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并非所有乙肝阳性患者都需要立即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1. HBVDNA载量:HBVDNA是病毒复制的标志。通常,当HBVDNA载量高于2000IU/mL时,提示病毒在体内活跃,可能需要治疗。 2.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炎症和损伤情况。持续性ALT升高通常提示肝脏有炎症,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3. 肝脏病理变化:通过肝脏活检或无创性肝脏硬度测定(如FibroScan),可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如果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也提示需要治疗。 4. HBeAg状态: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就是俗称的“大三阳”,通常表明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阳性、HBVDNA载量高且ALT升高的患者通常需要治疗。对于HBeAg阴性患者,俗称“小三阳”,如果HBVDNA高且有肝脏损伤迹象,也应考虑治疗。 5. 肝脏超声或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如有无肝硬化或肝脏肿块。 何时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1. 急性乙型肝炎: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无需抗病毒治疗,因为身体通常能自行清除病毒。但在某些严重的急性乙肝病例中,尤其是伴随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抗病毒治疗。 2.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面临长期病毒感染的风险。如果患者的HBVDNA高、ALT升高且肝脏病理显示明显炎症或纤维化,则建议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3. 肝硬化患者: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无论HBVDNA水平如何,都应考虑抗病毒治疗,以减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 4. 特殊人群: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正在接受化疗或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即使HBVDNA水平较低,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免疫功能受抑制后病毒活化。 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无论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阳性患者都应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检查包括: 1. 肝功能检测:定期检测ALT、AST等指标,了解肝脏炎症状况。 2. HBVDNA定量:评估病毒复制水平,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或调整抗病毒治疗。 3. 甲胎蛋白(AFP)检测:AFP是肝癌的标志物,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其他常用的肝癌标志物还有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等。 4. 肝脏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脏超声、弹性成像(FibroScan)等,用于评估肝脏纤维化或硬化的进展情况。 5. 乙肝两对半(HBeAg和抗HBe抗体):特别是在初次诊断和治疗过程中,HBeAg状态对治疗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上检查建议至少6个月检查一次,抗病毒治疗初期、肝功能有异常者需至少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AFP,乙肝两对半、肝脏影像学检查建议6个月检查一次。 总结 乙肝阳性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立即接受治疗。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等多个因素。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乙肝患者可以有效监测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您被诊断为乙肝阳性,建议与您的医生详细讨论,制定适合您的个体化管理计划。
刘黎黎 2024-09-04阅读量2045
病请描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所 彭景华 1 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称为“大三阳”,此时往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小三阳”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称为“小三阳”,传染性较“大三阳”低。 但是,仅凭“大三阳”或“小三阳”还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治疗,这关系到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问题,只有在免疫清除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有效。因此,在开始治疗之前,我们往往需要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2 什么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在决定是否要抗病毒之前,医生关注的关键信息包括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无肝硬化),同时还要考虑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1)“大三阳”,HBV-DNA ≥20000 IU/ml(相当于105 拷贝/ml) ,同时血清ALT 持续升高≥2 倍正常值上限; 2)“小三阳”,HBV DNA≥2000IU/ml(相当于104 拷贝/ml),同时血清ALT 持续升高≥2 倍正常值上限。 满足以上条件者,即具有抗病毒指征,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注: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 应≤10倍正常值上限,血清总胆红素应<2倍正常值上限)。 3)持续HBV-DNA阳性、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或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4)对持续HBV-DNA 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肝组织活检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者,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3 什么情形需要做肝组织活检? 1)HBV-DNA持续阳性,ALT持续处于1至2倍正常值上限之间,特别是年龄> 30岁者; 2)HBV-DNA持续阳性,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者。 4 无抗病毒指征时,我该做些什么? 对于无抗病毒指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最重要的是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对于慢性HBV携带者来说预防发生慢性肝病、进展肝硬化和肝癌的最现实措施。 延伸阅读《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是否就能高枕无忧?》 彭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二上午 中医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门诊楼4楼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下午 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门诊楼2楼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彭景华 2024-06-10阅读量2.6万
病请描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所 彭景华 望着年轻的准妈妈、准爸爸焦虑的眼神,我完全能体会他们的担心和焦急,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这篇小文,能够解答您的疑虑。 如果您看了我上一篇科普文章《大三阳小三阳需要治疗吗?》,就会知道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还可以分为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不需要治疗而要密切随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1 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若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应尽量在孕前应用干扰素或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期在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A1——证据级别高,是诊疗指南强烈推荐的建议)。 2)未使用抗病毒药物而妊娠的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使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A1——证据级别高,是诊疗指南强烈推荐的建议)。 3)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如应用干扰素α治疗,建议终止妊娠(B2——证据级别中等,是诊疗指南若推荐的建议)。如应用的是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继续治疗;若应用的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需换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A1——证据级别高,是诊疗指南强烈推荐的建议)。 2 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妊娠中后期如果HBV-DNA载量>2×10的6次方 IU/ml,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A1——证据级别高,是诊疗指南强烈推荐的建议)。可于产后停药,并加强随访和监测。产后可以母乳喂养(C2——证据质量低,是诊疗指南弱推荐的建议)。 同时,新生儿接受标准乙肝免疫预防。 3 男性乙肝携带者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通过精子遗传至后代的概率极低。4 男性慢乙肝患者 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考虑生育(C2——证据质量低,是诊疗指南弱推荐的建议)。 总之,目前对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有办法可以防止病毒在怀孕、生产过程中传染给宝宝,因而只要您遵医嘱,接受正规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要个健康的宝宝! 彭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二上午 中医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门诊楼4楼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下午 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门诊楼2楼 延伸阅读《大三阳小三阳需要治疗吗?》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彭景华 2024-06-10阅读量4.3万
病请描述: 在主持6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刘亮教授近期作为项目负责人再次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再次主持了近1,000,000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2670),研究方向为:《HBV 感染对胰腺癌恶性潜能和临床不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这是继2012年刘亮教授获同一级别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005,《Cavin对Caveolin-1时相特异性的调控及与胰腺癌恶性潜能的相关性研究》)支持以来,又增加的另一项全新课题。 肿瘤的发生、发展源于多方面因素。就生物因素而言,病毒和肿瘤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被证实由病毒引起,如研究最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发生紧密相关,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疱疹病毒(EBV)、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TLV)等都是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诱因。我国是HBV 感染大国。HBV 感染直接诱导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特异性减毒或灭活疫苗的接种已成为防治肝癌的基本国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肝脏是HBV感染的首选靶器官,但近年来仍有很多证据表明HBV 感染也与胰腺癌发生有关。 刘亮教授团队经过前期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观察到HBV 携带者的胰液及胰腺腺泡内存在大量HBV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而对临床胰腺及胰腺癌标本,包括胰腺癌肝转移灶进行基因组分析,发现无论良恶性,胰腺细胞内均存在HBV-DNA 的整合及扩增;尤其 “大三阳”病人,胰腺实质内HBV扩增更加明显,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为深入探索这一临床现象,该团队计划在今后5年内开展一系列体内、外实验研究,力争在基础科研领域系统阐释HBV感染胰腺癌病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机制,找到关键干预靶点,特别为抗HBV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开创一个新的临床前景。该项目有望成为目前国际上探讨HBV与胰腺癌恶性潜能相关性的唯一系统性的临床转化型研究。
刘亮 2021-12-09阅读量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