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指南对比 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日指南为何“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不同国家的诊疗策略却像“南北饮食差异”——有的爱清淡,有的偏重口。跟欧美指南主要针对欧美人群不同,中日指南都面向东亚人群,相对来说可比性更强,日本2024年版《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和中国2022年《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就是典型案例。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大家看看,这两份指南在手术策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帮你理解医生制定方案的“小心思”! 一、低风险患者:切多少?中日态度大不同 日本指南(2024): ✅ 保守派代表:对低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推荐“单侧腺叶切除”(只切病变一侧),坚决反对全切。 ❌ 反对预防性清扫:不推荐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认为“没必要为了可能的风险多挨一刀”。 中国CACA指南(2022): ✅ 稳妥派风格:低风险患者可选择单侧切除,但更建议“至少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以防微转移。 🔍 核心差异:中国指南像“谨慎的管家”,宁可多检查;日本指南则像“精准狙击手”,力求最小创伤。 举个栗子🌰:如果把甲状腺比作蝴蝶翅膀,低风险肿瘤就像翅膀上的一个小黑点。日本指南建议“只剪掉黑点所在的半边翅膀”,而中国指南会“剪掉黑点+检查周围是否有灰尘(淋巴结)”。 二、淋巴结清扫:预防性手术该不该做? 日本指南(2024): ❌ 明确反对:对未发现淋巴结转移(cN0期)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或侧颈区淋巴结。 📉 理由:研究显示,清扫不会降低复发率,反而可能增加声带麻痹、甲状旁腺损伤等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倾向支持:建议在保留神经和甲状旁腺的前提下,至少清扫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 📈 理由:亚洲人群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清扫可更彻底评估病情。 划重点📌:日本指南认为“看不见敌人就不开枪”,中国指南则主张“提前排雷更安心”。 三、特殊人群:孕妇确诊甲状腺癌,切还是不切? 日本指南(2024): 🤰 温柔建议:孕期确诊且病情稳定者,不推荐立即手术,可产后处理。 🌟 人性化考量:研究发现,孕期手术和产后手术的预后无差异,避免胎儿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灵活处理:根据肿瘤进展速度和患者意愿决定,但未明确反对孕期手术。 费主任贴心话💬:孕期妈妈如果确诊,别焦虑!多数低风险甲状腺癌生长缓慢,产后治疗完全来得及。 四、高风险患者:手术范围怎么定? 日本指南(2024): 🎯 精准个体化:即使高风险患者,若年轻(<55岁)或身体弱,也可选择单侧切除。 🚨 关键标准:是否侵犯气管或食管才是真正的“高危信号”,肌肉或神经侵犯不算。 中国CACA指南(2022): 🔪 更大范围:高风险患者通常推荐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确保彻底清除病灶。 对比总结🔍:日本指南像“定制西装”,根据年龄、侵犯部位量身定制;中国指南更像“标准尺码”,强调全面覆盖风险。 五、术后管理:中日都重视,但细节有别 共同点: ✅ 强调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 推荐术中神经监测(IONM)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差异点: 🇯🇵 日本指南:新增术后并发症详细管理(如出血、发声障碍),像“术后护理说明书”。 🇨🇳 中国指南:更侧重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范围。 费主任的实用建议 1️⃣ 低风险患者: 若追求最小创伤,可参考日本策略;若求稳妥,选中国方案。 关键:充分与医生沟通自身需求! 2️⃣ 淋巴结疑虑: 术前超声精准评估比“一刀切”更重要,别让过度治疗成负担。 3️⃣ 特殊人群: 孕妇、高龄患者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健康和生活质量要兼顾。 指南差异的背后:文化还是科学? 日本指南的“保守”源于大量长期随访数据,证明低风险患者过度治疗并无获益;中国指南的“积极”则基于亚洲人群特点和医疗现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日本《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2024) 中国《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 健康路上,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案”! 🌸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307
病请描述:每年的体检季,很多人拿到报告单的第一时间,都会重点关注肺结节。什么样的肺结节要警惕?肺结节和肺癌有多少相关性?平时该如何筛查?今天就来教大家正确认识肺结节,不要让肺结节成“心结”。大部分肺结节为良性良性变恶性的可能性不大肺部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三厘米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性结节,另一类是磨玻璃结节。所谓的实性结节,就是结节长得比较密实,而磨玻璃结节就好比“磨砂玻璃”,这类密度增高但又不掩盖肺内血管和支气管的密度增高影,是模糊的隐约的。而磨玻璃结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纯磨玻璃和混杂磨玻璃结节,以鸡蛋液为例,纯磨玻璃结节就好比鸡蛋清,而混杂磨玻璃结节就好比蛋清包绕着蛋黄。很多人一听到肺结节,就自然而然地把它跟肺癌画上等号,事实并非都是如此。肺结节与肺癌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区别,肺结节是一个统称。经过病理明确后,良性的肺结节称为肺良性肿瘤,而恶性的肺结节就称为肺癌。从临床上看,大多数的肺结节是良性结节。但很多前往医院看肺结节的人,都担心自己的良性结节会癌变。但这种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一般而言,结节的良恶性在这个结节形成的时候就确定了,只有很少的情况,比如有些患者曾经罹患过肺结核,肺上会形成一些瘢痕样的病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在这些瘢痕里形成了肺癌,这类肺癌有一个特别的定义,我们称之为瘢痕癌。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难点一旦发现要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在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结节之间,是否有一个危险值排序?任何一种形态的结节都有可能是良性或者恶性的,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磨玻璃结节恶性率比较高,恶性程度较低,是一种惰性肿瘤。实性结节总体上恶性率比较低,一旦是恶性的,往往发展较快。特别在早期阶段,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遇到实性结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Q体检报告中,哪些关于肺结节的描述要引起重视?第一要看关注的是结节的大小,比如大于8mm以上的实性结节,结节越大,恶性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其次,要关注磨玻璃结节的密度,如果在报告上看到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至胸外科就诊。还有大家都能搜索到诸如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字眼,可能也是恶性结节的征象,需及时就诊。过度焦虑不可取高危人群建议每年CT筛查门诊中常有遇到肺结节焦虑症的患者。相对来说,女性肺结节患者比较多。她们思想压力很大,在门诊的时候,有些人经常一边说一边眼泪就唰唰地流下来。但要正确地认识肺结节,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针对始终无法放下心结,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肺结节焦虑症患者,国际上也有心理评分量表,一旦达到标准,即使肺结节本身没有达到手术的标准,可能也需要提前手术干预来解除患者的‘心结’。随着胸腔镜技术的进步,胸外科已步入了微创时代,绝大多数的肺结节都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进行切除。Q生活中怎么做,才能远离肺癌?近几年,肺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倾向。有几个高危因素需要特别注意:① 吸烟,目前吸烟仍是肺癌的第一大诱因;② 职业暴露,比如职业中经常接触石棉、氡、煤焦油、甲醛等;③ 空气污染;④ 电离辐射;⑤ 饮食与营养;⑥ 遗传因素;⑦ 有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既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罹患肺癌的概率也要高于正常群体。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发病率与年龄因素有关,具备几大高危因素的,处在50岁-75岁高危年龄的,就被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881
病请描述:(江苏盐城阜宁)王长杰医生在女性的健康领域中,有许多疾病如暗流涌动,悄然侵蚀着女性的身体与生活,子宫腺肌症便是其中之一。它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 “隐形杀手”,常见却常被误解,给无数女性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被忽视的 “月之痛”,揭开子宫腺肌症的神秘面纱,关注女性的健康困境。一、揭开子宫腺肌症的神秘面纱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疾病。通俗来讲,原本应该在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了子宫肌层中,在激素的影响下,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像正常内膜一样,发生周期性的出血,但却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在子宫肌层内形成一个个小的出血灶,刺激周围的组织,引发一系列的症状。据统计,在育龄女性中,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约为 10% - 65%,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高发年龄在 30 - 50 岁的经产妇,但随着人工流产、剖宫产等宫腔操作的增多,发病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很多女性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这种疾病,却因为对它的认识不足,导致病情延误,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二、隐匿的痛苦:真实案例直击(一)钱女士的艰难求医路钱女士是一位 35 岁的职场女性,原本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 “痛经” 打破了她生活的平静。起初,她只是在月经期间感到轻微的腹痛,以为是普通的痛经,便没有太在意,每次吃点止痛药就能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痛经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疼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在非经期也会出现下腹坠胀感。为了缓解疼痛,钱女士尝试了各种方法,热敷、喝红糖水、服用各种止痛药,但都无济于事。工作时,她常常因为疼痛而无法集中精力,频繁出错,业绩受到了严重影响;生活中,原本热爱的社交活动也不得不一一放弃,她变得越来越孤僻,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家人看到钱女士痛苦的样子,十分心疼,便陪着她四处求医。她们跑遍了当地的各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子宫腺肌症。医生告诉她,由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还可能影响生育。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钱女士陷入了绝望之中。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切除子宫,放弃生育的机会?这个艰难的抉择让她每天都在痛苦和纠结中度过。(二)张女士的漫长抗争魏女士是一位 40 岁的家庭主妇,她被子宫腺肌症折磨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她每个月都要经历近 20 天的剧痛,那种疼痛仿佛有千万根针扎在肚子上,让她痛不欲生。月经期间,她只能蜷缩在床上,靠吃大量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甚至有时候止痛药都无法减轻她的痛苦。除了疼痛,魏女士还面临着月经量大、经期延长的问题。每次月经来潮,她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卫生巾,而且还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为了治疗疾病,她四处打听偏方,尝试了各种中药、西药,但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魏女士的丈夫和孩子看到她这样,心里十分难过,但却无能为力。家庭的氛围也因为她的病情变得压抑起来,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她的坏脾气而变得紧张。魏女士觉得自己不仅是在折磨自己,也在拖累家人,她无数次想过放弃治疗,但又不甘心就这样被病魔打败。三、被忽视的影响:社会、家庭、个人的三重困境(一)对社会的影响子宫腺肌症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患病女性在经期会遭受剧烈的疼痛,身体虚弱,很多人不得不请假休息,这无疑会影响到她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据统计,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每年因病假而损失的工作时间平均达到了 10 - 15 天,这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此外,子宫腺肌症的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由于病情容易反复,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这进一步加重了社会的医疗负担。(二)对家庭的影响对于家庭来说,子宫腺肌症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疾病导致的不孕不育问题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痛。许多年轻的夫妻因为妻子患有子宫腺肌症而无法生育,这不仅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心理状态往往会变得很差,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氛围,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且,为了照顾患者,家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三)对患者个人生活的影响身体上的折磨:子宫腺肌症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越来越剧烈,很多患者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除了痛经,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问题。长期的月经过多会导致患者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心理上的煎熬:长期的病痛折磨让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还要面对疾病可能带来的不孕不育、切除子宫等后果,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很多患者因此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四、希望之光:治疗方案与专家经验(一)常见治疗方法目前,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使用激素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痛经症状,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激素药物如避孕药、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可以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异位的内膜组织萎缩,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潮热、盗汗等。手术治疗包括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等。病灶切除术是将子宫内的病灶切除,保留子宫,但由于病灶往往边界不清,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子宫切除术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治疾病,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异位的内膜组织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二)我的探讨方案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子宫腺肌症的深入研究,我探索出了一种先用单纯中医中药来尝试一到二个月,如不能很好改善,则用中西药结合的保守治疗方。生于基层的中医世家的我,临床上专注于子宫腺肌症保守治疗方案的研究已经有二十余年。在实践中,我发现中药奇方汤剂22天配合7天止痛中药汤剂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采用中药奇方汤剂 22 天配合 7 天止痛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案,帮助了许多患者改善了病情。在我的临床案例中,一部分患者在接受这种治疗方案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月经量也有所减少。这种保守治疗方案不仅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还为那些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保留了希望。但也有一部分子宫腺肌症的病情,单纯尝试中药奇方汤剂22天配合7天止痛中药汤剂后,并不能控制或改善病情,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建议同时配合西药激素再做最后一次的中西药保守治疗尝试,如果三个月后不能很好的明显缩小子宫或腺肌瘤,那么则建议选择手术来治疗!上述治疗方案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因为我注重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生与女性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缓解患者的症状,还注重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五、早发现早治疗:识别症状与寻求帮助(一)识别症状早期识别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除了前面提到的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典型症状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果女性发现自己出现了这些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加重或长时间不缓解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二)寻求帮助一旦怀疑自己患有子宫腺肌症,女性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在确诊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生育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不要因为疾病的困扰而感到自卑或绝望,要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一定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患者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共同对抗疾病。六、打破沉默:为女性健康权益发声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女性疾病,给无数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不能再让这些女性独自承受痛苦,社会各界都应该行动起来,加强对这一疾病的关注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子宫腺肌症研究的投入,推动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展,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向广大女性普及子宫腺肌症的相关知识,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要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不幸患上了子宫腺肌症,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要勇敢地面对疾病,积极寻求帮助,为自己的健康权益努力。让我们一起打破沉默,关注子宫腺肌症,关爱女性健康,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摆脱疾病的困扰,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胃肠病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2-05阅读量996
病请描述:一个需要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 性早熟是指儿童在正常青春期年龄之前出现二性征的生理现象。这通常意味着女孩在7.5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开始发育。这种过早的身体成熟可能导致孩子在身高和体型上快速变化,引起关注。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和情感造成长期影响,如自尊心问题和与同龄人的社交障碍。 一、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大脑中的垂体或下丘脑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是外部因素如环境激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性早熟的确切原因可能无法确定。 二、性早熟的症状 性早熟的症状包括早于正常年龄的乳房发育、生殖器官增大、体毛增长、声音变化和生长速度加快,这些都是体现青春期早期到来的明显迹象。除了这些显著的生理变化,性早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以及与同龄人相比感到尴尬或异于常人,这些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校表现。因此,及时识别和理解这些综合症状对于早期干预和支持非常重要。 三、诊断方法 诊断性早熟通常包括病史评估、身体检查和一些实验室测试。这些测试可能包括血液激素水平的测定、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以及骨龄的评估。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性早熟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四、治疗方式 性早熟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一般来说,治疗可能包括激素疗法以延缓青春期的进展。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找到了特定的原因,如脑部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重要的是,治疗还应包括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和家庭适应与性早熟相关的情感和社会挑战。 五、儿童性早熟案例分享 基本案例介绍 患者:小明(化名),男,10岁。 就诊原因:家长发现小明近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胡须、腋毛、阴毛等第二性征,声音变粗,且伴有身高快速增长。 既往史:小明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诊断过程 1.临床评估:我对小明的身体发育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进行了性激素水平测定(睾酮、雌二醇等)、生长激素测定、骨龄测定(左手腕X线片)等。 3.影像学检查:进行了脑部MRI检查,以排除下丘脑-垂体区域肿瘤。 诊断结果: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小明被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六、性早熟原因 1.遗传因素:小明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遗传因素可能性较小。 学习压力较大,可能与性早熟有关。 2、环境因素:小明居住环境良好,无特殊污染源,但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3.其他因素:如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导致性早熟。 七、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以抑制性腺发育,减缓骨龄进展。 2.心理治疗: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3.生活方式调整:家长需关注小明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轻学习压力。 八、预防与注意事项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性早熟知识,让家长和儿童了解性早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注意观察: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4.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习惯。 5.减轻压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减轻其学习压力,避免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预防儿童性早熟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九、结论 性早熟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不仅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还需关注潜在的遗传倾向和环境影响。对于经历性早熟的孩子及其家庭来说,及时的诊断、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持续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心理疏导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生理上健康成长,也能在心理和社交层面更好地应对性早熟可能带来的挑战和负面影响,从而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
生长发育 2024-07-12阅读量2662
病请描述: 今天在门诊碰到一个非常焦虑和疑惑的病人,带着厚厚的一叠病历,一坐下来,就开始诉说她这几年就医的艰辛历程。她说:我至今看了3年病,换了好几家医院,十几个医生,西医中医都看过了,做B超有时候有多囊卵巢,有时候又没有多囊卵巢,有的医生说我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医生说不是…… 那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患了什么疑难杂症? 她的具体病情是这样的:她姓赵,今年26岁,三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月经经常往后推迟,有时候40天来一次,最多半年才来一次。身体也开始超重和发胖,同时面部和背部经常出现痘痘(痤疮)的现象,胳膊和下肢等体毛加重。赵女士前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第一次就诊时做了抽血和B超等检查,血提示睾酮(T)偏高,B超提示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开了3个月达英35(一种口服避孕药),每月口服21天,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赵女士很是高兴,以为病治好了,随后没有再继续口服达英35,但之后月经又开始慢慢紊乱,经常推迟和不来。 赵女士开始怀疑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于是转看中医门诊,B超检查正常,没有多囊表现,血睾酮也正常,医生说你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B超和血都是正常的。于是给予中药汤剂等调经治疗,吃了半年中药,同样的现象是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药一停,月经又开始不来了。 很苦恼的赵女士换了家医院,又开始看西医门诊。行B超检查后,又发现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B超提示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口服黄体酮治疗。转眼半年过去了,同样的情况,吃药月经就每月按时来,不吃就开始推迟和不来。 心灰意冷、充满困惑和疑虑的赵女士听病友介绍,今天专程来看我的门诊!听了她的漫长就医历程、翻阅了她厚厚的B超单和检查单,我安慰她道:不要急,你好久没做B超检查了,今天先复查一次B超和血内分泌看一下。B超结果出来了:双侧6-7个小卵泡,没有多囊;血睾酮值也正常。赵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洪医生,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如果不是,我到底是什么疾病呢?我的月经还能恢复正常么? 我坚定地说:你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她吃惊地说:我血睾酮不高,B超也没有多囊卵巢,怎么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我说:不要急,你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按照国际上目前比较公认的2003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你是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PCOS的诊断标准是: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超声见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4.上述3条中符合任意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我继续解释道:因为你月经周期大于35天,所以符合第1条;第2条也符合,因为你虽然血睾酮不高,但你有明显的多毛、痤疮表现,这是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你第3条不符合,因为今天B超没有提示卵巢多囊性改变。但你3条中已经符合了2条,所以已经是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了,下一步再排除一下其它高雄激素病因,你就可以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了!听到这里,赵女士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原来B超下没有多囊卵巢,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困惑了我几年的疑团,今天终于解开和明白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PCOS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约为5%~10%,无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中可高达85%以上。 一、病因及危害:PCOS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关于其发病病因、发病机制等许多问题至今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受人类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肥胖等因素的影响,PCO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近期危害有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易并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远期并发症。 二、PCOS的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月经稀发或闭经。2.不孕。3.多毛、痤疮:面部、乳周、下腹部多毛,腋毛、阴毛等增多、增粗,呈男性型(阴毛呈菱形分布)倾向;痤疮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4.肥胖:40~60%患者伴有肥胖。5.内分泌改变: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异常:FSH↓、 LH↑、LH/FSH≥2~3;高雄激素血症:睾酮(T)↑ 、雄烯二酮 (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雌酮 (E1)↑,雌二醇(E2)升高或正常,E1/E2≥1。泌乳素(RPL):10~30%患者PRL轻度升高。6.卵巢改变:卵巢增大,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图1:肥胖 图2:痤疮 图3:多毛 图4:多囊卵巢-腹腔镜下表现 图5:多囊卵巢-超声下表现 三、PCOS的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多运动,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和肥胖者需要降低体重。减肥和控制体重主要靠节食,平时多吃素,晚饭少吃或不吃,不吃油炸、巧克力、大鱼大肉等垃圾食品。多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2. 调整月经周期:PCOS要靠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癌变等。可以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口服避孕药(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 3. 多毛、痤疮及高雄激素治疗:药物有达英35、优思明、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4. 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和运动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配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物。 5. 有生育要求者,需要促排卵:PCOS因为是卵泡不生长或稀发排卵,一般很难自然怀孕。如果有生育要求,需要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尿促性腺素(HMG)等药物进行促排卵,帮助卵泡生长和成熟,从而达到怀孕的目的。药物促排效果不良者,可以选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或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wx公众zhong号:洪岭医生,或抖音:D_linghong789)
洪岭 2024-06-28阅读量2.6万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不是小胖,而是大问题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胖一点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但实际上,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是潜在的健康隐患。 儿童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儿童肥胖定义为体重超过同龄、同性别儿童正常范围的85%以上。根据调查,全球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这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肥胖的生理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肥胖儿童易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此外,肥胖会对骨骼造成过度压力,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或损伤。而心理方面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肥胖儿童容易因体型问题遭受同伴嘲笑和歧视,导致自卑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导致社交孤立。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行为问题,如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等。 小彤是一个10岁的女孩,她的体重比同龄孩子超出许多。她的父母忙于工作,经常让她吃快餐和零食,而小彤也喜欢在家看电视或玩手机,很少进行户外活动。渐渐地,小彤的体重开始失控。她的父母起初并不在意,认为孩子胖一点无所谓,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然而,随着体重的增加,小彤开始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比如经常感到疲劳、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了血糖偏高的现象。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彤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带小彤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小彤已经患上了早期的糖尿病,并且有高血压的倾向。医生建议小彤需要立即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为了帮助小彤恢复健康,小彤的父母决定从饮食开始做出改变。他们开始控制小彤的饮食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骨骼健康。此外,他们还规定小彤每天进行至少一小时的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和骑自行车,以刺激骨骼生长。 改变不仅仅在于饮食和运动。小彤的父母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他们开始更多地与小彤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父母鼓励小彤在面对同学的嘲笑时保持自信,并告诉她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不要因为暂时的肥胖而失去信心。他们还安排了一些课外活动,让小彤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小彤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彤的体重逐渐减轻,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她的自信心也有了显著提升,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在学校里,她不仅主动参加各种活动,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小彤的父母也不再为她的体重问题感到焦虑,而是更多地关注她的全面发展。 面对儿童肥胖问题,父母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身高和体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医生会通过生长曲线图来评估孩子的生长趋势,如果偏离正常范围,会进行进一步检查。 如果怀疑孩子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内分泌问题,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对于确诊有内分泌疾病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健康成长。 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是威胁他们健康的大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父母应保持理性和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同时加强自身的健康知识,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只有在科学指导和悉心呵护下,孩子们才能绽放最美丽、最自信的笑容。让我们一起,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迎接属于他们的灿烂未来。
生长发育 2024-06-21阅读量2079
病请描述:病例介绍 郑女士,34岁,半年前体检发现卵巢肿瘤约2cm,近日在外院复查超声发现卵巢肿瘤增大至11厘米,这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不已,他们慕名找到尧良清教授。 尧良清教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综合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的结果,考虑卵巢肿瘤良性的可能性大,但肿瘤增大迅速,亦不排除交界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可能,于是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及术后治疗方案,通过与患者沟通,患者选择单孔腹腔镜探查。 尧良清教授介绍,手术的关键在于无瘤原则贯穿整个手术过程,肿瘤较大,单孔腹腔镜下如何完整剥除肿瘤,避免囊液外溢是一个考验。若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可立刻放置热灌注管道,术后尽早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 治疗过程 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配合下,尧良清教授带领叶丹萍副主任医师在患者肚脐开了一个直径约2.5cm的小孔,将3D腹腔镜送入腹腔,戴上专用3D眼镜,镜下见腹腔里脏器、组织及血管立体呈现,卵巢肿瘤约11cm,壁薄,这种卵巢肿瘤在腔镜术中极容易破裂,但在术者的仔细耐心及熟练手术技巧下完整剥离肿瘤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卵巢的正常组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术后3天平安出院。 3D腹腔镜影像平台实施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卵巢肿瘤剔除术 患者术后脐部图片 据尧良清教授介绍,在腹腔镜手术中引入3D高清技术,其模拟双眼三维立体成像和视野高清放大效果,极大地改善了腹腔镜医生对深度的感知,能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空间定位。相比2D腹腔镜,在高清三维立体视野下手术解剖层次更清晰、分离更精细、缝合更精确,可开展更高难度的手术,例如妇科恶性肿瘤、妇科较大的子宫肌瘤、巨大盆腔包块等手术,患者的创伤更小、预后效果更好!而且使用3D腹腔镜并不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3D腹腔镜的使用标志着微创手术进入“高清立体”新时代。 此外为了帮助更多有需求的肿瘤患者,广妇儿增城院区妇科引进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系统,随着此项技术的开展,将填补院区恶性肿瘤热灌注的新空白。 肿瘤有发生腹膜播散的倾向,特别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特殊类型子宫颈癌(包括子宫颈胃型腺癌和子宫颈黏液性腺癌),腹腔种植和术后残存肿瘤细胞是肿瘤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腹腔热灌注治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可改善卵巢癌、腹膜假粘液瘤和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此项技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对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
尧良清 2024-06-21阅读量1606
病请描述: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全心智的关键启示 亲爱的家长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学业成就,而有时可能会忽略了同等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支撑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识别心理发展中的问题,并提供实用的支持策略。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情感调节能力和社会技能。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帮助孩子在学校中获得成功,还能使他们在成年后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二、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儿童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家长和教育者应当警觉以下一些常见迹象: 1.情绪问题:包括易怒、悲伤、焦虑或抑郁等情绪表现,孩子可能会有过度哭泣或无法解释的情绪崩溃。 2.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撒谎、偷窃或逃学。 3.社交障碍: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或者有持续的社交退缩行为。 4.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对学校活动失去兴趣。 5.生理症状:如经常性的头痛、腹痛,这些症状在医学检查中往往找不到原因。 三、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儿童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行为: 1.家庭环境: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相反,家庭冲突、过度保护或忽视都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社会环境:友好的社区和学校环境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技能和自尊心发展。负面的社会交往如同伴欺凌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3.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和脑部功能的特定差异,这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四、如何支持儿童的心理健康 支持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积极的家庭互动:常规的家庭活动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联系,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2.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当发现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 3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和学校心理顾问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干预,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获得支持。 4.培养应对技能:教育孩子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结语 儿童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当提高警觉,及时识别和响应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持系统和专业的干预,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5-20阅读量2076
病请描述:儿童焦虑是指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恐惧感,这些担忧和恐惧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儿童焦虑可能表现为睡眠问题、食欲问题、学习困难、易怒、过分依赖等。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儿童焦虑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焦虑问题。 儿童焦虑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包括: 1. 遗传因素:有些儿童可能天生具有焦虑倾向。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对儿童产生焦虑情绪。 3. 个人经历:儿童的个人经历,如曾经受到过惊吓、欺凌或者创伤,都可能导致焦虑情绪。 4. 生理因素:某些儿童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者生病而出现焦虑情绪。 儿童焦虑的症状 儿童焦虑的症状可能包括: 1. 睡眠问题:儿童焦虑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入睡或者频繁醒来。 2. 食欲问题:儿童焦虑可能导致他们食欲不振或者吃得过多。 3. 学习困难:儿童焦虑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集中注意力。 4. 易怒:儿童焦虑可能导致他们易怒,与人相处困难。 5. 过分依赖:儿童焦虑可能导致他们过分依赖家长或者老师,难以独立。 诊断和治疗 儿童焦虑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来诊断。通常,医生会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家族病史、发育史和医学检查结果来做出诊断。 治疗儿童焦虑的方法包括: 1. 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训练儿童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 2. 药物治疗:使用抗焦虑药物来帮助控制症状。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支持,帮助患儿建立更好的应对机制,学会自我调节。 4.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训练,帮助患儿学会更好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小明(化名)是一个七岁的小学生,他最近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他经常在晚上因为做恶梦而惊醒,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好。他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经常要求家长陪在身边,否则就会感到不安。小明还经常抱怨肚子疼,这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家长和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开始关注小明的情况。他们发现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很焦虑,而且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怒。于是,他们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医生对小明进行了评估,发现他有儿童焦虑的症状。医生建议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小明进行治疗。同时,医生还建议小明的家长和老师参加培训,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小明。 在治疗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情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他学会了更好的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也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渐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儿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应对儿童焦虑问题。通过专业治疗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儿童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1971
病请描述:骨骺闭合后还能长高吗 现在身高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们社会阅历也比较深了,应该更加的深有感触身高的重要性,先不说一些工作对身高的要求,就连现在找对象先看身高,成为自我介绍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常在门诊,来给孩子看生长发育的家长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骨骺线闭合后还能长吗?我们接下里以一个案例来介绍骨骺线闭合后还能不能长, 刘同学(化名)今年15周岁,身高155.1厘米,一直稳坐教室前三排。前两天,妈妈带他跨进了门诊。“医生,我儿子去年长得还挺快,今年怎么突然怎么就不长个了!”看着焦虑的妈妈,为孩子测算了遗传身高。按道理,孩子能长到165厘米,但随后的骨龄检查给了母子俩当头一棒:男孩的骨骺线基本闭合,剩下的生长潜能不足两厘米!妈妈无法接受,孩子也很难接受,也一直询问有没有别的办法治疗,虽然我们也很心疼孩子,但确实没有办法治疗了。 所以在这里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就是如果骨后已经闭合的话,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让让这个骨后再增长再增高的,那我们现在就是有些广告说是成人矮小的,××保健品以后还能再长个五公分。这完全是骗人的啊,还有一些以前就是比较常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就是断骨再生啊,就是好好的骨头给它打断,然后再让它愈合以后再增长,这个也是一个非常不人道主义的。一个这样治疗的话,不但可能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升高,可能还会导致你两只下肢骨长短不一样,导致了两只脚的跛行啊,所以这个方法我们也不推荐。所以总的来说,骨科如果已经闭合的话,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来长高。 但是我们就如何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骨骺闭合的呢?其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骨龄,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身高不理想,孩子有提前发育的倾向啊,可能还是要尽早到医生那里去监测骨龄,我们要定期的拍一下骨龄,那医生会告诉你还有多少生产潜力啊,一般来说,如果女孩子月经初潮以后两年,这个时候骨骺就已经接近闭合了啊,那男孩子的话也是一样的,如果是他已经变声啊,声音都已经变了,然后遗精,这些青春发育期的这个症状都有的话,那么一般可能整个青春期三到四年就结束了以后,骨骺接近闭合了啊。这个时候的话就没有任何增长的潜能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观察他的生长速度,如果就是你的孩子这个最近半年一公分都不长了,那也是说明他的身高已经是接近成人身高了,也就是说他的骨骺也是接近闭合了。我们临床上判断是不是一个接近成人身高,一方面是就是拍个骨龄片,看看他这个片子,X光上看这个骨骼是不是完全闭合。除此之外,我们也就是看他最近半年一年身高有没有长到一公分,如果一公分都没长到,那说明他也要接近闭合了。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