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一.什么是散光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种,与眼球的弧度有关。我们常常把散光比喻成橄榄球。没有散光的眼睛,各个方向的屈光力都是一样的,就像圆形的篮球;有散光的眼睛,不同方向的屈光力不一样,好比一个橄榄球由于不同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所以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就称为散光二.临床表现很多人以为看东西发散就是散光,其实,各种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由于光线无法聚焦,均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模糊的程度与散光的程度和种类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是会有习惯性的眯眼,所以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看远看近都不很清楚,近距离工作时间稍长即眼胀头痛,阅读窜行或有重影。儿童先天性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因其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视觉得不到锻炼,易于发生弱视。三.散光的分类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多发生于角膜疾病,例如角膜炎或角膜外伤以后留下角膜疤痕,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等(图3)。不规则散光用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好,常常需要佩戴硬性隐形眼镜(RGP)进行矫正一般我们指的散光是规则散光,不伴有其他眼部疾病;规则散光中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框架眼镜矫正能获得较好的视力。我们常常用角膜地形图来测量散光。图4就是一个角膜地形图,图形中央橙色的蝴蝶结就代表角膜表面弯曲度大的子午线(相当于橄榄球半径小的径向),与之垂直的就是弯曲度小的子午线(相当于橄榄球半径大的径向)。四.散光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我们怀疑散光时,首先会给患者查个视力,并做验光检查。成人一般只要小瞳孔验光即可,16岁以下的儿童一般建议托比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检查;少数青少年高度散光者,可以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散瞳。另外,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也是诊断散光的有力工具,有助于确定散光的类型、严重程度,辅助验光师制定配镜处方。散光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配戴框架眼镜。对于规则性散光,框架眼镜的矫正效果不错,推荐使用。对于儿童先天性散光(大于150度)并伴有弱视者,在配戴框架眼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弱视训练,如果双眼散光度数相差较大,散光度数高的眼睛更容易发生弱视,这时候还需要遮盖较好的一只眼,给予弱视眼充分的视觉刺激,以治疗弱视。2.角膜接触镜。目前常用的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软镜和硬镜两种。眼镜店里能配到的一般都是软性隐形眼镜,软镜佩戴舒适,价格亲民,容易被大家接受。目前世面上是能买到带散光的软镜的,不过,这种镜片容易在眼球表面发生旋转,容易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对于以散光为主的眼睛(散光度数显著高于近视)不推荐。硬镜,即RGP(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含有的硅、氟等聚合物,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由于RGP不随着角膜形态改变而改变形状,它能较好的矫正各种散光,包括不规则散光。特别是圆锥角膜,角膜瘢痕患者。3.屈光手术。包括激光矫正手术和眼内晶体植入术。目前各种矫正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全飞秒激光)等能矫正的散光范围可以达到500-600度。对于不愿意佩戴眼镜的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钱宜珊 2017-09-07阅读量1.7万
病请描述:在之前的推送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就斜视到底需不需要手术,术后眼睛红怎么办,术后要不要挂水等问题进行了许多说明,但是在临床上医生确诊了斜视且需要手术矫正后,患者及家长问的最多的是,“医生,这个斜视手术要全麻吗,算不算大手术啊,手术有什么风险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斜视手术到底有什么风险,具体的从麻醉风险,术中风险及术后风险三个方面来解释。 一、麻醉风险 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术需要麻醉,而麻醉又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一般情况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们建议局部麻醉手术,因为手术中可以配合医生,并且可以当场根据病人的主诉做调整,如看东西有没有重影等,但复杂手术的成年人建议全麻手术。而儿童一般都是全麻手术。说到这,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全身麻醉是否会影响小朋友的智力发育。近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的研究成果指出,只有3岁以下或妊娠最后3个月,多次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才会对儿童发育产生影响。一个正规医疗单位都有经过严格培训的麻醉医师,所用药品也都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并且斜视手术时间一般都很短,所以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手术对大脑发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儿童的麻醉风险要高于成人,专业的麻醉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会有不同方案,所以,只要平常身体还可以,在正规医院行手术前麻醉的风险还是很低的。麻醉的风险存在于一切需要麻醉的外科手术中,特别是全身麻醉的手术,所以手术前我们常规对患者进行心、肝、肾功能检查,排除全身麻醉的禁忌症,且要求欲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手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手术后6小时禁食禁水,以预防手术中及手术后一定时间内因患者呛咳,而导致胃里的东西进入气管,堵塞气道。还有极少数特殊体质的的人对麻药过敏,所以手术前都会详细询问患者有没有麻醉史。 二、手术中的风险 1、手术中出血,斜视手术过程中难免会伤及血管,导致出血,所以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在之前的“手术后眼睛什么会红”的文章中有详细说明。特别是局部麻醉的患者,当你紧张,抗拒时,医生轻柔的操作可能也会导致出血,所以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放松,配合医生的操作。而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手术前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但能减少手术中出血,对手术后的恢复也有帮助。 2、巩膜的损伤,巩膜就是大家所指的眼睛白的部分,大都斜视手术需要在巩膜上做操作,一般情况下对巩膜没有特别的影响,手术后外观上也没有改变。但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斜视手术的患者,有眼部外伤史的患者,甲状腺眼病的患者,高度近视眼的患者等,这些人的巩膜可能很薄,划破巩膜伤及血管层会大量出血,但在经历了上千台斜视手术的医生手中一般不会发生。所以手术前详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尤为重要,需要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为手术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好应对的准备。 3、眼心反射,是指在手术中,当医生牵拉眼球肌肉或压迫眼球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异常伴有胸闷不适等异常症候群的现象。有部分人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眼心反射,手术过程中都有心电监护,如患者出现眼心反射医生及麻醉师会及时知道,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4、手术过程中其他风险,如局部麻醉患者由于过度紧张,配合不了医生,导致手术终止;隐瞒病情或特殊病情,术中发现异常情况,导致手术终止等。三、手术后的风险 1、欠矫、过矫及二次手术:这种情况大都因为术前检查时,患者由于紧张等原因或是未成年患儿,不能完全配合检查,从而造成手术设计上的误差。但绝大多数斜视患者越早手术越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回复,所以我们术前只能反复检查,以期得到满意的效果。如果术后发现有小角度的斜视,可以戴三棱镜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戴镜。若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经一段时间观察后,有稳定大度数的斜视,可进行二次手术。还有部分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眼位发生变化,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2、复视:因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单视范围小等原因少部分人手术后会出现复视,就是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大多数患者的复视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儿童的双眼视功能转变快,复视消失比成人快。临床研究表明,手术后转变的复视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用三棱镜矫正,若有不能忍受的复视可再次手术矫正。部分患者手术前即存在的复视,斜视手术后可能无法消除。 3、术后疼痛及感染:患者斜视手术后或多或少有疼痛感,一般身体健康的患者按医生的嘱咐术后按时用药,注意眼部卫生,不会发生感染。如眼睛红肿疼痛日渐加重,应及时就诊。 4、术后存在的其他风险;如眼球运动受限(手术前就有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不能彻底改善,头位(手术前就有头位的患者)不一定完全改善等。总之,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斜视矫正术相对其他手术,风险要小一点,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经验丰富的医生的诊治下,让我们一起将斜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达到患者和医生都满意的手术效果!
赵晨 2017-07-07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