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大三阳 > 饮食

大三阳饮食

大三阳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乙肝相关问题

病请描述:1.2020年3月18日是第20次全国“爱肝日”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流行区,有1亿左右的乙肝携带者和二千多万的乙肝患者。由于人们对乙肝的认知有限,往往谈肝色变,患者对乙肝知识存在很多误区。首先在用药方面,许多患者认为乙肝是可以快速治愈的,盲目相信虚假药物广告中的特效药和所谓的乙肝转阴药。这些药物可以快速降低转氨酶,使患者以为治疗有效,但实际上掩盖病情进展,停药后出现反复,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还有一些患者急于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使用多种保肝降酶药物,加重了肝脏代谢药物的负担,反而适得其反。其次另外有一些患者认为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没事了。平时经常饮酒熬夜,也不去医院定期随访。等出现黄疸呕吐等症状再去就诊病情已经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了。再者由于对乙肝的恐惧认为病毒携带者不可以结婚。目前可以明确的是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婚前必须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如均阴性,就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抗体后就可以结婚了。2.乙肝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水平高于检测值,肝组织无明显炎症,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这部分人群不需要治疗,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不应该受到歧视,但要注意平时作息要有规律,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为主,尤其是不要饮酒,最重要的是需要每隔6-12月去查一次肝功能/病毒载量/彩超等,发现肝功能异常要及时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是指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水平高于检测值,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肝纤维化。这部分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及早使用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平时要注意休息,控制情绪并忌酒,慎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3.乙型肝炎“大三阳”是指除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外,乙肝e抗原阳性而e抗体阴性,“小三阳”是指除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外,乙肝e抗原阴性而e抗体阳性,一般认为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乙肝病毒载量更高,但并不是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指标,二者都可以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肿瘤。判断乙肝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脏活检,通过活检可以发现肝组织炎症坏死的程度及肝纤维化的情况。所以,只要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4.乙肝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口服的核苷类似物和皮下注射的干扰素二种。决定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是选择治疗时机和用药方案。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的5倍,开始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年轻,女性,病毒载量低于10的8次方无干扰素禁忌症的可以优先选择干扰素治疗,年龄较大,男性,病毒载量高于10的8次方,可以选择口服的核苷类似物治疗。为了提高疗效,应首选高效低耐药屏障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及丙酚富马酸替诺福韦。干扰素治疗如无效6个月可以停药改用核苷类药物,如有效疗程至少需要12个月。根据我国肝病专家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中的停药标准,核苷类药物治疗大三阳患者需转成小三阳后至少巩固治疗3年以上且总疗程大于4年,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不确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建议治疗疗程要更长。治疗期间每隔3-6月需要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两对半,HBVDNA和彩超等,如发现病毒耐药或出现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治疗方案。5.经过抗病毒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提示药物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虽然血液中的病毒被抑制了,但肝细胞内的病毒仍未被彻底清除,此时若停止治疗会导致病毒反弹,造成前功尽弃。所以患者要树立长期治疗的思想,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达到停药标准后停止治疗。切不可认为病毒转阴就高枕无忧了。6.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长期存在于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血液传播:如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手术中器械消毒未达标等医源性途径等均可能传播乙肝。(2)母婴垂直传播,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传染给婴儿,这是我国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3)体液传播,是指通过人体的唾液,精液及消化液等传播,如性行为可以传播乙肝。由此可知乙肝病毒不是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所以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与他人一起吃饭,握手,交谈,拥抱等不会传播病毒,也不需要将他们与正常人隔离。家人和朋友不要疏远甚至孤立慢性乙肝患者,正常生活在一起并不传染,更不应该歧视患者。7.乙肝患者的爱人和子女需要检测乙肝抗原抗体标志物(两对半),如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应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如母亲为乙肝携带者,乙肝病毒大于10的5次方,怀孕最后3月可以服用核苷类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婴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平时生活中乙肝患者的家人要预防血液传播,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乙肝患者还要注意伤口保护,伤口不要直接接触家人的皮肤。

周朝晖 2021-08-18阅读量1.8万

医生教你全面看懂乙肝两对半结果

病请描述:那么乙肝两对半的化验单你会看吗?下面详细教你如何看懂化验单。先看一下乙肝五项各项目临床意义,如下图: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却别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小三阳也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轻重。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二阳。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阳性,相比乙肝大三阳只是少了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肝脏损坏严重、症状明显,是大二阳共同的特点。大二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因此,大三阳变大二阳后,如果转氨酶升高且HBV-DNA阳性,乙肝大三阳变成大二阳并不见到是病情的变轻。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小二阳。单纯的乙肝两对半检查出乙肝小二阳,并不能表明患者 传染或者不传染乙肝病毒。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明确指出:肝功能正常,病毒量阴性,乙肝五项为一五阳性,就称之为隐匿性肝炎。小二阳都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乙肝小二阳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对于乙肝小二阳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注意养生保健:保持开朗的心情,参加增强自身抗体;合理饮食,严禁饮酒,尽量戒烟,以避免乙型肝炎复发和加剧;适度食用护肝药。一般认为小二阳是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中间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小二阳有可能变为小三阳,也有可能变成大三阳。所以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小二阳的情况,一般不可随意停药,以免造成病情的反跳或促进病毒的变异,造成损失。必要时要检查肝功能和HBV-DNA等指标,看是否需要变动治疗方案。如果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大三阳转小二阳,也应及时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大三阳转小二阳多认为是乙肝病毒受到了人体免疫力或(和)抗病毒药物等作用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情减轻,传染性低。但是严格来说,大三阳和小二阳并不能代表病情的轻重,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HBV-DNA才能判断出病情的轻重。乙肝小三阳和乙肝小二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乙肝小二阳属于不稳定状态,大部分乙肝小二阳都将会转为乙肝小三阳。若是小三阳直接转为小二阳则说明病情有好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乙肝患者的病情绝对的减轻,必须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测来确定病情情况,乙肝小二阳和小三阳都容易造成乙肝病毒变异,容易肝硬化,因此定期检测HBV-DNA复制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出现小二阳的情况,并且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说明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不需要治疗。平时要注意:1、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要过度的疲劳,不熬夜;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及水果;3、继续戒烟、戒酒;4、适当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不要盲目进补。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或慢性期,传染性较弱。 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恢三阳。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感染期后康复期,既往感染,具有免疫力。 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恢二阳,乙肝五项第2、5项阳性。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所以“二、五阳”的人绝大多数是已经产生免疫的健康人,如不放心,可进一步检查HBV-DNA定量和其他检查项目已明确。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非典型恢复期。 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即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其临床意义为:(1)既往感染,但还未能检测HBsAb;(2)既往过后恢复期;(3)多急性窗口期。 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4、5项阳性。既往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基本无传染性(少数仍有传染性)。 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项阳性。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即感染早期),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 1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4项阳性。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传染性弱。 1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3项阳性。乙型肝炎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1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3、4、5项阳性。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1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2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2、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1、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3、4、5项阳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中期。 2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恢复。 2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2、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第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趋向恢复,一般无传染性。 二、正常组合模式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项检查全阴。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注射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具有免疫力。

叶臻 2019-08-18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