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是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者更深,溃疡病灶常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相比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更常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居多。如果你常常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和餐后胃胀的症状,那么就要小心是否患有胃溃疡。胃溃疡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常引起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四种并发症。相比于其他相关并发症,癌变的发病率虽较低,但由于其预后较差,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接下来就让我们就介绍一下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1.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发生的机制是致病因素引起胃酸、胃蛋白酶作用(破外胃黏膜)和黏膜屏障作用(保护胃黏膜)失衡。其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感染率高达80%-90%。约15%Hp阳性患者可发生胃溃疡。根除Hp对加速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②胃溃疡家族史:约有25%~60%儿童患者具有家族史。③生活饮食因素::胃溃疡多见于医生、司机等职业,可能与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饮食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饮浓茶患者患胃溃疡几率较高。此外,非甾体类消炎药与皮质类固醇如扑热息痛、保泰松等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常用药也会引起胃溃疡。④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精神状态会增加胃溃疡的患病概率。2.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胃溃疡的患者常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例如上腹部胀气、不适、嗳气、反酸和消化不良。那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胃溃疡,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诊疗呢?其实胃溃疡的症状也有一些规律可循。1胃溃疡是一个慢性过程,病程可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2胃溃疡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反复发作且发作期可为数周或者数月。季节性体现在其多在季节变化时发生,例如秋冬和春冬交替的时间。3部分病人表现为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多为餐后疼痛。4在服用抑酸剂或抗酸剂后,腹痛有所缓解。如果你长期被上述的症状所困扰,应考虑患有胃溃疡的可能,并及时就医。3.胃溃疡是怎么发展为胃癌的呢? 有大量研究表明,胃溃疡发展为胃癌是一个长期的进程,约有1%-5%的胃溃疡患者在多因素的刺激下,溃疡病灶周围组织发生糜烂后修复再生,长期反复“破坏-修复-再生”循环的刺激会使其逐步发展为胃癌。4.怎样的胃溃疡更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倾向呢?①Hp感染合并顽固不愈型的胃溃疡:Hp感染引起的胃溃疡最常见。此种溃疡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病灶顽固不愈,引起溃疡周围黏膜反复糜烂,同时受到Hp分泌毒素的刺激,溃疡发展为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一旦发现应到正规医院寻求治疗,根除Hp。同时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和预防癌变。②合并慢性炎症刺激的胃溃疡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失去原有功能的胃炎。萎缩性胃炎本身属于癌前病变,有少部分的患者会发展成胃癌。因此长期合并慢性炎症的胃溃疡患者,由于溃疡旁黏膜因炎症失去原有功能,进而缺乏屏障保护,加快了“破坏-修复-再生”循环频率,促进胃溃疡演变为胃癌。③长期受致癌物质刺激的胃溃疡患者:有研究证明,饮食习惯上偏好腌制、熏制食品的胃溃疡患者更易发展为胃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亚硝基胺类化合物能够诱发胃癌,此类化学致癌物常见于食品污染(发霉的粮食)、食品加工过程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饮食过程中,例如:熏鱼、熏肉、烤鱼以及腌制食品。④除去以上病因学之外,一些临床症状也可以给予我们一些提示。若胃溃疡的症状加重,出现经常性上腹疼痛,还有食欲下降、头晕乏力、黑便、贫血等,患者应警惕胃溃疡是否处于癌变过程中,有必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总的来说,仅有少数胃溃疡会进展为胃癌,并且需要经历多年甚至十年。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预防胃溃疡的发生,而在出现症状时给予重视,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疗、规律服药、消除原发病、改善生活饮食习惯、远离致癌因素以及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大多数的胃溃疡是能够痊愈的。专家介绍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擅长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1]张嘉会,袁天力,陈可,etal.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概述[J].饮食保健,2018,5(15):107-8.[2]许惠.什么样的胃溃疡可能癌变?[J].东方药膳,2020,4):258-9.[3]王云溪.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4):623-6.[4]谭婷英.胃溃疡严重吗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癌变的可能[J].饮食保健,2020,7(22):248-9
钟芸诗 2020-12-31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在临床上,室性早搏(室早)者很常见,而频发室早,也不少见。顾名思义,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频发”,主要就是表现为“数量多”:24小时的早搏的总数量数以千计,甚至1万-2万,个别可达4-6万个。这些患者的早搏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虽然数量很多,但“模样(形态)”往往是一种或以一种为主,提示早搏的起源点是单一的或以一个起源点为主,即单源性室早。 从病因的角度来说,患有频发单源性早搏的病人,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明确的原因,大多数被推测为“心肌炎后遗症”(实际上并不一定),极少数是由心肌病(比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罕见情况下由冠心病引起。 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下,多数情况下,室早危害的大小不能仅看数量,更要关注心脏本身的功能状态。由此,通俗地讲,可以把频发室早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频发室早,并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引起特别严重的症状或后果(比如晕厥、眼前发黑等)――也就是说,这种室早,只是“数量多”而已,但多数在性质上有“良性”倾向,可与患者“长年和平共处”,在室早患者中,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对这种室早的治疗和处理,可采取相对宽松的治疗策略,根据具体病情,适度治疗即可;还有一种是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或可引起严重后果,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频发室早的常见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 一、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1、频发室早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心慌、心脏停跳感、落空感、刺痛感、胸闷、胸痛等不适,上述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比较常见。 2、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或者无意间测脉搏发现不整齐再做心电图而确诊。比较常见。 3、与焦虑、紧张相关的一些症状:患者在得知患有室早以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再加上有些患者本身就是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更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比如心慌、气短、喜欢大透气、胸闷、失眠等。很多情况下,患者甚至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是早搏引起的不舒服,还是焦虑所致为主。上述情况也很常见。 4、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如气促、乏力等。这种情况少见。 5、除室早以外,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相应表现,如心功能不全。少见。 6、室早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短暂的眼前发黑、晕厥、神志丧失,甚至猝死。罕见。 7、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家族史、猝死的家族史。罕见。 二、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常见的检查结果 1、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频发的数量很多的室早,多数呈单源性,或以某一种形态的室早为主。部分患者还有成对室早、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2、心脏彩超(心超):多数情况下,心脏结构、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肌发育不良等表现,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现,应引起重视。 3、磁共振(MRI):部分患者怀疑有心肌病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时,可以接受MRI检查。 4、心肌酶、电解质等抽血化验的指标: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 三、治疗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频发室早的治疗和处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治疗方法可能也要做相应调整。 1、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原则上,对于所有的患者,都应如此,特别是刚发现室早的头几年。 (1)对于心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症状不严重而不需服药或者不愿长期服药,且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手术者,可采取“长期观察,定期随访”的办法。随访的时间间隔,开始可以数月-半年到一年一次,以后可适当拉大时间间隔。根据每次的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处理。 (2)如果患者的心脏本身有结构、功能异常,或者有严重症状,那么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主要是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要额外应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总体上说,药物治疗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对频发室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患者甚至尝试过很多种药物才发现没有一种能获得满意效果,二是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既不方便,又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 3、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采用微创的技术,将特制的导管送到患者心脏,找到引起室早的“病灶”(起源点,往往就几毫米大小),发放射频电流,将“病灶”消除或改良,从而起到根治室早或使室早明显减少的作用。 应该说,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频发室早的较好手段。它的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室早“病灶”的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病灶”位置好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成功率可达90%-95%,复发率很低。而“病灶”位置较差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者,成功率要低一些,复发率要高一些,这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判断。有经验的医生,在射频消融手术之前,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普通常规心电图)的室早形态、心超结果等,进行预判,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 一般来说,以下患者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或早搏所致心理压力很大,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或不愿意长期服药;频发室早导致招工、升学等受限;室早数量一直很多(24小时1-2万个,甚至长期多于2万个/日);频发室早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室早引起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等。 4、其他治疗措施 比如少数患者合并短阵室速甚至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且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可能需要安装特殊的起搏器(ICD)预防猝死。
赵飞 2020-06-2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1.3.6 其它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原蓄积病、Gaucher’s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红蛋白病、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和脾切除术后)作者非常遗憾由于参加2003年WHO肺动脉高压会议,在制定最新肺动脉高压诊断分类过程中花费太多时间,导致正在进行的Gaucher’s病、糖原蓄积病、血红蛋白病(主要是镰刀细胞性贫血)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研究至今没有完成。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姜蓉镰刀细胞病镰刀细胞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全球大约有数百万患者,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区、印度等地。美国大约有8万人正在遭受镰刀细胞病的折磨。这种病的主要特点是红细胞形状呈镰刀状,细胞变形性差且边缘不整齐,携氧能力较差,容易粘附在肺动脉及脾脏、骨髓的小血管内从而阻断血液循环。除机械损伤外,血液中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还可导致NO合成减少,容易引起血管收缩。 镰刀细胞病的主要症状有贫血、胃痛、骨骼疼痛及恶心(年轻人多见)等。肺动脉高压是导致镰刀细胞病患者寿命缩短的唯一并发症。一项研究表明大约3%的镰刀细胞病患者死于肺动脉高压。NIH和Howard大学镰刀细胞病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发表在2004年2月2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指出大约20-40%镰刀细胞病患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许多患者并未意识到已经发生肺动脉高压。该研究主要负责人Dr. Mark T. Gladwin指出,肺动脉高压是镰刀细胞病患者猝死的最主要预测因素。Dr. Gladwin认为美国大约有6万镰刀细胞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是否发生肺动脉高压。镰刀细胞病合并肺动脉高压预后非常差,确诊后40%患者在2年内死亡。镰刀细胞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即使平均肺动脉高压轻度升高,仍有一定危险性。至今对镰刀细胞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仍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上述研究者们建议首先应积极治疗镰刀细胞病,如羟基脲、血液置换和吸入NO等均可采用。吸入NO已经证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益。2003年Oakland, CA儿童医院的研究者对镰刀细胞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予精氨酸口服治疗,结果治疗5天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15.2%。精氨酸的副作用极少(机体利用精氨酸合成NO)。虽然该研究只入选10例患者,但仍不失为一个好消息。甲状腺疾病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医疗基地(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于1999年对4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约22.5%的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远远高于正常人群。此前Colorado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病率较高。目前并不清楚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肺动脉高压还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是由于这些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遗传缺陷,从而导致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障碍,促使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动物实验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血液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的水平就会升高。另外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桥本氏甲状腺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特点)的发病率也较高。尽管没有更多证据支持,但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可能也较高。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的病因不明,特点是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由纤维组织取代,导致血液中出现异常红细胞、贫血和脾肿大等。费城Thomas Jefferson大学的G.Garc’a-Manero等人对6例骨髓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小规模研究,发现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异常升高。研究者对这两种疾病的关系进行推测,认为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及左室功能衰竭均有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作者建议骨髓纤维化患者出现气短时应进行肺动脉高压的筛查。Gaucher’s病Gaucher’s病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代谢产物葡萄糖脑苷脂(glucocerbroside)在组织中蓄积所致。最常见于东欧犹太人群中,可导致肝脏、脾脏肿大及骨骼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又名“Rendu-Osler-Weber病”,以毛细血管发育异常、脆性增加和易出血为主要特点。面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的表现与面部外伤后表现一样。如果累及肺泡结构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疾病(如果患者属于此种情况应分在第三类中,即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德国一项研究表明,脾切除术后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人认为由于脾切除后失去了过滤衰老血小板能力,血小板数量增加导致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增加。1.4 因肺静脉和/或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1.4.1 肺静脉闭塞病肺静脉闭塞病(PVOD)是由于肺静脉腔被纤维组织阻塞所致,病因不明。肺静脉闭塞病的发病率还不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1/10,是一种真正少见疾病。肺活检是最佳确诊手段,但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实行肺活检有一定危险性,而且还将延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移植的时机。为鉴别肺静脉闭塞病和间质性肺疾病而进行肺活检是必要的,因为间质性肺疾病除肺移植外还有其它治疗方法。肺静脉闭塞病患者可有杵状指。虽然肺癌等恶性肿瘤常常通过压迫肺静脉引起肺动脉高压,但有时也可通过侵入肺静脉引起。1.4.2 肺毛细血管瘤肺毛细血管瘤由许多良性血管瘤组成,可以阻断肺血流导致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动脉高压。西班牙巴塞罗纳的研究者通过复习文献发现35例肺毛细血管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例报道,他们的胸部X线和CT检查常常表现为毛细血管闭塞征象,且与肺静脉闭塞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表现非常相似。肺毛细血管瘤也是需要通过肺活检才能确诊的少见病。但肺活检会对这些患者带来危险,并有可能延误肺移植的时机。目前尚无治疗此类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前列环素无助于降低肺动脉压;也有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报道,但疗效尚不明确。)1.2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第二类:肺静脉高压肺静脉高压可通过肺泡引起被动性肺动脉高压。2.1 左房或左室疾病出生后发生的各种左心疾病均可影响血液循环,使肺静脉压力升高,诱发肺静脉轻度肥厚(尽管肺静脉压是被动性升高的)。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顺序是:左心疾病导致左室舒张压和/或左房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如果此过程中发生小肺动脉收缩,肺动脉压会明显升高,右室压也会随之升高。如果左心疾病得到纠正,肺动脉高压也随之消失。很多疾病可导致左心功能障碍。突发性心脏病及长期高血压可损害心脏,使左室功能下降;肿瘤或扩张的左房压迫可导致肺静脉引流不畅;其它疾病也可引起左室功能下降。如果左室僵硬不能快速舒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返流,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时应积极治疗。但在一般人群中左心功能衰竭更为常见。当发生左心功能衰竭时,血液返流会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双侧心室功能衰竭会导致患者死亡。2.2 左心瓣膜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尤其是二尖瓣可发生异常。例如二尖瓣狭窄在风湿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二尖瓣狭窄导致肺动脉高压的顺序如下:由于二尖瓣狭窄血液通过左房进入左室受阻,左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被动性升高;依次出现各级小肺静脉、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肺细动脉压力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第三类:与缺氧相关的肺动脉高压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一种以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如果患一种或一种以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美国有超过1,600,000例COPD患者,部分患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长期吸烟和高龄可使发生COPD的危险增加85%。约15%吸烟者会发生COPD,其中极少数人发展成肺动脉高压。大气污染和工作环境空气污染也可导致COPD。遗传因素研究有助于发现易发生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这一点并不奇怪。法国和英国学者对103例COPD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5-羟色胺载体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其中LL基因型在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生长中起一定作用,似乎与COPD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有关。本分类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每年至少咳嗽3个月,连续2年以上。肺气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由于肺泡异常扩大及肺泡壁弹性消失所致。(肺泡壁破坏后形成大的无功能肺泡。)哮喘发作是指由于支气管痉挛和狭窄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气管和支气管内壁同时存在炎症反应和分泌物增多。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对正常人不敏感的花粉、粉尘、冷空气、体育锻炼等存在高敏反应。如果气管阻塞能够完全解除,则该哮喘患者不会发生肺动脉高压。肺囊性纤维化肺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生在白人中。肺囊性纤维化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表现为COPD、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肺囊性纤维化合并低氧血症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往往属于轻度肺动脉高压。3.2 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是指肺泡之间的间隔。间质性肺疾病包括不同原因引起的约180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均存在下呼吸道和肺泡的慢性、非感染性和非恶性炎症反应(有时易与COPD混淆)。间质性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气短,有些患者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如果病因不明则称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些间质性肺疾病是由矿尘和有机粉尘等有害环境引起。矿工和石匠经常吸入含硅、煤、石棉和铍的粉尘后可导致煤肺病(吸入煤)、矽肺(吸入石英)、石棉肺(吸入石棉)和铍中毒(又称铍肉芽肿病)。有机粉尘可导致职业性哮喘,其病因包括蓖麻籽、谷物、红松、茶叶等植物性粉尘及甲醛、环氧树脂、某些抗生素、啤酒和皮革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酶等众多过敏原。另外一种有机粉尘导致的棉尘肺是由于吸入棉花、亚麻或大麻屑引起。有些间质性肺疾病是由药物、放射线或其它疾病引起。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从气管到肺的部分或全部支气管慢性扩张所致,可合并肺部炎症,可通过遗传或先天性获得,也可继发于结核、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果吸入硅尘、滑石粉、电木粉或有害气体等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其实与其它几类有重叠现象。3.3 睡眠呼吸障碍美国大约有12,000,000人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睡眠过程中呼吸在一小时内停止几次或许多次。这种疾病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重视,绝大多数患此病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睡眠呼吸障碍仍待于深入研究。这些患者白天会昏昏欲睡,发生车祸的危险比酒后开车更大。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标准是:7小时睡眠过程中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0秒,次数不少于30次(有些人每小时暂停次数可超过100次!)。绝大多数患者为体重严重超标且睡眠打鼾的中年男性人群,但不仅限于这些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如果存在肥胖和双下肢肿胀,应进行呼吸睡眠监测。如果你呼吸不畅,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时可下降到90%以下)。低氧血症会导致肺血管收缩(见下面低氧血症部分),从而引起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是由于上呼吸阻塞导致呼吸不畅所致(脑干疾病是导致睡眠呼吸障碍的少见原因)。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中等,但病情一般较轻。另一方面肺动脉高压中睡眠呼吸障碍所占比例较低。肺动脉高压更多是由其它危险因素如呼吸道梗阻和肥胖伴低氧血症引起。随着美国人体重增加,睡眠呼吸障碍发病率也随着增加。如果体重明显超重,就会发生夜间呼吸表浅,白天也得不到足够的氧供,即所谓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此类患者可能不出现呼吸急促,这是因为患者体内过多脂肪再分布导致呼吸中枢对低氧的敏感性下降。瓦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的Dr. Brian Mulhall对睡眠呼吸障碍的病因有另外一种看法:胃酸返流。如果大规模临床研究能够证明他的观点,则治疗胃酸返流可能减轻或治愈睡眠呼吸障碍。有些研究提示单纯睡眠呼吸障碍即可引起肺动脉高压,但绝大多数研究认为白天出现的低氧血症(由其它肺部疾病引起)才是睡眠呼吸障碍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尽管睡眠呼吸障碍可以使肺动脉高压病情加重,但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能并不是由睡眠呼吸障碍引起。当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低氧血症纠正后,肺血管壁的结构改变可能发生逆转。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非常罕见,通过吸氧即可“真正”治愈。至少有一位女性患者经吸氧治疗后肺动脉压恢复正常。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首选的睡眠呼吸障碍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使用一个空气泵,经鼻面罩与患者相连。由于使用不舒服,许多患者不能耐受。需凭医生处方使用。你可以先以30-40美元/月的价钱租一台试用,观察你是否适合应用这种治疗方法。不幸的是,你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现的问题越多。在最近一次肺动脉高压协会会议上,两位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其中一位是明尼苏达州Mayo Clinic的肺动脉高压专家Dr. Michael Krowka)抱怨使用CPAP时空气从泪道吹出。其他人也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使用全面罩可能防止此种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一位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妻子说CPAP机挽救了她的婚姻,因为可以使她得到更多的睡眠时间。CAPA机应由经过训练的技师安装并观察一段时间,这样当你睡眠时就可以吸氧了。这种装置不象氧气面罩的使用那么简单,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注意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时可能发生危险。如果使用前没有很好地调节,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和无效,你将不能从中获益。有证据表明使用CPAP可以降低肺动脉收缩压,一些肺动脉高压医生采用多导睡眠图(睡眠过程中持续监测呼吸变化情况)或心-肺睡眠指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评价。这些研究通常在睡眠研究中心进行测试。你也可以借一台血氧计在家进行自我监测。你可以多学习这些监测方法及CPAP的知识,还可以从美国睡眠呼吸障碍协会(网址:www.sleepapnea.org;电话:202-293-3650))处了解有关CPAP的保险条款。如果你就诊时肺动脉高压医生没有询问你睡眠时是否打鼾,就要自己讲述。你打鼾的声音是否在房间外也能听到(实事求是地说)?打鼾期间是否有一段时间没有呼吸?如果有说明你有呼吸暂停。你白天是否困倦?有些患者白天没有症状。如果睡眠呼吸障碍患者过于肥胖,建议他/她减肥。其它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可使部分患者获益。尽管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也可出现持续无法入睡情况,但不要将睡眠呼吸障碍与失眠混为一谈。失眠是指不能入睡或睡眠不好。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一般人群更易失眠。这是因为许多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几乎都有失眠。由于病情需要而插管及对异常心跳的恐惧感使患者在夜间更加无法睡眠。当异物进入体内后患者往往会焦虑不安,而这种焦虑不安是失眠最主要的原因。尤其夜间这种焦虑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夜间急救中心总是人满为患的原因。3.4 肺泡低通气综合征与低氧血症肺泡低通气是指肺泡内没有足够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往往是由于机械性因素或累及肌肉、神经和大脑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例如肌肉骨骼疾病限制肺完全膨胀。即使患者没有肺部疾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障碍或过量服用药物也可导致肺泡低通气。如果没有足够新鲜空气进入肺泡,就没有充足氧进入血液,导致低氧血症。由于缺氧,肺动脉就会收缩使血液重新分布到氧供比较好的肺泡。低氧血症是强力血管收缩因子,血管收缩最终可导致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的症状有:疲乏、记忆力减退、活动后气短、精神不振和失眠等。低氧血症不仅可发生于肺泡低通气综合征,还可发生在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及高原地区人群中。3.5 高原病:高原与肺动脉高压生活在缺氧环境中会导致低氧血症。当肺泡缺氧时,肺动脉会收缩使血液重新分布在氧供较充足的肺泡。生活在高原是造成缺氧的另外一个原因。“三高”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海拔、温度和湿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会逐渐下降,空气越来越稀薄,导致吸入肺内可供气体交换的氧越来越少。海拔越高越容易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健康人在10,000英尺高度仍可无异常表现。当高度为5,200英尺时肺内压一般仅轻度升高。许多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高原城市中生活得很好,但有些在海平面城市生活得很好的患者如果到高海拔城市如盐湖城或丹佛就需要吸氧。有些医生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移居到低海拔地区,这只是他们的个人看法;目前还没有规定海拔多少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才安全的标准。高温和高湿度也可导致空气稀薄。飞机在高原地区起飞需要滑行较长的距离就是温度较高和湿度较大的缘故。在高温、湿度大的天气你会感到上、下床都如同到里德维尔和科罗拉多(海拔为10,200英尺)访亲探友一样费力。请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要真去里德维尔,那里海拔太高,当地居民甚至说猫都生不出活的小猫。海拔、温度和湿度三种因素中,湿度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最小。干燥的空气对肺也有损伤作用。缺氧的症状有:视物模糊、欣快感、头昏、呼吸困难、潮热、寒战、思维混乱、头痛、行动迟缓、指(趾)麻木、多汗、恶心及呕吐等,严重时可昏迷。当你乘坐飞机进行商务旅行时,对出现以上症状的乘客应保持警惕(除昏迷乘客无法观察外),这说明飞机舱内压力至少相当于海拔8,000英尺的压力(实际上飞机舱内压一般相当于海拔5,000-7,000英尺的压力)。飞机内的环境由于舱内气压低及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因而比较差。高空飞行的飞机一般有急救吸氧装置,如果你感觉不适可以使用(见第十章,如何在飞机上吸氧部分)。第四类: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此类肺动脉高压是由于血栓或其它栓子阻塞肺动脉所致。栓子是阻塞血管的块状物质(有时可以是气泡)。栓塞就是栓子阻塞血管造成血流中断。肺栓塞是指肺外血凝块随血流栓塞肺动脉。血栓是原位纤维素性血凝块阻塞血管。无论栓子还是血栓都可认为是血凝块。血凝块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约占全部肺动脉高压的10%。如果栓塞后患者能够存活,则血凝块一般会自行溶解,不必担心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如果血凝块持续多年不溶解则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对阻塞较大肺动脉的较大栓子可采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清除血栓(见第六章),对这些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4.1 血栓栓塞近端肺动脉本类肺动脉栓塞中的血凝块一般栓塞中-小肺动脉,偶尔也可栓塞其它肺动脉。血凝块在下肢静脉内形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美国每年大约有500-2,500例存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因血凝块仍阻塞肺动脉,最终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尽管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女性,但CTEPH以男性稍多。(对CTEPH的形成,过去认为下肢静脉内形成的众多小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栓塞多处小肺动脉所致,但这种看法缺乏可信性。)由于有些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肺栓塞,不知道肺动脉内存在血凝块,往往到肺动脉高压表现非常典型时才发现“隐匿”血凝块的存在。当血凝块嵌入肺动脉并与血管壁粘连后,在肺动脉高压症状出现以前会有数月到数十年的“蜜月期”。荷兰研究者们最近发现3.8%肺栓塞存活者2年后发生肺动脉高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避孕药含有大剂量激素,医生发现很多服用避孕药的人会发生肺栓塞。长期卧床且未服抗凝剂的患者及乘坐飞机、汽车旅行长时间保持姿势不变的人也容易发生肺栓塞。为什么只有少数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内的血凝块不溶解?为什么只有少部分肺动脉内有血凝块的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这与少数CTEPH患者有遗传易栓倾向有关。例如CTEPH患者血液中VIII因子数量和抗心磷脂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一般人群或无慢性血栓栓塞症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医生过去认为手术取出血凝块后肺动脉高压就会治愈,但现在他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当肺动脉高压发生后,远离栓塞中央肺动脉的小肺动脉(远端肺动脉)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医生原以为栓塞下游的血管至少会因血压较低而得到保护,但同未阻塞的肺动脉一样,远端肺动脉也会发生肺动脉高压样结构重构。换句话说就是,肺动脉阻塞的程度并不一定与是否发生肺动脉高压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循环血液中血管收缩因子的数量、肺动脉高压遗传易感性及右室对血压升高的适应能力等因素有关。肺栓塞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高压:活动后气短、足踝肿胀、胸痛及头晕等。肺部听诊时会发现30%患者有异常的高调吹风样杂音,这种杂音也可见于其它疾病,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不会出现。以上表现经常被误诊:如仅仅认为是由于肥胖和衰老引起,或误诊为哮喘或其它心肺疾病,或认为是心理疾病。诊断肺动脉是否有血栓及判断有无手术治疗指征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和超高速CT扫描。未来磁共振检查可能取代肺血管造影和CT扫描。4.2 远端肺动脉血栓栓塞有时小肺动脉内会有非常小的原位血栓形成,这往往发生在已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目前尚不清楚小血栓是否会自行溶解。这种小血栓无法通过手术清除,只能采用抗凝剂预防。尽管缺乏相关资料,但研究者认为即使没有这些小血栓存在,肺动脉高压仍会加重;且原位血栓并不是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原因。4.3 非血栓性肺栓塞(肿瘤、寄生虫、外源性物质)少量肿瘤能引起肺栓塞,其中腺体肿瘤引起肺栓塞的发病率最高。小块肿瘤组织脱落后随血液运行,也可阻塞肺动脉。肺癌还可直接侵犯小肺动脉。血吸虫病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全球有数亿人遭受血吸虫病的折磨,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虽然血吸虫病在美国非常少见,但仍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血吸虫病既可以通过门静脉高压引起肺动脉高压,还可通过虫卵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白塞氏病白塞氏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土耳其人群中。这种病主要是供应大动脉管壁血液的小滋养动脉发生病变,几乎累及体内每个器官。肺血管发生病变可通过血栓栓塞和炎症反应导致肺动脉高压。白塞氏病可侵犯体内任何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口腔和生殖器痛性溃疡,眼部炎症。其它症状有皮肤病变、关节炎、肠炎、脑膜炎和颅神经麻痹等。第五类:混合性肺动脉高压此类包括可直接阻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几种疾病。肺动脉阻塞后压力升高,继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血吸虫病和类肉瘤样病还可通过炎症反应引起肺动脉高压。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能引起肺静脉性肺动脉高压的另一种疾病,非常罕见,其特征是淋巴管内有平滑肌细胞增生。肉芽肿体内巨噬细胞清除外源性物质或分枝杆菌过程中可形成肉芽肿 (巨噬细胞是一种离开血液循环的白细胞,位于组织中。它们可识别和清除外源性抗原等“垃圾”) 。麻风、雅司病、梅毒和黑热病等传染病均可形成肉芽肿。类肉瘤样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不明,但发病过程中也可形成肉芽肿。类肉瘤样病几乎可侵犯体内每一个器官和系统,尤其是肺。白细胞在没有已知抗原情况下迁移到肺内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和淋巴结肿大。类肉瘤样病在斯堪的纳维亚多发,这也是东北威斯康星州发病率较高的原因。铍暴露(当地土壤含铍及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使用铍)或当地制陶过程中接触某些陶土可能诱发类肉瘤样病。非裔美国人也易患类肉瘤样病。组织细胞增多症X组织细胞增多症X即郎罕氏细胞肉芽肿病,包括由于清除外源物质的组织细胞和参加过敏反应的嗜酸性细胞过度生长导致肺或骨等器官疤痕形成的一组疾病。肺组织细胞增多症X只发生于吸烟者,比较少见。肺由于疤痕形成而变硬。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短、发热、胸痛和体重减轻等。中央肺静脉受压纤维性纵隔炎可导致疤痕样组织形成。如果纤维疤痕组织形成过多就会压迫中央肺静脉,引起肺动脉高压。如果淋巴结或肿瘤压迫中央肺静脉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姜蓉 2018-08-06阅读量7695
病请描述: 相信最近大家都听到一个关于网络热炒作的话题,那就是注射HPV疫苗,预防女性宫颈癌,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感染了HPV病毒更多的是会发生在肛周或生殖器周围的尖锐湿疣。笔者早年在法国留学时候曾经翻译过法国肛肠病学会的一本关于本病和HPV病毒关系,以及发病的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很好的解答上述的问题,现登载如下: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Les condylomes ano-génitqux de l’hommepar 3M Santé翻译:王振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上海 甘河路110号,200437,)1.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得了肛周生殖器湿疣?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一种发生在生殖器周围(阴茎,阴囊),腹股沟,大腿或肛门部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尖锐湿疣病毒又被称为肛周生殖器病毒,性病赘生物鸡冠病毒。通常很难在发病之初做好预防,它看上去有时象个小小的肉质赘生物,粉红色或者象色素沉着,并不破溃,围绕在肛门周围或是阴茎包皮上面,也可以发生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它们大小不一,偶尔围绕在肛门周围的湿疣可以体积非常巨大。尖锐湿疣的疣体可以是单个或只是一小簇,但也可能是很多簇。有时患者可以感到搔痒,或者出血,(通常是肛门出血)。但是常常它也可以毫无感觉,只是偶然在上厕所或者被伴侣发现。2.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种什么样的疾病?尖锐湿疣是一种通过性交感染的疾病(INFECTION SEXUELLEMENT TRANSMISSIBLE,IST),它是由一种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HPV 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同患有尖锐湿疣的病患或者是HPV病毒携带者性交而传染。HPV病毒仅仅感染生殖器或者肛门周围浅表的皮肤或者黏膜,它并不会在血液里扩散,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毒(VIH)。目前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乳头状病毒,医学尚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同种类的乳头状病毒有的会引起脚底的感染,有些会引起脸部或者手掌的感染,而有些则引起尖锐湿疣的发生。每一种类型的病毒有它特定的侵犯部位。3.如何传染上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最常见的传染途径就是直接的性接触,即便是使用了避孕套。事实上,传染可以是通过直接的接触,也可以通过诸如手指或者厕纸来传播。疾病的潜伏期多种多样:在感染后的十五天或者好多年以后才发病。因此,非常困难推测是何时或者何人将该病传染给你。在某些特定的人群,HPV病毒对他们毫无影响,因为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尖锐湿疣形成之前就能将病毒消灭。而有些人群,病毒无法被清除而停留在皮肤表层或黏膜部分(不典型症状携带者),在被感染病毒的数月或数年以后出现了尖锐湿疣。疾病传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尖锐湿疣发病的初期,而那些不典型症状的携带者的传染性就相对很低。对于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来说,避孕套的使用虽然不能起到百分之一百的保护作用,但它仍旧是一种保护自身尽可能少地传染上性接触感染疾病(IST)最有效的一种方法。4.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病吗?答案是:是的。尖锐湿疣是性病种传播最广的一种,而且(法国)流行病的调查显示,近三十年来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中,尖锐湿疣大约感染了5%的人群。我们大致估计有性交能力的人群中约15%被这种病毒感染。这个数字显然超出了那些同性恋,双性恋,或者异性恋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通常被感染的风险更高。30%左右年龄35岁以下的患者是病毒不典型症状的携带者,这种病毒很少感染超过35岁以上的人群。5.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病情很严重?通常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时候它只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痊愈,尤其是在疾病发生之初,但是它存在在复发和再次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寻找最初有可能也被感染的伴侣将十分重要。此外,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可能伴随其他很多种性交传染的疾病(IST),比如疱疹,梅毒,淋病,甚至是艾滋病。。。。。。肛门周围的尖锐湿疣病人,需要用肛门镜检查肛管黏膜是否有被感染,特别是对那些免疫低下,有癌前病变或癌症的病人更需要仔细检查。6.医生是如何诊断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诊断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检查病变部位,而不需要做其他的化验。医生常用的一种辅助方法是醋白试验来确诊。7.医生是如何治疗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清除感染病变的部位和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行之有效,但有着不同的治疗适应症和相应的弊端。l 治疗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外科手术,电凝,激光)或化学的方法(局部运用药膏或药液)。物理治疗的方法非常疼痛,需要在局部麻醉,甚至是全身麻醉下进行,而化学的治疗方法相对疼痛较轻,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治疗。l 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说是100%的有效,疾病复发的情况非常常见,或许需要再次的物理治疗。8.是否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冷冻治疗或者激光治疗?上述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冷冻或者激光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在肛管黏膜也存在湿疣,或者湿疣的体积巨大或数目众多的情况下。如果外在的湿疣的数量不多,也不是十分巨大,局部的治疗(在家中自行运用药膏)或者重复使用液氮冷冻治疗通常是有效的。9.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需要禁止性生活?在尖锐湿疣未痊愈的时候,禁止性生活是必要的。有些治疗的方法会令性交困难或产生疼痛,这需要预先告知自己的性伴侣,并且常规地使用避孕套。10.是否存在事先预防的方法?虽然无法做到100%的安全,但是避孕套的使用仍旧是最好的方法。事实上,病毒的传染是通过皮肤间接触而传染,因此病毒会通过避孕套无法遮挡到的地方传染。但是不要忘记,避孕套还可以阻止其他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因此同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的伴侣性交,使用避孕套都是非常必要的。11.当您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感到沮丧?突如其来的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也许会打乱你的性生活方式,同样也会使伴侣之间发生冲突。你需要克服有罪恶感的想法,并且及早的寻求治疗。很多人仅仅是一次的性行为就被疾病感染。通常不可能精确地找到最初感染的时间和传染的对象,因此也无法确定就是你现在的伴侣将病毒传染给你。12.如何向您的伴侣说您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需要告诉他你得了尖锐湿疣,并且鼓励他和你一起去看医生。将这个宣传内容给他看,告诉他尖锐湿疣是一种良性的常见的但需要及早治疗的疾病。13.为什么在治疗以后仍旧需要观察?在治疗了一个阶段以后,需要进行定期监测,目的是为了预防再次的复发,一般监测期为最后一次治疗后的六个月。14.常见需要避免的问题。不敢就医,需要了解:l 这是一种有自愈倾向,可以被治愈的病毒感染。l 病变不需要等到非常严重,只有用物理方法才能治疗的阶段,在疾病的最初,仅仅局部运用药膏就可以治愈。感到焦虑或者有罪恶感,需要了解:l 这是一种良性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l 病变只是发生在局部,不会通过血液而进一步感染。l 治疗通常是有效的,虽然有时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和医生积极配合,就能彻底地治愈尖锐湿疣。l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可能会发生复发的情况,但只要坚持治疗就能治愈。l 最初的病毒传染者通常很难确定。小常识:醋白试验(acide acétique): 一种可以显示出最初病变的化学试剂。肛门镜:是一种用来检查肛门内黏膜是否也有感染的检查器械,通常对肛门周围大范围的尖锐湿疣需要做这个检查。冷冻治疗:通过用液氮冷冻的治疗方法。电凝、激光治疗:物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复发:肛门或生殖器周围再次出现相同的症状。肛周生殖器病毒:侵犯患者肛门周围或生殖器的病毒。王振宜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擅长保守和手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面愈合。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甘河路本部);周一下午(青海路特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5809
病请描述: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Les condylomes ano-génitqux de l’homme par 3M Santé翻译:王振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上海 甘河路110号,200437,) 1.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得了肛周生殖器湿疣?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一种发生在生殖器周围(阴茎,阴囊),腹股沟,大腿或肛门部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尖锐湿疣病毒又被称为肛周生殖器病毒,性病赘生物鸡冠病毒。通常很难在发病之初做好预防,它看上去有时象个小小的肉质赘生物,粉红色或者象色素沉着,并不破溃,围绕在肛门周围或是阴茎包皮上面,也可以发生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它们大小不一,偶尔围绕在肛门周围的湿疣可以体积非常巨大。尖锐湿疣的疣体可以是单个或只是一小簇,但也可能是很多簇。有时患者可以感到搔痒,或者出血,(通常是肛门出血)。但是常常它也可以毫无感觉,只是偶然在上厕所或者被伴侣发现。2.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种什么样的疾病?尖锐湿疣是一种通过性交感染的疾病(INFECTION SEXUELLEMENT TRANSMISSIBLE,IST),它是由一种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HPV 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同患有尖锐湿疣的病患或者是HPV病毒携带者性交而传染。HPV病毒仅仅感染生殖器或者肛门周围浅表的皮肤或者黏膜,它并不会在血液里扩散,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毒(VIH)。目前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乳头状病毒,医学尚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同种类的乳头状病毒有的会引起脚底的感染,有些会引起脸部或者手掌的感染,而有些则引起尖锐湿疣的发生。每一种类型的病毒有它特定的侵犯部位。3.如何传染上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最常见的传染途径就是直接的性接触,即便是使用了避孕套。事实上,传染可以是通过直接的接触,也可以通过诸如手指或者厕纸来传播。疾病的潜伏期多种多样:在感染后的十五天或者好多年以后才发病。因此,非常困难推测是何时或者何人将该病传染给你。在某些特定的人群,HPV病毒对他们毫无影响,因为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尖锐湿疣形成之前就能将病毒消灭。而有些人群,病毒无法被清除而停留在皮肤表层或黏膜部分(不典型症状携带者),在被感染病毒的数月或数年以后出现了尖锐湿疣。疾病传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尖锐湿疣发病的初期,而那些不典型症状的携带者的传染性就相对很低。对于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来说,避孕套的使用虽然不能起到百分之一百的保护作用,但它仍旧是一种保护自身尽可能少地传染上性接触感染疾病(IST)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病吗?答案是:是的。尖锐湿疣是性病种传播最广的一种,而且(法国)流行病的调查显示,近三十年来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中,尖锐湿疣大约感染了5%的人群。我们大致估计有性交能力的人群中约15%被这种病毒感染。这个数字显然超出了那些同性恋,双性恋,或者异性恋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通常被感染的风险更高。30%左右年龄35岁以下的患者是病毒不典型症状的携带者,这种病毒很少感染超过35岁以上的人群。5.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病情很严重?通常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时候它只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痊愈,尤其是在疾病发生之初,但是它存在在复发和再次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寻找最初有可能也被感染的伴侣将十分重要。此外,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可能伴随其他很多种性交传染的疾病(IST),比如疱疹,梅毒,淋病,甚至是艾滋病。。。。。。肛门周围的尖锐湿疣病人,需要用肛门镜检查肛管黏膜是否有被感染,特别是对那些免疫低下,有癌前病变或癌症的病人更需要仔细检查。6.医生是如何诊断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诊断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检查病变部位,而不需要做其他的化验。医生常用的一种辅助方法是醋白试验来确诊。7.医生是如何治疗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清除感染病变的部位和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行之有效,但有着不同的治疗适应症和相应的弊端。l 治疗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外科手术,电凝,激光)或化学的方法(局部运用药膏或药液)。物理治疗的方法非常疼痛,需要在局部麻醉,甚至是全身麻醉下进行,而化学的治疗方法相对疼痛较轻,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治疗。l 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说是100%的有效,疾病复发的情况非常常见,或许需要再次的物理治疗。8.是否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冷冻治疗或者激光治疗?上述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冷冻或者激光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在肛管黏膜也存在湿疣,或者湿疣的体积巨大或数目众多的情况下。如果外在的湿疣的数量不多,也不是十分巨大,局部的治疗(在家中自行运用药膏)或者重复使用液氮冷冻治疗通常是有效的。9.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需要禁止性生活?在尖锐湿疣未痊愈的时候,禁止性生活是必要的。有些治疗的方法会令性交困难或产生疼痛,这需要预先告知自己的性伴侣,并且常规地使用避孕套。10.是否存在事先预防的方法?虽然无法做到100%的安全,但是避孕套的使用仍旧是最好的方法。事实上,病毒的传染是通过皮肤间接触而传染,因此病毒会通过避孕套无法遮挡到的地方传染。但是不要忘记,避孕套还可以阻止其他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因此同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的伴侣性交,使用避孕套都是非常必要的。11.当您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是否感到沮丧? 突如其来的肛周生殖器尖锐湿疣也许会打乱你的性生活方式,同样也会使伴侣之间发生冲突。你需要克服有罪恶感的想法,并且及早的寻求治疗。很多人仅仅是一次的性行为就被疾病感染。通常不可能精确地找到最初感染的时间和传染的对象,因此也无法确定就是你现在的伴侣将病毒传染给你。12.如何向您的伴侣说您得了肛周生殖器周围尖锐湿疣。需要告诉他你得了尖锐湿疣,并且鼓励他和你一起去看医生。将这个宣传内容给他看,告诉他尖锐湿疣是一种良性的常见的但需要及早治疗的疾病。13.为什么在治疗以后仍旧需要观察?在治疗了一个阶段以后,需要进行定期监测,目的是为了预防再次的复发,一般监测期为最后一次治疗后的六个月。14.常见需要避免的问题。不敢就医,需要了解:l 这是一种有自愈倾向,可以被治愈的病毒感染。l 病变不需要等到非常严重,只有用物理方法才能治疗的阶段,在疾病的最初,仅仅局部运用药膏就可以治愈。感到焦虑或者有罪恶感,需要了解:l 这是一种良性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l 病变只是发生在局部,不会通过血液而进一步感染。l 治疗通常是有效的,虽然有时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和医生积极配合,就能彻底地治愈尖锐湿疣。l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可能会发生复发的情况,但只要坚持治疗就能治愈。l 最初的病毒传染者通常很难确定。小常识:醋白试验(acide acétique): 一种可以显示出最初病变的化学试剂。肛门镜:是一种用来检查肛门内黏膜是否也有感染的检查器械,通常对肛门周围大范围的尖锐湿疣需要做这个检查。冷冻治疗:通过用液氮冷冻的治疗方法。电凝、激光治疗:物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复发:肛门或生殖器周围再次出现相同的症状。肛周生殖器病毒:侵犯患者肛门周围或生殖器的病毒。 专家介绍王振宜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擅长保守和手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面愈合。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甘河路本部);周一下午(青海路特诊部)。
王振宜 2017-11-09阅读量1.9万
病请描述: 1. 概述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ON)指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免疫介导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即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密切相关。以往诊断名称中使用的“球后视神经炎”是按照病变解剖学部位来定义的,指眼底视乳头无水肿表现的视神经炎。该病中青年易发病,尤其是女性多见,有自愈倾向。儿童视神经炎与成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2. 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发病前1-2周内可有感冒、腹泻、发热病史。90%以上患者病初伴有眼眶周围和眼球后胀痛、尤其是眼球转动时加剧。发病后视野中部分物体缺失,颜色饱和度减退,视物灰暗,尤其是红色饱和度降低明显。视力在数天内可急骤下降,降至手动或光感。 (2)体征:患眼验光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颜色觉减退(Ishihara 色板检查)。光线交替照射检查瞳孔可发现患眼相对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apillary defect, RAPD)。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在2/3患者为正常,其他可以表现为轻度水肿。 (3)辅助检查:Humphrey静态视野检查或Goldmann动态视野检查可发现患眼视野缺损,急性期多为弥漫性或中心暗点,但任何类型的缺损均可出现。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以明确视神经或黄斑病变,同时视神经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对将来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头颅磁共振(MRI)视神经信号部分强化,轻度增粗。血液学化验需要排除结核、梅毒、弓形体等感染性疾病;血AQP4抗体用于与视神经脊髓炎的鉴别诊断。脑内有脱髓鞘病变的患者腰穿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脑脊液成分及寡克隆带对后续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3. 病症详解 3.1. 病因 该病确切病因不明,但与免疫异常导致的神经脱髓鞘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发病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状态有关。全球单眼罹患发病率约0.9-2.2/100,000。女性、白种人及高纬度寒冷地区发病率高。 3.2. 疾病诊断 中青年、女性多见。急性单眼(少数双眼)视力下降 、初期伴轻度眼球及转眼痛;查体患眼视力下降、色觉减退、患侧RAPD阳性、视野缺损、对比敏感度降低。眼底检查视乳头正常或轻度充血、水肿。头颅MRI患侧急性期视神经强化,同时排除肿瘤压迫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视神经损害。血液学检查排除各种感染性疾患。 诊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鉴别诊断,即排除其他病因造成的视神经病变,这些疾病如下: (1)感染性视神经病变:如结核、真菌、梅毒螺旋体、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莱姆病。以上疾病,尤其是结核与梅毒可模拟视神经炎的表现,但大剂量激素使用为禁忌。因此流行病学史和必要的抽血化验非常重要。 (2)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青少年男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时需要警惕该病。眼底表现及视野检查具有特征性。有母系发病的家族史。血线粒体基因(mtDNA)检查可确诊。 (3)长期嗜烟酒患者及胃肠道疾病患者需警惕中毒性及营养不良的代谢性视神经病变。包括烟酒性弱视、维生素B12缺乏等。乙胺丁醇等药物用于长期抗结核治疗时可出现视神经损害。与剂量大小及个人特质相关。研究显示每天用量超过25mg/kg者风险增高。建议抗痨治疗时定期复查视力、色觉及视野,及时发现药物毒性。工业酒精甲醇中毒,可以导致灾难性永久视力丧失。 (4)颅内肿瘤压迫呈慢性进行性视力下降,但肿瘤突然破裂出血时可导致急性视力下降,如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的视神经炎:老年人发病;病程超过1月视力仍持续下;激素效果不佳;无痛性;双眼受累等,均需行头颅核磁检查予以排查。 (5)由于视神经与后组鼻窦紧密相邻,加之鼻窦的骨壁极为菲薄,因此鼻窦的炎症(如蝶窦、后组筛窦)可扩散至眶尖或邻近眶内组织,造成炎症累及视神经。 (6)一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结节病眼部受累表现可为视神经炎,但存在与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不同的病理机制,治疗也有差异。需要仔细加以鉴别。 3.3. 检查方法 常规眼科查体、裂隙灯检查、视野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头颅磁共振(MRI)、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抽血化验、腰穿脑脊液细胞学、生化、寡克隆带、IgG合成指数、水通道蛋白抗体(AQP4抗体)等。 3.4. 并发症 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可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眼底检查慢性期视神经可出现颞侧苍白或萎缩。 4. 预防 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防止感染、感冒以及寒冷等诱发因素,是防治的重点。 5. 治疗 基于经典的询证医学ONTT研究(Optic Neuritis Treatment Trial,ONTT),目前正规的治疗方案为急性期(发病2周之内)大剂量激素(如甲强龙)静脉冲击治疗。3-5天后给予口服激素,剂量在后续的数周内逐渐递减。因大剂量激素存在禁忌及副作用,该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及密切观察下使用。如果患者存在复发的风险,口服激素使用时间可相对延长,不耐受激素患者可考虑免疫抑制剂。有发展为多发性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长期使用β-干扰素预防复发及后续脑部损害。 6. 求医准备 就诊时应向医生陈述发病的具体细节:如病前是否感冒、发热、腹泻、是否有转眼痛及色觉异常。既往身体状况,是否有风湿免疫疾病、头部外伤史、家族类似病史。如果为复诊患者,携带好初次检查的病史资料及眼底照片、视野检查结果、CT、磁共振胶片。 7. 预后 视神经炎预后良好,甚至不使用激素或任何营养神经药物,患者视力大部分恢复正常或亚正常水平。尽管很多患者视力可达正常,但色觉始终难以恢复。由于双眼视神经传入速度的不同,少数患者存在Pulfrich 现象,即感知物体运动轨迹异常,尤其是参加球类运动时。部分患者有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潜在风险。 8. 常见问题 (1)我的视力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病变本身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典型的视神经炎患者激素冲击后视力可显著提高;如发病时视力下降到手动或光感水平,则预后不良。研究表明视神经炎发病后1月应该开始的恢复,恢复期可以长达1年。因此早期视力恢复不佳的患者不必过于焦虑,病后半年或1年可前来随访。 (2)是否会复发或者另眼是否发病?多发性硬化高风险的患者复发率高;合并风湿免疫病、对撤激素敏感的患者,需谨慎复发或视神经脊髓炎的风险。 (3)害怕激素副作用大怎么办?视神经炎有自愈的倾向,激素的使用只是缩短病程,并不改善预后。言下之意用激素有可能让视力恢复的快些,但医生需要权衡药物的副作用与治疗的获益。对于有激素使用禁忌、妊娠妇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如果视功能损害不严重,不必急于激素冲击治疗,可暂时观察。 (4)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有效吗?目前没有询证医学的证据证明这类药物对治疗视神经炎有帮助,不建议使用。 (5)需要定期复查头颅磁共振吗?脑部磁共振可预测患者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疾病的风险,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故疾病有复发或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要复查。 (6)我需要再来复诊吗?视神经炎有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潜在风险,首次发作视神经炎的患者必须按医生的要求定期来诊。如有再次视力下降、一侧肢体麻木、力弱、尿急或小便费力时,应及时来诊。 9. 最新进展 最新治疗药物的进展主要是针对是视神经炎转化为多发性硬化患者,从肌肉注射的β-干扰素到新近口服预防MS的药物Gilenya(Fingolimod)。一些靶向治疗的免疫调节剂也已问世,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的验证。
田国红 2015-04-15阅读量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