肝脏枯否细胞相的特殊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可以增加检查出极早期肝癌的机会,为患者提供服务。→→→→→→想了解请点击这里←←←←←← • • • • •专家介绍:沈睿,上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肝脏、甲状腺与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肿瘤微创消融与介入治疗。总院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为保证医疗质量,目前专家门诊限号,建议提前一到两周网上预约挂号) 本文原创,版权属于作者,可无偿转载,转载前需联系作者。
沈睿 2020-08-08阅读量8572
病请描述:肝癌的早期症状?焦虑不安,不如仔细一查(上)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有两种:肝炎(主要指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和饮酒,这二者都会造成肝脏损伤,继而引起肝硬化,生成肝硬化结节,而肝硬化结节则具有变成肝癌的可能,截止至2015年,我国因肿瘤死亡的患者中,肝癌排第二位。 • • • • •肝癌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不典型,可能会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右上腹肝区痛、消化道症状、持续低热、消瘦等等一系列表现。肝癌的极早期,由于癌变的结节可能会混淆在大量的肝硬化结节中无法分辨,也有可能会出现结节的一部分癌变,癌变部分被结节掩盖的情况,使得早期肝癌确诊非常困难。而这种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倾向,也是很多患者焦虑的重要原因,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查体查体不是指简单的体检,而是指在专业的正规的医院中,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和分析下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性检查。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检查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同样,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们也有点无所适从,毕竟,肝硬化结节的检查是长期的,防癌抗癌是持久战,如何经济而又准确地选择检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把常见的检查方法给大家介绍下:验血:最常用的指标是甲胎蛋白(常见的缩写是AFP),是一种重要的肝肿瘤标志物,60%-70%的肝癌患者都会有这个指标的增高,可以说非常敏感。但是问题来了,肝炎也可能会导致甲胎蛋白增高,这时候,就需要增加一项叫做“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查,来帮助区分是炎症还是癌症了。【Tips】:请记住,肝硬化需要定期检查甲胎蛋白CT:CT是x线成像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技术把X线一层层扫描得到的数据,按照断层切面成像,优点是具有非常好的全局观,对腹部的情况能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如果有可疑结节,可以通过增强的方式来进一步显示,缺点是有少量的辐射。【Tips】:请记住,CT对腹部的全局诊断非常好,但是有辐射MRI:也叫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检查手段,对肝肿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同样,如果有可疑结节,也可以通过增强的方式来进一步显示,而且没有辐射,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检查方式,缺点是检查缓慢,检查时机器的噪音很大,而且造影剂可能会造成一些患者过敏。【Tips】:请记住,肝脏最好的检查方法是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有过敏风险彩超(俗称B超):我国是世界上彩超检查最普及也是整体诊断水平最高的国家,彩超具有廉价、无辐射、快速、简便、安全等等优点,通过彩超检查首次发现肝肿瘤的数量,远远多于别的影像检查;但是,彩超检查容易受到患者患者透声情况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Tips】:请记住,平常检查首选彩超,检查前保持空腹最重要。 【重点问题】:CT/MRI与超声有啥区别呢?前两者都是断层扫描,层和层之间,是有厚度的,有可能会对微小结节不敏感彩超检查不会有这个问题,但是检查过程比较依赖检查医生的手法和患者的透声情况,所以同样也可能会有遗漏。 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多种方法互相补充,但是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先选择验血+彩超,后选择CT和MRI。下一篇,我将给大家讲述肝癌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中医医院是上海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直属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超声科目前在上海市内率先引进了一种可以进行肝脏枯否细胞相的特殊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可以增加检查出极早期肝癌的机会,为患者提供服务。→→→→→→想了解请点击这里←←←←←←专家介绍:沈睿,上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肝脏、甲状腺与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肿瘤微创消融与介入治疗。总院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为保证医疗质量,目前专家门诊限号,建议提前一到两周网上预约挂号)
沈睿 2020-08-07阅读量8494
病请描述:在临床上,室性早搏(室早)者很常见,而频发室早,也不少见。顾名思义,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频发”,主要就是表现为“数量多”:24小时的早搏的总数量数以千计,甚至1万-2万,个别可达4-6万个。这些患者的早搏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虽然数量很多,但“模样(形态)”往往是一种或以一种为主,提示早搏的起源点是单一的或以一个起源点为主,即单源性室早。 从病因的角度来说,患有频发单源性早搏的病人,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明确的原因,大多数被推测为“心肌炎后遗症”(实际上并不一定),极少数是由心肌病(比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罕见情况下由冠心病引起。 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下,多数情况下,室早危害的大小不能仅看数量,更要关注心脏本身的功能状态。由此,通俗地讲,可以把频发室早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频发室早,并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引起特别严重的症状或后果(比如晕厥、眼前发黑等)――也就是说,这种室早,只是“数量多”而已,但多数在性质上有“良性”倾向,可与患者“长年和平共处”,在室早患者中,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对这种室早的治疗和处理,可采取相对宽松的治疗策略,根据具体病情,适度治疗即可;还有一种是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或可引起严重后果,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频发室早的常见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 一、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1、频发室早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心慌、心脏停跳感、落空感、刺痛感、胸闷、胸痛等不适,上述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比较常见。 2、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或者无意间测脉搏发现不整齐再做心电图而确诊。比较常见。 3、与焦虑、紧张相关的一些症状:患者在得知患有室早以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再加上有些患者本身就是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更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比如心慌、气短、喜欢大透气、胸闷、失眠等。很多情况下,患者甚至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是早搏引起的不舒服,还是焦虑所致为主。上述情况也很常见。 4、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如气促、乏力等。这种情况少见。 5、除室早以外,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相应表现,如心功能不全。少见。 6、室早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短暂的眼前发黑、晕厥、神志丧失,甚至猝死。罕见。 7、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家族史、猝死的家族史。罕见。 二、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常见的检查结果 1、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频发的数量很多的室早,多数呈单源性,或以某一种形态的室早为主。部分患者还有成对室早、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2、心脏彩超(心超):多数情况下,心脏结构、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肌发育不良等表现,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现,应引起重视。 3、磁共振(MRI):部分患者怀疑有心肌病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时,可以接受MRI检查。 4、心肌酶、电解质等抽血化验的指标: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 三、治疗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频发室早的治疗和处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治疗方法可能也要做相应调整。 1、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原则上,对于所有的患者,都应如此,特别是刚发现室早的头几年。 (1)对于心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症状不严重而不需服药或者不愿长期服药,且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手术者,可采取“长期观察,定期随访”的办法。随访的时间间隔,开始可以数月-半年到一年一次,以后可适当拉大时间间隔。根据每次的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处理。 (2)如果患者的心脏本身有结构、功能异常,或者有严重症状,那么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主要是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要额外应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总体上说,药物治疗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对频发室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患者甚至尝试过很多种药物才发现没有一种能获得满意效果,二是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既不方便,又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 3、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采用微创的技术,将特制的导管送到患者心脏,找到引起室早的“病灶”(起源点,往往就几毫米大小),发放射频电流,将“病灶”消除或改良,从而起到根治室早或使室早明显减少的作用。 应该说,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频发室早的较好手段。它的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室早“病灶”的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病灶”位置好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成功率可达90%-95%,复发率很低。而“病灶”位置较差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者,成功率要低一些,复发率要高一些,这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判断。有经验的医生,在射频消融手术之前,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普通常规心电图)的室早形态、心超结果等,进行预判,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 一般来说,以下患者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或早搏所致心理压力很大,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或不愿意长期服药;频发室早导致招工、升学等受限;室早数量一直很多(24小时1-2万个,甚至长期多于2万个/日);频发室早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室早引起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等。 4、其他治疗措施 比如少数患者合并短阵室速甚至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且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可能需要安装特殊的起搏器(ICD)预防猝死。
赵飞 2020-06-20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