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关节疼痛 > 内容

关节疼痛内容

血管瘤后为何导致功能障碍?

病请描述: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不同症状的血管瘤,血管瘤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不一,可能导致不同的功能障碍,在此我们初步了解一下血管瘤及其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 1982年,John B.Mulliken将传统意义的“血管瘤”重新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血管瘤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脉管畸形是指血管和淋巴管的先天发育畸形。其中静脉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静脉发育畸形,旧称“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为千分之一,无男女性别差别,可见于全身各处。 肢体静脉畸形可对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引起足够重视。超过90%的静脉畸形会出现疼痛,可能与血栓形成以及继发的疼痛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等。下肢静脉畸形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关节滑膜受到累及,以膝关节滑膜最为常见。可能导致的原因是滑膜静脉畸形具有反复破溃出血的倾向,含铁血黄素刺激滑膜或关节面产生炎性反应而导致关节剧烈疼痛。患者会屈曲膝关节,减少活动来避免疼痛加重。疼痛间断或持续发作后,出现滑膜炎和关节炎,经数月数年即可造成膝关节僵硬,甚至关节强直,继发骨骼畸形发育、肌肉萎缩及跟腱挛缩等严重后果。简单说来就是“出血→疼痛→关节强迫屈曲→关节僵硬或强直→继发损害→致残”。小儿患者因不能配合功能锻炼,病程进展更为迅速。后期只能通过手术来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早期就介入康复治疗,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理疗、支具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才能预防或改善血管瘤后导致的功能障碍。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介绍功能障碍康复的具体方法,敬请关注。 注:本文基于对林晓曦血管瘤组相关文稿参考编辑而成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每周一下午 韩冬教授 整外康复专科门诊。

韩冬 2018-01-25阅读量8270

功能障碍康复方法之肌肉牵伸技术

病请描述:韩冬 许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何为肌肉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目的是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肌肉牵伸技术分哪几类? 根据牵拉力量来源分:手法牵伸,机械(电动)牵伸,自我牵伸 根据牵伸参与程度分:被动牵伸,主动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image001.jpg 肌肉牵伸应该怎么做? 牵伸前,应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了解受累关节的发病原因,性质以及功能状况,再依据相关的评定量表来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患者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伸部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尽可能去除绷带、夹板或较多的衣服。根据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软组织挛缩引起的,选用肌肉牵伸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选用关节松动术或两者兼顾。肌肉牵伸时,方向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牵伸的强度在关节无痛或微痛的范围内实施,低强度长时间的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一般为每次10-15秒,也可达30-60秒,重复10-20次,反复使被牵伸肌肉在长度上延伸、局部有紧张牵拉感;每次间隔时间为30秒左右,同时配以手法按摩来放松。机械性牵拉每次15-20分钟。每天做1到2次,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3-5个疗程。  肌肉牵伸应注意什么? 牵伸前必须进行功能评估,明确牵伸和限制的肌肉和关节,充分固定好近端,牵伸动作缓慢可控制;牵伸后一般肌肉酸痛不能持续24小时以上,否则需调整牵伸参数;为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可对关节先稍加分离牵引力,力度适中、缓慢、持久;避免过度牵伸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组织,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避免牵伸出现水肿的组织和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肌肉牵伸的辅助方法有什么? 肌肉牵伸前后可使用冷热疗法,热疗可增加组织的伸展性,降低治疗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牵伸后冷疗可以减轻软组织牵伸后疼痛,减少渗出;牵伸间隙辅以深部手法按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肌紧张;由于肌肉的弹性和黏滞性,被牵伸的软组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弹,牵伸后应用支具进行长时间持续的牵伸,能有效地维持牵伸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每周一下午 韩冬教授 整外康复专科门诊。

韩冬 2018-01-25阅读量8272

锤状指的治疗与康复

病请描述:韩冬 樊佳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锤状指最常见的原因是患手在伸直位时突然被动过度屈曲,引起伸肌腱断裂或止点处撕裂。常在球类运动(篮球、排球等)中伸手接球时发生。 A.不伴骨折 B.伴有骨折 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 急性闭合性损伤患者,除有较大骨片同时撕脱,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塑形支具或铝条将手指远侧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固定5~6周。 2 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期撕脱骨折比较大,或是撕脱骨折比较小但移位明显的一般需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6-8周,去除外固定后康复1个月,锤状指仍就没有改善,以及陈旧性锤状指并有持续疼痛的也需进行肌腱移植修复或远侧指间关节融合。 锤状指支具的使用: 锤状指的保守治疗,远侧指间关节需在0°~10°过伸位持续固定6周。应避免大于10°的过伸,防止皮肤缺血性坏死。末端皮肤发白通常提示过伸角度过大,固定在小于引起发白的角度一般而言就是安全的角度。 远侧指间关节过伸0°~10° 如果近侧指间关节出现或者发展为轻度过伸,则应把近侧指间关节固定在屈曲30°~40°,并使远侧指间关节固定在0°~10°过伸位,以防止鹅颈畸形。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0°~40°,远侧指间关节过伸0°~10° 每周定期复查调整支具非常重要,水肿通常会在一两周内减轻,支具太大会使远侧指间关节屈曲,在屈曲位愈合会使伸肌腱伸长从而导致伸肌受限(通俗地讲就是主动无法完全伸直)。为确保患者在6周内持续使用支具固定,应当准备两副支具,以方便在手指潮湿或出汗时更换。在更换支具时,远侧指间关节应保持在过伸的安全位以保护开始愈合的肌腱。 更换支架时保持在安全位 第6周开始活动后,可逐步去除支具,除非伸肌受限有所加重。如果伸肌受限加重,支具应继续使用到背伸受限消除。第7周时,仅训练时去除。第8周时,白天可间断去除。第9周时,仅晚上佩戴。第10周时,完全去除。 锤状指的功能训练 在6周的固定期内,未固定的手指关节可以做轻中度的手指活动,避免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去除固定后开始逐渐增加主动屈伸活动。到第8周,白天去除支具后应开始逐步进行轻度的日常生活活动。同时可以开始进行被动活动,并进一步增加主/被动活动的角度。12周时,可随意用手活动。16周,可重新从事劳动和运动。

韩冬 2018-01-25阅读量1.1万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根治吗?保守...

病请描述:腰椎间盘突出能彻底根治吗?这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事与愿违,遗憾的说,腰椎间盘突出是不能治愈的。原因很简单,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理解为一种退行性疾病,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小小的椎间盘使用了三五十年后,慢慢的老化了,椎间盘逐渐的破碎了,破碎的内容物压到了周围的神经根,就产生了腰痛、腿麻等症状。所以,即使是再精心的呵护,椎间盘的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暂时的缓解了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问题又会再次浮现出来。而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案是适当的康复保守治疗,减缓和消除症状:可以让疼痛和麻木的症状消失,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平稳不发作。直到康复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怎么样?大多数患者都希望通过缓和的康复保守治疗来改善症状。这种想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据文献报道,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没有必要做手术。而只有10%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案。保守治疗能够将髓核推回去吗?有的患者会问,用推拿复位的方法能不能把髓核推回去?很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任何保守治疗都无法让突出来的髓核归位。通过各种保守治疗可以解决肌肉的痉挛,缓解肌肉的疲劳,甚至可以解决小关节突的问题,但是想通过各种手法将髓核推回去,这就有点天方夜谭了。而且并不是推拿的时候越用力越好,因为暴力扭转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椎间盘的破坏,反而导致突出的症状加重。甚至造成马尾神经受压,造成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也就是医生所说的马尾综合征。这种适得其反的情况临床中也经常出现。封闭有效吗?封闭疗法是医生找到局部压痛点后,将药物注射到确切的疼痛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这种疗法有给药直接、简单安全、疗效迅速、不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疼痛是由于坐骨神经痛导致的,疼痛范围是臀部后面的外侧、大腿后面外侧传到小腿。正规的封闭治疗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而常用的封闭注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又称奴佛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拔牙、做小手术时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效果。有时也用它的同类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但不建议长期使用。有哪些药物可以选择?中药方面:传统外用帖敷的黑膏药是首选。不仅应用历史久,而且临床疗效也比较稳定和明确。基本原理就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所以对其导致的疼痛等症状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还可以对相邻的肌肉和其他筋骨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作用。而且外用,安全性也有保障。另外针灸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另外,中医传统正骨在民间有悠久历史,一些有经验和传承的中医正骨专家可以通过手法以及膏药配合的方式取得临床治疗上不错的效果。但这个一定要认清正规途径和机构,不轻信广告和所谓路边的各类推拿馆。而西药腰痛时首选非甾体消炎药。很多患者把消炎药与抗生素相混淆。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比如肺炎、化脓这类感染性疾病。所谓的消炎药分为甾体类和非甾体类。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包括阿司匹林、扶他林、芬必得等,它们能够缓解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达到止痛的作用。临床中经常应用这类药物和减轻水肿的药物如迈之灵等,可以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相关症状。

朱亮 2018-01-15阅读量9848

封闭针怎样使用才是合理的--...

病请描述:(1)所谓封闭针,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所用的强的松龙,还有同类药物: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它们的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肌肉、关节、筋膜、肌腱旁以至椎管内等处都可以进行封闭注射。强的松龙属人工合成激素,能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盐酸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拔牙、做小手术时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疗效。有时也用它的同类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  局麻药的作用为暂时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从而缓解疼痛。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使用这一疗法已有40余年。大多都是骨科的病人才需要打封闭针,如肩周炎、关节炎、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虽然它们的发病机理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为此,医生常常选用封闭疗法,也就是常说的打“封闭针”。  封闭疗法是医生通过对病人进行检查,找到局部压痛点后,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一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封闭疗法是骨伤科使用的一种常用方法,有的病人一听说打“封闭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总认为“封闭针”只能暂时减轻疾病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害怕打了“封闭针”后,从此一直要打下去,不能停下来,还担心有副作用。事实上,适量的激素的合理应用并没有成瘾性。但长期应用可产生习惯性或依赖性,但这两种情况均在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激素后才可能会出现。而医生注射封闭针一般根据病情封闭一次或几次,每次间隔7~10天或一个月,一般连续不超过3~4次。如需继续注射,间隔时间很长,所用的剂量也很小。所以,没有“老是要打”这一说法,对人体极少会产生副作用。这种疗法有给药直接、简单安全、疗效迅速、不住院、价格低、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当然,打“封闭针”时疼痛并不明显,有的在注射1~2天后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这与药品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有关,但很快就会消失。一旦选用封闭疗法还应坚持治疗,完成治疗疗程,以免中途停止,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虽然封闭疗法不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但能起到减轻甚至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的作用。许多颈肩腰腿疼痛症经过一次或几次封闭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封闭治疗不能除病根。  傅主任提醒说,为了防止感染,封闭注射应在正规医院进行,根据病情严格掌握剂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打封闭针后可能会出现血糖一次性升高,如糖尿病病人近期血糖不稳定,可在调整稳定后再进行封闭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封闭治疗时应无菌操作,注射前要在洁净皮肤部位严格消毒,注射部位要准确,用药选择要恰当,注射后要观察15分钟,防止过敏反应和其他反应,封闭后3天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当然,封闭治疗只是将两种药混合在一起对人体进行注射,与其他药物一样,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有些情况下可能效果欠佳,必要时医生可配合其他方法如牵引、推拿、理疗、佩戴腰围、内外用药等,必要时改用手术方法。(2)药物封闭疗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封闭,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作,非化脓性炎症,如腰肌劳损、肩周炎、腱鞘炎、肌筋膜炎等。常用的药物为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局部痛点注射,需要注意的是:1、切不可将醋酸可的松用于局部封闭,因醋酸可的松无局部作用,药液吸收后可出现全身反应,因此封闭前应仔细核对药液。2、醋酸强的松龙作局部封闭时,用量不要太大,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剂量为每次12.5—25毫克,每隔5—7天封闭1次,3—4次为一个疗程,最多不超过两个疗程,否则药液在局部积聚,抑制纤维组织形成,使局部组织脆弱。3、封闭注射后,由于药物反应,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一般48小时后可缓解并消失,如果72小时后仍有红肿,发热,应考虑是否有急性化脓性感染。(3)用封闭疗法治疗的两个病例,一两年过去,皆未复发。  1.女,53岁,两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月余,疼痛不能作握持动作。治疗方法:2%利多卡因,注射用水,醋酸泼尼松龙悬溶液按 2:2:1混合。                   局部皮肤消毒后。于桡骨茎突下方0.5cm处,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针尖与皮肤成30度进针。斜向两条肌腱所共通过的腱鞘内注药,每侧3ml左右。注足量后拔针,压迫止血。两周 以后,复查,局部无压痛,活动自如。至今未复发。患者非常满意。2.男。35岁 ,右侧肘关节外侧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射,握物无力,容易掉落。肘关节局部不红不肿,活动正常。但在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之间有一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诊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方法:2%利多卡因1.5ml+醋酸泼尼松龙悬溶液1.5ml+VB12 0.5MG  /找准痛点后,注入药物。该患者回去以后,打电话说胳膊痛的比以前更厉害了,嘱其患肢制动休息,第三天,我电话询问已无痛矣。至今已经半年有加,也未有反复。总结:虽然病例仅二,但足见封闭疗法效果之肯定。(4)在打封闭前应先掌握封闭部位的局部解剖.比如你这针下去多深会到骨骼,多深会在肌键,这个部位有没有重要的器官,大的血管,神经以及是否注射到了关节腔等.同时你的手下感觉也很重要,如穿过肌筋膜的"突破感"等.还有在注射时要告知患者,但出现局部剧烈疼痛或放射样疼痛时要说声,因为你很可能刺到了神经或血管,应该立即改变针的方向.在就是注射药物前一定要回吸注射器,看有无回血。药物入血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第一!总之,打封闭要做到"胆大心细".切不可什么也不管,哪痛就扎哪!

马彩毓 2018-01-14阅读量1.5万

微创治疗技术--臭氧髓核消融...

病请描述:1、医用臭氧概述  臭氧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氧气的同素异性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143g/L(比空气密度大)。臭氧具有仅次于氟的强氧化性,溶解度比氧大13倍,比空气大25倍。常温下半衰期约20-30 min,数小时后自然分解。医用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2、医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神经机械性受压、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及神经根的营养障碍和神经根传导性损害。目前认为腰椎间盘盘内及椎旁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① 氧化蛋白多糖:此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制。正常髓核由蛋白多糖、胶原纤维网和髓核细胞构成。蛋白多糖是髓核最主要的大分子结构之一,可吸收电荷至髓核基质内,使髓核基质产生高渗透压,是髓核水分高达85%的主要因素。蛋白多糖被破坏后失去固定电荷密度的特性。髓核基质渗透压下降最终导致水分丢失而萎缩、髓核体积缩小,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症状得以消除,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医用臭氧对软骨终板、纤维环作用较弱。②破坏髓核细胞:Iliakis等证实了医用臭氧注入髓核组织内后,早期就能使髓核细胞出现变性,随后细胞坏死溶解。髓核细胞受到损害,必然造成蛋白多糖合成及分泌减少。③ 抗炎作用: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压迫硬脊膜、神经根及周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出现渗出和组织水肿;髓核组织具有强刺激性,与神经根接触后释放大量组织胺,引起脊神经根的化学性炎症;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研究显示医用臭氧是通过: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的活性氧;刺激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或)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如IL-10、TGF-β)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0)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④ 镇痛作用:腰椎小关节突、椎间盘表面和邻近韧带附着点处广泛分布细小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受体;神经受体被局部感受到的压力和牵引等机械刺激激活,或者被炎症因子和突出髓核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如P物质或磷酸酶A2等)激活后,敏感性提高,引起反射性的肌肉痉挛而导致下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Bocci E还推测用细针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镇痛作用可能是一种类似于“化学针灸(chemical puncture)”的作用机制,即抑制无髓损伤感受器纤维,通过激活疼痛感受抑制机制,从而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而镇痛。3、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包括:临床表现为腰背痛或(和)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受压体征明显,轻度神经功能缺失,保守治疗至少6周以上无效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为椎间盘轻度或中等度突出(不大于1 cm),与临床定位症状一致,且临床症状与腰椎退行性改变关系不大者。相对适应证包括:退化性脊椎关节病、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医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证包括:甲亢、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臭氧过敏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相关肢体的运动功能已受损、马尾综合征、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椎管狭窄、超过I度的脊椎滑脱、后纵韧带钙化、妊娠、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精神病及神经官能症患者。4、治疗效果①1988年,Verga将医用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治疗腰腿痛。1998年,Muto和Avelta报道将医用臭氧注入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为78%。意大利Alexandre报告6665例1994-2000年多中心的研究结果,优 良率达80.9%,有效率高达93%。②近来年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治疗。何庆和廉栋以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9例共259个间盘,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随访3~12个月,优良率为88.3%。马光辉等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盘内注射医用臭氧,其中79例只注射1次。6例注射2次,结果治愈率为52%,总有效率为81%。③俞志坚等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病变椎间盘内及椎旁组织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随访6~18个月,结果显示124例患者显效31.5%,有效45.1%,无效23.4%.总有效率76.6%。2005年,肖越勇报道150例,总有效率达95%。总之,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了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理想的疗效。

马彩毓 2017-12-24阅读量1.1万

正骨手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辅...

病请描述: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现代正骨是在祖国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矫正运动力学平衡,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以及周围关节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和矫正,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开刀的手术”,让大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很多患者治疗后都很惊喜,疼痛等不适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但是部分患者就会过一段时间可能又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正骨导引按跷,作用机理是修复骨错位,筋出槽,调理后需要时间修复调整、稳定,因为错位后骨关节结构发生改变,严重者就会发生骨骼、关节、韧带、肌腱、以及附件等会发生形变,这些形变会因为病情不同以及患病时间长短等差差异,会严重影响正骨治疗和康复效果,一般来说,患病时间越久,治疗和康复难度就会越大,需要的时间也就会越长一些。换一种说法就是你的病越严重病程越长,你用来恢复正常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多。每个人的健康问题都不会和其他人完全一样,人为的分期只是为了解释清楚,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正骨治疗后人体恢复健康的过程。正骨治疗后需要注意:1.在这个期间不要负重,可以做有氧运动。2.要注意正常的姿态,矫正原来的不良姿态。3.还有就是注意保暖,绝对不要着凉,因为寒凉之后肌肉会出现僵硬痉挛,会经过挛缩牵拉骨骼,重新导致关节错位。4.再有就是注意保证休息,不要过于疲劳,不要久坐久站。5.不要从事太剧烈的运动,可以做一做理疗拉伸,你正骨之后你可以做拉伸康复的。比如普拉提,颈部保健操等。也可以捉一些理疗比如中频,低频等治疗,能进一步增进疾病康复,更快地恢复健康。6.治疗后如果出现不舒服,请及时联系医生。详细情况留言,会有医生答复您。

马彩毓 2017-12-04阅读量1.1万

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高血压等...

病请描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近年争议最多的类型,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尽管CSA的病因、病理复杂多样,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它主要是指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引发的骨质增生、侧方椎间盘突出等继发病理改变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者。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分型报道很少,目前也无统一的分型,杨克勤教授等将其分为三型:① 椎动脉型颈椎病;② 椎动脉-神经根型;③ 椎动脉-交感型。笔者认为由于颈椎问题导致椎动脉供血异常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都应该归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否以其它问题芝士粉性问题而已。1 症状和体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来源广泛,表现复杂,可见于内耳、脑干、小脑、间脑、大脑枕叶、颞叶及脊髓等部。可有枕部疼痛及发作性眩晕、恶心、耳鸣及耳聋等,可同时发生猝倒,上述症状每于头部过伸或旋转时出现,其眩晕特点是常于颈椎位于每一位置时发生,猝倒数秒后恢复、无意识障碍、无后遗症。头部到中立位时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好转,椎动脉严重狭窄梗阻时,导致脑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可出现延髓外侧综合征,表现为共济失调、吞咽因难、病侧面部感觉异常、软腭瘫痪及霍纳氏综合征以及对侧肢体痛、温觉紊乱等。还可出现视觉不清,有的病例有后颅窝神经症状,出现声音嘶哑、讷差、吞咽因难,有的可有动眼神经症状,出现复视。同时还可以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寐差且多梦、易惊等伴随症状。我们曾经治疗多例患者,双眼复视,视物重影,眼颤等,经过正骨矫正后立竿见影,轻则一次,重者一周症状消失痊愈。建议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请专业颈椎病医生会诊,通过无创的正骨手法调整,既是治疗,又是诊断手段和鉴别诊断的安全有效方法。椎动脉转颈试验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其简便易行,阳性率高。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最佳。Burke认为头颈转向对侧会加重椎动脉于C1~2间的狭窄或梗阻而引起症状。若颈部活动可诱发或加重一般症状,或伴有颈肩、枕部病与神经根症状,或有脑干受损的其他表现,查体有典型的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即为初步诊断。也有学者认为颈后部触诊上颈椎或其它颈椎有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压痛亦可为诊断标准之一。

马彩毓 2017-12-03阅读量1.2万

上肢肩背部僵硬麻木疼痛萎缩是...

病请描述:颈神经根是从其相应节段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发出的,颈椎有7节椎骨,但它有8对神经根。因为第1颈椎(寰枢)与枕骨之间也有一对神经根出来,叫第1对颈神经根。其余每两个椎骨之间的椎间孔,都各有一对神经根,就是第2~7对颈神经根。另外,从颈7与胸1椎骨间发出的一对神经根,被称为颈8神经根。这些神经根除颈1~3神经根分布到后枕部、颈肩部外,其余各节均分布到上肢。所以,颈4~8神经根受到刺激都会出现上肢症状。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在颈椎病中是发病率最高的,中老年人多见,但目前看来,青壮年当中也有不少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一倍,以体力劳动者多见。不少病人以往有头颈部外伤史或“反复落枕”史,外伤可诱发颈椎病急性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症状也可逐渐加重。颈部活动度大,长期低头工作,喜欢高枕头者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以下颈椎(颈5~7)多见。这种颈椎病病程长短不一,但大部分呈慢性起病,拖延时间长,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等。但外伤、劳累、风寒、枕头或睡觉姿势不当常为其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或促使原先的病情加重。二、病人的症状:1疼痛麻木:主要表现为引起颈枕部或颈肩部一阵一阵或持续不断的隐痛、剧痛或麻木,并且沿着受影响的神经根走行的方向,放射到该神经根所分布的地方;逐渐地一侧上肢、手背、手指等也可出现放射性的剧痛并伴麻木感,疼痛呈烧灼样或刀割样,伴有针刺或过电样串麻感;2、放散痛: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病人在开玩笑时也不敢放声大笑,放射痛的部位与颈椎病变的节段有关。3、不灵活,不听话:还可出现上肢发沉、酸痛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观象,甚至连笔也握不住,手拿其他东西也感到困难。在夜间颈肩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厉害,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且睡觉时患肢受压后容易出现酸胀麻木感。4、诱因:病人卧床休息后症状可以有所减轻,受凉、劳累或休息不好后症状可以加重;5、午后加重:病人可以有上午症状轻、下午或晚上症状加重,早晨起床后或午睡后症状可以减轻等特点。也就是说,病人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劳累后症状可以加重。6、僵硬肢冷:患者可以发现颈部发僵、肌肉紧张、痉挛;颈部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可以受到限制,以向后仰头时及头部向病侧弯曲时活动受限最为明显。颈部可以出现肌肉痉挛,故头喜背向患侧,病程长者可有手部肌肉萎缩。三、不同节段病变的定位表现:在各自不同的部位还可以有感觉减退或过敏、肌肉萎缩或肌腱反射减弱等表现。颈椎间盘退变后向侧后方突出或钩椎关节出现增生骨刺,可刺激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不同颈椎病变的节段可刺激或压迫不同的神经根,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颈椎3~4间隙以上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3或颈4神经根,病人常感脖子痛,串向头枕部,风池穴附近可有压痛,枕部皮肤可有麻木感。但一般颈椎3-4间隙以上节段出现退变发生颈椎病者较少见。颈椎4~5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5神经根,病人常常感到疼痛经肩顶部,肩胛骨内缘上部、肩部、放射至上臂外侧,很少到前臂。医生检查时,可发现肩部及上臂外侧可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区,上臂外展、上抬的三角肌肌力减退,严重者可发现肩部的三角肌、斜方肌及冈上肌的肌肉萎缩,直视下可以发现上述肌肉萎缩后,失去正常丰满的外形而塌陷。颈椎5~6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6神经根,病人除颈部、肩月甲骨内缘、肩部、前胸部及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疼痛、麻木外,还可放射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以及拇指和食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以及拇指和食指痛觉过敏或减退;屈肘力量(肱二头肌力)较弱,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可发现肱桡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肱二头肌肌肉(即上臂前边的肌肉)萎缩。颈椎6~7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7神经根,病人感疼痛沿颈肩上臂放射至前臂背侧、食指及中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食指及中指痛觉过敏或减退,伸肘力量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腕与伸指肌力有时也可减弱。颈椎7与胸1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8神经根,病人疼痛在颈部、肩部、肩胛骨内下缘,并常沿上臂内侧和前臂尺侧(即前臂的内侧或小指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手的精细活动功能障碍较大。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小指及无名指痛觉过敏或减退,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屈曲以及分开与并拢的力量常有减弱,严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明显,一般无腱反射改变。四、诊断:上述的症状和医生检查的体征与病变节段有关,因而具有定位意义。也就是说,医生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询问以及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如感觉、腱反射和肌力的改变,再结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颈神经根受刺激和压迫的节段,从而确定颈椎病变部位。如果病人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的话,可以为手术部位和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因此,仔细询问病史,详细的临床检查,对于颈椎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视。这一点,病人应当深刻理解,积极配合。很多患者在网上发过来一张片子,就要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意见是不科学的,请理解医生只能给你一个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五、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发僵,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质增生,项韧带可有钙化现象;过伸过屈侧位片可显示病变节段不稳定,病变节段在屈伸时活动过度;颈椎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并突向椎间孔,使椎间孔变小;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核磁共振或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颈椎病的核磁共振片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医生首先要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询问,询问麻木、疼痛的部位,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六、治疗方法:1、正骨理筋:目前主要采用正骨治疗方法,不同于普通的按摩推拿,通过祖国医学的传统正骨手法认为,颈椎病是骨错位筋出槽,通过独特的中医手法,把错位的骨关节位置扶正,把出槽的筋理正归位,经络自然疏通后,患者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并很快恢复健康。2、按摩推拿,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对于较轻的早期患者效果较好,对于正骨理筋治疗后的患者,能够快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理疗:是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结合的高效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消炎、活血化瘀,缓解痉挛,快速止痛等功效,尤其对于正骨治疗后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4、手术治疗:是对于无创治疗方法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采用的毁坏性治疗方法,无论手术精简,技术多么先进,都是破坏性的治疗,有的医生说手术后不是痊愈,而是残疾了,这句话有些过激,但是事实上确实是手术使人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不再完整,在没有经过正规系统无创治疗的前提下,尤其是没有经过中医正骨治疗的病人,尤其要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后金属固定物把活动的脊柱变成固定的支撑。有问题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7-12-03阅读量1.5万

骨刺是不是病,会不会痛---...

病请描述:1.骨刺是什么东西? 骨刺通常被理解为是从骨头上长出来的突出物,是骨质增生的结果。事实上是骨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由于长时间疲劳或者是炎性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韧带纤维化后逐渐骨化。理论上说,人身上任何一块骨头都可能生骨刺,但是,只有有有韧带附着的位置才会长骨刺颈椎、腰椎、骨盆、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脚后跟、手指等部位是相对比较容易生骨刺的部位。因为在X光片上看起来是从骨头旁边长出来一根尖尖的东西,所以就叫做骨刺。2.骨刺是如何长出来的?骨刺是机体老化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不是骨头老化,而是韧带和关节链接组织的骨化。附着在骨头上面的软骨或者韧带受到长期的压力或者损伤,就会出现磨损和出血,并出现自身的修复过程,在这个修复过程中,磨损部位和出血机化甚至进一步钙化,最后骨化,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增生逐渐增大,慢慢变成所谓的骨刺。比如跟骨骨刺,实际上是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点处的钙化,形成的增生,见下图。3.骨刺与疼痛是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关节疼痛,或者脚后跟等部位的疼痛,来门诊看病的时候,骨科医生常常会开一张X光的检查单,通过X光检查,经常看到疼痛的位置有骨刺出现。所以大多数人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为,生了骨刺一定会出现疼痛,那么大的一根骨刺长在肉里面,不疼也不好理解。其实不然,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是无菌性炎症。可能在炎症的位置的确出现了骨刺,但是疼痛并不是骨刺直接引起的。反过来说,也有的人出现骨刺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疼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作骨密度筛查的时候,60十岁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跟骨结节下方足底筋膜钙化,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没有足跟疼痛症状。简单说,骨刺并不是引起疼痛的罪魁祸首,也并不是所有疼痛的位置都会有骨刺。如果通过合适的治疗,达到消炎的作用,那么疼痛就会缓解,而骨刺则是纹丝不动的在那里。借用时下流行的一个句式,“不管痛还是不痛,骨刺就在那里.....”4.什么人容易生骨刺?虽然每个人年纪大了都可能生骨刺,但是生骨刺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影响骨刺生长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状态。例如体重过大、从事太剧烈的运动、每天搬重物的粗重工作、久坐久站而且姿势不良等。第二,之前受过损伤,包括运动损伤、韧带断裂、以及曾经的骨折、手术等。第三、寒冷的不良刺激导致局部出现风湿或者类风湿性无菌性炎症。5.生了骨刺会出现什么症状? 打个比方说,如果把那些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先生,跳广场舞的老太太约到医院做X光检查,你猜会有什么结果?可能个个都有骨刺,但是他们的临床表现可能是“有些腰酸”,“走路走不远”,“上下楼梯膝盖痛”,“下蹲比较困难,平地走没有问题”,“受凉以后会出现关节痛,保暖以后就没事了”等等。其实大多数的骨刺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少数骨刺生长的位置不太好,例如颈椎腰椎部位的骨刺压迫了神经,或者骨刺影响了周围的骨头,那就可能引起不能忍受的临床症状了,比如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会出现手脚麻木、疼痛、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等。6.骨刺会通过吃药消除吗?由于大多数的骨刺并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所以,大多数骨刺是不需要治疗的。有一些广告说,吃药物甚至保健品可以消除骨刺,其实这个是不科学的,骨刺的化学成分和人的正常骨头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一个药物能够把骨刺消掉的话,那么正常的骨头也会被消掉的!7.锻炼可以消除骨刺吗?至于锻炼,更不能消除骨刺。前文中提到了,过度的锻炼和运动损伤会造成骨刺生长。锻炼造成的损伤只会引起骨刺进一步长大。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要锻炼了呢?当然也不是的,锻炼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所以适度的锻炼还是需要的,只是锻炼的目的不是为了消掉骨刺。8.生了骨刺该怎么办?骨刺本身是不太会引起症状的,所以即使生了骨刺,也不必太过焦虑,这是人体老化的一个必然过程。在骨科医生的眼睛里,人生了骨刺,就好比在正常人看来,人生了皱纹是一个道理。如果出现了关节疼痛、脚后跟疼痛等临床症状,需要就医治疗。通过保暖,药物、理疗等方法消除炎症,那么也就不痛了。至于骨刺,就让它长在那里,完全可以不理他。9.骨刺需要开刀吗?绝大多数的骨刺是不需要开刀治疗的。只有极少数的患者,骨刺长在不合适的位置,或者除了骨刺以外,还有其他的问题,保守治疗无法止痛,才考虑手术治疗。第一,长时间的疼痛,(大于三个月),并且通过吃药和理疗效果不好;第二,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正常行走功能受影响;第三,大小便受影响。10.如何预防骨刺的发生?第一,保持正确的生活姿势,避免久站久坐登场时间固定姿态。第二,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提倡有氧运动。第三,运动损伤要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形成慢性炎症,经久不愈。第四、注意保暖,避免寒湿暑热等外邪损害,很重要。

马彩毓 2017-11-29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