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指南对比 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日指南为何“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不同国家的诊疗策略却像“南北饮食差异”——有的爱清淡,有的偏重口。跟欧美指南主要针对欧美人群不同,中日指南都面向东亚人群,相对来说可比性更强,日本2024年版《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和中国2022年《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就是典型案例。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大家看看,这两份指南在手术策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帮你理解医生制定方案的“小心思”! 一、低风险患者:切多少?中日态度大不同 日本指南(2024): ✅ 保守派代表:对低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推荐“单侧腺叶切除”(只切病变一侧),坚决反对全切。 ❌ 反对预防性清扫:不推荐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认为“没必要为了可能的风险多挨一刀”。 中国CACA指南(2022): ✅ 稳妥派风格:低风险患者可选择单侧切除,但更建议“至少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以防微转移。 🔍 核心差异:中国指南像“谨慎的管家”,宁可多检查;日本指南则像“精准狙击手”,力求最小创伤。 举个栗子🌰:如果把甲状腺比作蝴蝶翅膀,低风险肿瘤就像翅膀上的一个小黑点。日本指南建议“只剪掉黑点所在的半边翅膀”,而中国指南会“剪掉黑点+检查周围是否有灰尘(淋巴结)”。 二、淋巴结清扫:预防性手术该不该做? 日本指南(2024): ❌ 明确反对:对未发现淋巴结转移(cN0期)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或侧颈区淋巴结。 📉 理由:研究显示,清扫不会降低复发率,反而可能增加声带麻痹、甲状旁腺损伤等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倾向支持:建议在保留神经和甲状旁腺的前提下,至少清扫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 📈 理由:亚洲人群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清扫可更彻底评估病情。 划重点📌:日本指南认为“看不见敌人就不开枪”,中国指南则主张“提前排雷更安心”。 三、特殊人群:孕妇确诊甲状腺癌,切还是不切? 日本指南(2024): 🤰 温柔建议:孕期确诊且病情稳定者,不推荐立即手术,可产后处理。 🌟 人性化考量:研究发现,孕期手术和产后手术的预后无差异,避免胎儿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灵活处理:根据肿瘤进展速度和患者意愿决定,但未明确反对孕期手术。 费主任贴心话💬:孕期妈妈如果确诊,别焦虑!多数低风险甲状腺癌生长缓慢,产后治疗完全来得及。 四、高风险患者:手术范围怎么定? 日本指南(2024): 🎯 精准个体化:即使高风险患者,若年轻(<55岁)或身体弱,也可选择单侧切除。 🚨 关键标准:是否侵犯气管或食管才是真正的“高危信号”,肌肉或神经侵犯不算。 中国CACA指南(2022): 🔪 更大范围:高风险患者通常推荐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确保彻底清除病灶。 对比总结🔍:日本指南像“定制西装”,根据年龄、侵犯部位量身定制;中国指南更像“标准尺码”,强调全面覆盖风险。 五、术后管理:中日都重视,但细节有别 共同点: ✅ 强调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 推荐术中神经监测(IONM)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差异点: 🇯🇵 日本指南:新增术后并发症详细管理(如出血、发声障碍),像“术后护理说明书”。 🇨🇳 中国指南:更侧重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范围。 费主任的实用建议 1️⃣ 低风险患者: 若追求最小创伤,可参考日本策略;若求稳妥,选中国方案。 关键:充分与医生沟通自身需求! 2️⃣ 淋巴结疑虑: 术前超声精准评估比“一刀切”更重要,别让过度治疗成负担。 3️⃣ 特殊人群: 孕妇、高龄患者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健康和生活质量要兼顾。 指南差异的背后:文化还是科学? 日本指南的“保守”源于大量长期随访数据,证明低风险患者过度治疗并无获益;中国指南的“积极”则基于亚洲人群特点和医疗现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日本《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2024) 中国《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 健康路上,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案”! 🌸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298
病请描述:性早熟儿童的心理辅导技巧 性早熟,即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提前进入青春期,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提前的成熟可能导致孩子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虑,甚至自卑。因此,为这些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性早熟儿童面临的心理挑战,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成长阶段的挑战。 性早熟儿童在心理上可能会遭遇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他们可能会因自己与同龄人在身体发展上的差异而感到尴尬或羞愧。这种身体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感到自卑或被孤立。其次,性早熟可能伴随着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如易怒、焦虑和抑郁倾向。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他们尚未准备好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此外,性早熟儿童可能在学校面临挑战,如同龄人的嘲笑或误解,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对于女孩而言,早熟还可能带来性别意识的提前发展和性骚扰的风险。对于男孩,他们可能会因为身体上的变化而过早地承担成年男性的角色和期望[1]。 因此,为性早熟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处理与身体发展相关的社交问题。面对性早熟儿童的特殊需求,家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心理辅导技巧。首先,开放和诚实的沟通至关重要。成年人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并提供一个安全、无评判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谈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次,正面肯定非常重要。成年人应该赞扬孩子的非身体特质,如智力、创造力或善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并减少对外貌的过分关注。此外,实施社交技能培训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情景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应对同龄人的提问和评论。此外,放松和压力管理技巧对于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也很有帮助。这可以包括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最后,如果需要,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为性早熟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2]。 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技巧,家长可以帮助性早熟儿童应对他们面临的独特挑战,建立自信,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并管理他们的情绪。家长、教师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都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支持性早熟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这些综合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培养出坚强的个人品质和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咏蓓, 曾朝辉, 彭仕友, 等. 学龄期儿童父母对性早熟认知与需求的质性研究[J]. 湘雅护理杂志, 2021, 2(4): 463-467. [2] 杨广学, 张巧明, 王芳.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 BEIJING BOOK CO. INC., 2016.
生长发育 2024-02-20阅读量2492
病请描述: 前两天,微医君听一个朋友说,他老婆生完孩子后性情大变,和他爸妈基本不说话,除非是需要让他们干什么活。面无表情的平静是每天最好的时候,对于家里人更多时候是各种生气、嫌弃,总觉得自己和孩子没有被照顾好,总觉得家人对她和孩子不够上心。两个人为此吵了无数次,感觉特别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 微医君虽然不知道她是不是产后抑郁,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抑郁这件事!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一样! 抑郁情绪其实很常见,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微医君也经常愁得吃不下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引发抑郁情绪,例如考试没考好、被分手、被老板批评等,多数情况下这种不良情绪过段时间就会缓解。 抑郁症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情绪的一个慢性转变,简单地理解,就是各种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不断积压,最终无法自拔。运动、普通的心理治疗可能无法改善抑郁症,一定要向专业的抑郁症医院求助,进行系统性地治疗,否则一旦病情恶化,确实会很可怕。抑郁症除了心情上的表现,还可能有自杀倾向或行为,有人还会出现行动肢体僵硬、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身体症状。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区分关键是这5点 你能一眼看出谁只是抑郁情绪,谁已经发展成抑郁症了吗?这其实很难!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区分两者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判断。 抑郁情绪: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诱发原因明确,例如失恋、失业、亲人去世、考试失利等。情绪变化没有固定规律,自杀倾向受刺激时才会出现。 抑郁症:持续时间两周以上,甚至数月、数年。诱发原因可能有明确原因,也可能是遗传、神经发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导致。情绪变化为晨重晚轻,一般早上比较严重。经常自残,甚至自杀。 抑郁情绪一般顺其自然就可以恢复,对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我们常说,没有什么槛是过不去的! 但若是发展成抑郁症,很多时候正常交流都会是问题,没有办法适应社会,甚至自残、自杀,一定要结合专业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才能康复。 产后抑郁,女性可能都得面对 我每天都乐呵呵地,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抑郁这件事,离我们真的很近,特别是女性朋友,生孩子不仅要遭受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导致产后抑郁!(微医君绝不是恐吓大家不要生孩子哦,只是觉得妈妈们都太伟大了~) 近年来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15%-30%,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都说生孩子是历劫,一点不假!产后抑郁症很可怕,对孕妇、孩子、家人来说都是折磨,但症状却又不容易发现,约有80%的病人并没有被诊断和治疗。女性怀孕期间,日常社交、运动等都会受到限制,可能导致内心极度压抑,加上怀孕期间内分泌变化、家庭矛盾等都会加剧情绪波动,导致抑郁情绪,最终发展为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产妇心理等多个因素有关,缺乏分娩知识,内心的害怕、焦虑等都是产后抑郁的潜在风险。另外,分娩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都会加重产妇的负面情绪,例如产后出血、顺产转剖腹产等,也容易诱发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比较多见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差、平时比较爱瞎想、敏感的女性,所以还是得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1、情绪低落、压抑,想哭或在哭,经常长吁短叹,简单来说就是不开心; 2、敌对情绪,总觉得周围的人做啥都不对,过度担忧孩子的健康; 3、对未来没有憧憬,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可能会伴随失眠/嗜睡、食欲减退等身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如何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 一般来说,女性相比男性来说会更加敏感,特别是怀孕期间,家人要多留心,及时排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如果发现产妇有抑郁症倾向,尽早干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比如多学习妊娠、分娩的知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能够减少内心的不安。运动锻炼是缓解抑郁情绪的一剂良药,运动时产生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大脑生成新的海马神经元,帮助我们摆脱抑郁情绪,抗抑郁药的原理也基本相似。同时锻炼还可以放松肌肉、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压力的释放很有帮助。 如果自身无法缓解抑郁情绪,不妨借助按摩、音乐等物理方法,或者进行心理咨询来疏导,改善、消除抑郁情绪,避免抑郁症的发生。[1]汪琳.正确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J].记者观察,2018(9):103. DOI:10.3969/j.issn.1004-3799(s).2018.09.086.[2]毕泗艳.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1):2000-2002.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3.21.056.[3]刘淑辉.如何改善产妇抑郁情绪[J].科学养生,2020,23(4):23.
健康资讯 2022-10-14阅读量7016
病请描述:2020年的12月份,我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时,由于疫情管理,我被要求做一个CT平扫排除新冠,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检查出了肺结节,当我在报告上看到高危两个字时,心里咯噔一下,大脑一片空白。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立刻百度搜索了关于肺部磨玻璃结节9mm的关键词,大多数医生都表示不乐观,有可能是早期的肺癌,如果有恶性倾向的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我也知道生病不能去网上查了自己吓自己,要去医院找医生,但是还是忍不住地越想越害怕,不明白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才17岁,都还没成年啊!以前一直觉得生病手术什么的离我很遥远,现在仔细想想是不是因为我平时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不爱运动,饮食也不健康,病魔才会找上我。抱着忐忑的心情,我立刻预约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李康安医生的专家门诊,隔天便去了医院。李康安医生给我和陪同的父母详细描述了关于我肺部结节的病情,说我右肺下叶的结节有9mm,算比较大的了,而且还是混合磨玻璃结节,里面还有肿瘤血管影和小空泡,这些都是结节不好的征象。李医生让我先吃药抗炎治疗1个月以后来医院复查,如果常规抗炎治疗后结节消失了那就不用手术了,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变化的话,就说明这个结节不是炎症,那就需要进行治疗了,毕竟有癌症风险了。我向来是个乐观的人,听到这还是有点紧张,手心微微发汗,身上被汗水打湿的衣衫有点发凉,希望吃药的话结节能消掉,就不用手术了。一个月后复诊,我做了胸部双源平扫,右肺下叶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还是高危,基本没有变化。不过上次检查出的其他几个小的实性结节都消失了,也算是值得高兴的事,我在心中安慰自己,但终究是逃不过要手术了。李医生先给我开了检查的单子,贴心的告诉我是做微创手术,会打麻药不疼的,也不会留疤,让我不要太担心。我心想现在医学真的好先进,能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听完医生的话我的心情总算放松了一些。2020年的1月21号,李医生给我做了肺结节微波消融术,一进手术室发现设备都很高科技,机器都是白色系的极简风。手术很快20分钟左右就结束了,虽然手术过程中不能动,但是一点都不疼,只是感觉到拔针的时候微凉的液体在皮肤上流动。手术过程中李医生经常会问我有没有什么不适,有的话要说出来,方便医生了解我的身体状况。整个手术我都感受不到什么疼痛,加上李医生会一直和我交流,我对手术的恐惧也逐渐消失。这次手术经历比我想象中的好上太多了,丝毫没有痛苦,术后可以立刻下床走动,我自己也觉得好神奇,我完全不像一个刚下手术台的病人。手术结束后,李医生耐心地和我进行了术后交流,告诉我手术很成功,还嘱咐我针眼贴了防水贴可以洗澡,三天后可以把防水贴撕掉,不要剧烈运动,多加休养就行了。真的很庆幸医学方面的进步发展,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护理也越来越简单,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对以后的生活也没有影响。此刻,我感到无比地轻松,前几天的担心焦虑一下子烟消云散。一个月后我来医院复查,消融效果很好,结节被完全覆盖了,周围的肺组织是完好无损的。半年后复查,手术消融的区域明显吸收变小,看来恢复得非常好,结节彻底消失不见了,这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无病一身轻,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真的非常感谢李医生,感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专家简介: 李康安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美国西北大学纪念医院(2012.7-2013.7),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纪念医院(2014.9-2014.9)、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2015.10-2015.12)及德国夏洛蒂医院(2017.6-2017.6)高级访问学者。擅长高危肺磨玻璃结节、超早期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定性及影像导引下的定位、活检及消融治疗。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7项国际及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曾受邀国际知名专业大会发言20余次。 门诊时间:特需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门诊放射科,医生办公室(四)
李康安 2021-07-26阅读量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