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水肿 > 内容

水肿内容

总过敏,怎么办?忌口问题新观点

病请描述: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与对策                                                                                常见一部分人总是不断过敏,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白色瘙痒性水肿损害--风团,持续时间大于一个半月,到皮肤科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最理想的治根方法是找出致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但慢性荨麻疹中>80%一90%的病例找不到病因。以下几点将有利于查找病因,帮助诊断、治疗或控制再发。         (1)食物中鸡蛋和牛奶是最常见的原因,对食物过敏的患者常有特应性皮炎史及家族史。可用食品添加剂激发试验、膳食排除法、饮食日记法和简单膳食法等帮助进行鉴别。 (2)部分荨麻疹病例可能对真菌过敏,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真菌过敏原的重要来源,口服制霉菌素或避免摄人真菌发酵的食物,如蘑菇、奶酪、奶油、醋、麦芽发酵产品(如啤酒)等。 (3)对于伴有血沉增快的严重持续性慢性荨麻疹的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检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这些患者偶可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愈。还应注意检测抗黄体酮的自身抗体以排除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皮炎。 (4)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在青霉素注射后发生荨麻疹者应避免食用乳产品,因为乳产品中常有青霉素污染物。 (5)皮损持续24~72h、伴有紫癜及明显烧灼感或疼痛、瘙痒较轻、或遗留紫癜、鳞屑和色素沉着者,应考虑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可能性,压片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饮食问题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饮食问题非常重要。推荐给予下述一些建议: (1)经病史或皮肤试验,特别是通过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等证实可能为摄入食物所致荨麻疹的病人,应该避免这些敏感食物的摄人,还要避免类似结构或有交叉成分的食品的摄入,特别是在急性期。 (2)也可以采用少量多样化食谱的方法,即利用类似于口服脱敏与诱导耐受的方式,有时也能避免疾病的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抗御疾病的信心。        引起荨麻疹的食物主要有:干果、牡蛎、鱼、蛋、番茄、草莓、香蕉、巧克力、干酪、牛奶、食物添加剂等。但不必过分严格“忌口”,以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发育。 提醒,过敏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体对吃到的东西不认识,尤其是生冷硬的特殊蛋白质。把这些物质煮烂过熟,就变成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的蛋白质成分了,吃后就不容易过敏了。在发病过程中,多做自我观察,详细记录,自行调节饮食结构。 改编于发表者:方洪元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9386

记录过敏日记有助揪出过敏“元...

病请描述:        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入夏以来,本市各大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有增多之势,一些患者就诊时说不清病因,给确诊和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博士提醒,做好“过敏日记”有助于迅速找出过敏原,摆脱过敏困扰。        卢涛说,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身上瘙痒,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肿斑块,起得快,消退也比较快。如果未脱离过敏原或未及时诊治,荨麻疹会反复发生,瘙痒加重引起搔抓,会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等症状。有的患者痒得夜不能寐,严重者还会出现黏膜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极个别还有生命危险。除服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外,治疗荨麻疹最重要的是找出过敏病因并避免接触。导致荨麻疹的病因很多,外因中常见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动植物(如动物皮毛、荨麻、花粉)、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精神因素(乙酰胆碱释放),内因是一些内脏及全身性疾病,如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容易过敏。过敏物质引起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引起过敏症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过敏原因又多,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过敏原因。医生可通过抽血、点刺、做斑贴试验等手段检测出一些常见过敏原,但患者做好过敏日记是寻找病因的最简捷方法,尤其适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卢涛建议,每当过敏发作,一定及时回忆清楚发病前24小时所有接触的食品、物品等,以及环境的细微变化,详细记录当天三餐的具体食物、药物、饮料和零食的种类;接触的物品和环境有无变更,如家中有无添置新的日用品、是否出差等;是否吸入异于平常接触物质所挥发的气体,如时令植物、周围工厂的排出气体、室内的空气清新剂或香水、装修房间用的油漆等挥发性物质。找到“嫌疑犯”后逐个接触这些物质,观察是否发作,以揪出过敏“元凶”。一旦找到过敏原就要避免再次接触。若不小心又接触发生过敏,应尽快去除致病物质,皮肤瘙痒要避免搔抓或用肥皂水、热水烫洗,可用清水冲洗、湿敷,并及早就医规范治疗,切莫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天津日报  2008年05月26日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615

确诊白癜风的方法

病请描述:        不要整天拿着镜子,自己能客观观察白斑是否扩大或者缩小,用透明塑料纸蒙在白班上,用记号笔或者圆珠笔在塑料纸上画一个白斑的轮廓,并描记中其中的黑点黑斑。白斑地形图,记上时间。以后经常比对,或者重新画一个,比对。一般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白癜风,当有时病变不太典型时就可以用其他方法加以辅助诊断:        1、伍德灯检查:又称伍氏灯或者滤波紫外线灯,它是通过含氢化镍的滤片而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作为皮肤科临床应用的一种辅助检测手段,范围十分广泛。检测色素异常性疾病,如白癜风的辅助诊断以及疗效判断。 在伍德灯下,黑素吸收全波段紫外线,若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以此来判断患者皮肤上的白斑是否是患白癜风。临床上肉眼有时难以发现正常皮肤特别是白皙皮肤上的浅色斑,而Wood灯下白癜风的皮损为纯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对比鲜明,界限清楚。尤其当白斑中开始出现毛囊复色时,复色初期在自然光线下表现并不明显,但可以借助Wood灯来观察而得以确认。而脱色素性痣、白色糠疹、结节性硬化、炎症后色素减退斑、麻风的色素减退斑等在Wood灯下为黄白色或灰白色;花斑癣为棕黄色或黄白色;贫血痣的淡白色皮损则不能显现。        2、皮肤镜检查:其本质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偏振光皮肤显微镜;其功能和眼科用的眼底镜、耳鼻喉科用的耳镜一样,是用来观察皮肤色素性疾患的利器。皮肤镜进展期毛周色素残留发生率高达91.94%,显著高于稳定期毛周色素残留的发生率62.86%,经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白癜风皮损中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扩张、早期色素岛形成和皮周色素加深等,这些现象与白癜风病程发展不同阶段和近期有无治疗史有关。对与白癜风尤其是临床早期不典型白癜风皮损相鉴别的其它色素脱减退斑,如花斑癣、炎症后色素减退、白色糠疹、老年性白斑、无色素痣、贫血痣和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症未见毛周色素残留。        3、玻片检查法:此种方法为皮肤科医生所采用、亦可家庭自用,即用一玻璃片平压皮疹处后,逐渐减小压力,看皮疹有无轻微从白色向淡红过度的现象,有则不是,纯白则是。其机理的病理学基础是:白癜风镜下毛细血管缺如。无论如何压迫,都是存白色,而其他白色皮疹有毛细血管,减轻压力有微微的充血对比。 而贫血痣与白癜风刚好相反,贫血痣仅仅是局限性色素减退,并非色素脱失,因此,下压部位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线。        4、白癜风同形反应检查法:在患者肩部三角肌区正常色素皮肤处,酒精常规消毒后,以消毒种痘针划痕呈井字形,大小为1厘米,1个月以后检查划痕处,色素脱失为阳性,无色素变化为阴性。根据实验结果可作如下判断:同形反应阴性者,皮损多为稳定型,对光化学疗法效果好;同形反应阳性者,皮损多为扩展型,对光化学疗法反应较差,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佳。        5、皮肤病理检查:即用环钻取一小块白斑皮肤,通过特殊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处的细微结构变化。白癜风的组织改变与黑色素细胞受破坏符合。在较早的言症期可观察到所谓白癜风隆起性边缘处的表皮水肿及海绵形成,真皮内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沁润。已形成的白癜风损害主要变化是黑色素减少乃至消失。经紫外线照射的皮肤可见反应性角质增生,初期真皮表层还见有噬色素细胞。病变边缘色素沉着处的表皮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体增多。电镜观察皮损部末梢神经有变性改变。        此外,目前在临床上发现,白癜风病存在着免疫障碍,代谢障碍,和微循环障碍。        以下是卢涛改编自发表者:邹先彪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657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

病请描述: 背景: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约10%陈旧性肛裂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减轻手术痛苦和预防功能损伤是肛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上海岳阳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目的:评价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009年1月~2010年4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各6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期为2周,短期随访6周。 主要结局指标:以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症状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肛管张力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术后3例(2%)(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因术后1周内提早出院而退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4天,术后第6周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22±4.41)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24±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术后第14天和第6周时试验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14天,试验组肛门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两组肛管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排尿障碍、创缘水肿、术后发热、术后感染、肛门失禁、肛门变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周随访,所有随访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未见复发。 结论: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能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疗程,改善患者术后痛苦,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 肛裂;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前瞻性研究 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人群发病率2.19%,专科就诊率约占14%,其中约10%为陈旧性肛裂[1]。手术是陈旧性肛裂的最佳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达到治疗的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和加速愈合的目的。为进一步验证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根据以往试验结果结合文献报道[ 2,3],本试验作两组之间的优效性检验,按治疗组和对照组1∶1分配病例,预计可能的失访率为10%~15%估算样本量。病例来自2009年1月~2010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肛肠科,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组)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组)。随机方法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将三家医院作为3个中心(3个层),每个中心分别制定随机分组表,岳阳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计算机随机编码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分配方案(DPSv7.05系统生成),将随机数字从小到大编秩后得序号R,规定R 1~30者为试验组,31~60者为对照组,其他中心亦是如此,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术前,每一个患者都由各中心培训后的主刀医师进行术前告知,了解手术利益和风险以后自愿加入试验,并签署了术前手术同意书。 1.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中肛裂病的有关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符合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7319

关节痛和关节炎到底是风湿还是...

病请描述:        关节痛和关节炎临床上很复杂,到底是风湿还是类风湿?其实,多着呢!以下介绍比较专业,望大家参考了解,不要随便与你的症状生搬硬套。  一、概述 关节痛(Joint Pain)系指由炎症、感染、创伤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疼痛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任何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滑囊、筋膜、神经和血管的疾病均可引起关节痛或关节炎,其原发病又可分为关节局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疾病。其中关节炎是关节痛的最常见病因,而关节痛则是各种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并常伴有受累关节的局部红、肿、热、僵和功能障碍等表现。     二、发生机制 关节痛是由于位于关节滑膜、软骨下骨、骨赘、韧带、肌腱附着点、关节囊或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其中关节滑膜对戳刺、切割或烧灼不敏感,但对炎症则容易产生疼痛;骨膜神经分布最密,对痛觉最敏感;而关节软骨无神经分布,对各种刺激不产生痛觉。         痛觉的刺激物称为致痛物质,可分为生物化学物质和神经多肽两大类,其中生物化学物质有缓激肽、组织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神经多肽则包括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钙基质相关肽、生长抑素、胃泌素和脑啡肽等。当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受到损伤性刺激时,致痛物质释放并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由A类纤维传导快痛,定位明确,由C类纤维传导慢痛,定位模糊;经脊髓丘脑束上传到丘脑及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产生痛觉。多数关节痛定位准确,部分患者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感到远离关节的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牵涉痛或放射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内侧,但不会到达膝关节以下。     三、常见病因             关节痛或关节炎的病因很多,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各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但关节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1.感染因素  病原微生物直接入侵引起的关节疾病有细菌性关节炎、败血症性关节炎;感染后关节炎有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Poncet综合征、急性风湿热、病毒性关节炎和莱姆病等。  2.免疫因素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一大类自身免疫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和多肌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风湿性多肌痛和成人斯蒂尔病等常有关节痛或继发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和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等。  3.代谢性疾病  痛风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 4.理化因素  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减压病及生长痛等。  5.神经精神因素  纤维肌痛综合征,精神性风湿症。  6.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  有肩周炎、滑囊炎、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7.其它疾病  如血友病关节病,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慢性肺病性骨关节病等。     四、伴随症状             关节痛是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伴有关节局部皮肤的发红、肿胀、发热、触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或全身性表现等,但也可仅有主观的关节痛,而无异常体征及检验结果。  1.肿胀  为关节炎的重要体征,明显者可视诊查出,但常需触诊才能确定。肿胀可由软组织水肿、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或骨性隆起所致,经检查可以区别。急性关节炎常伴发局部红、肿热、痛。 2.触痛  为用手指直接按压关节局部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可触知局部温度变化。轻压即有明显痛苦表情说明触痛程度重,重压感疼痛则说明触痛程度较轻。另外,应区别触痛来自关节还是其周围软组织。关节局部触痛并有关节运动时疼痛及活动受限,提示关节周围病变。 3 .畸形  关节排列不齐,可由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破坏、骨肥大、韧带病变、组织挛缩或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所致。 4 .骨摩擦感  是关节运动时产生的,并能触知或可听到的响声。在正常关节可触及粗糙的摩擦感,反映软组织擦过骨突部位;细沙样摩擦感则提示软骨纤维化。  5  .关节活动度  指各个关节应有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范围。当关节炎症或结构破坏时,关节活动范围将缩小甚至不能活动。  6.系统性症状  急性关节炎可出现畏寒、发热、肌痛、乏力或食欲不振。当关节痛为系统性疾病的一种表现时,患者可有多种不同的症状。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常伴有关节晨僵、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则可伴肠道激惹、头痛、感觉异常、乏力和失眠等。     五、鉴别要点 对关节痛或关节炎患者需了解首发关节、发病急或缓、局部表现、单发或多发、游走或固定、对称或非对称、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病程呈持续性或一过性或复发性、缓解方式及其家族史。完整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一)感染因子相关性关节炎 1. 细菌性关节炎  是细菌直接侵袭关节而引起局部炎症或化脓,首先是滑膜迅速肿胀、充血、白细胞浸润与关节腔渗液,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有蜂窝织炎或脓肿形成,非淋球菌感染的关节炎80%~90%为单关节炎,大关节多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伴发热、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高,关节滑液混浊,白细胞增多,细菌检查阳性。病原体以革兰阳性菌居多约占80%,其中60%为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草绿色链球菌或溶血性

管剑龙 2011-08-21阅读量1.1万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

病请描述: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院治疗资料完整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48例 (54眼)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54只眼中有51眼 (94.44% )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下降 3眼 (5.56% )。联合手术本身引起的最常见并发症包括虹膜后粘连(2眼)和后发障(7眼)。 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超声乳化;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abetic retinopathy,DR )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临床上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相当多的基层医院还不是非常重视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工作,临床上因就诊较晚而造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的病人越来越多。 PDR是糖尿病危及视力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进入增生期的 DR会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膜、牵拉性网脱、持久黄斑水肿渗出等并发症。玻璃体切割术,增生膜切除,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1] ,混浊的晶状体妨碍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和术后的观察 ,术后并发和加重的白内障影响手术疗效常需二次手术 ,以往采用分次手术方法费时而效果欠佳。1989年Kokame[2]等首先提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近年来,我们对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了前后段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院治疗资料完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 54眼 。其中男 19例 22眼 ,女 29例 32眼 ,年龄 58~82 (平均 65. 1 ± 11. 5)岁。糖尿病病史6-28年, 均为2型糖尿病;眼病史2~24个月。PDR的诊断与分期按1985年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标准[3] :其中IV期12眼,V期14眼 ,VI期 28眼。其中有11只眼术前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晶状体混浊程度按Emery-Little核硬度分级:I级 3眼、II级 21眼、 III级 25眼、IV级 5眼。在玻璃体出血较少,晶体混浊较轻的病例,术前荧光眼底造影表现为典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表现为周界清晰的20~30μm的圆型小荧光点, 分布于视网膜微循环的动静脉两侧 ,并可见异常的毛细血管扩张扭曲 ,初期的荧光渗漏、后期边界模糊的荧光斑团 ;17只眼可见有赤道及周边区视网膜斑片状的无灌注区 ,3只眼眼底后极部及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比正常增宽,显示无灌注区累及黄斑;另外,5只眼有黄斑囊样水肿的眼底 ,后期见黄斑区有花瓣状荧光甚至可见有荧光的花瓣状或卵石状有分隔的囊样形态。对眼底不能窥清者均用超声仪行眼部 A、B超检查并行视觉电生理检查 ,术前 B超显示有 8只眼有局限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范围均局限在 1个象限 ,1~2个 PD。对所有的病例均行常规眼压 ,房角镜检查 ,了解有无虹膜新生血管 ( INV) ,术前无一例有虹膜新生血管 ( INV)。术前14只眼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 ,其中 8只眼曾激光治疗 3~4次。术后 1~2周复查 1次 ,每次均行裂隙灯散瞳检查及眼压检查 ,仔细记录所有患者的视力、眼压、 INV有/无情况及视网膜情况 , 1~2个月所有病例行眼底荧光造影。1.2   治疗方法术前所有病例的血糖须控制在 8 mmol/L以下 ,一般在 (4.5~7.9) mmol/L。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开上方及颞下方的球结膜,建立标准巩膜三通道切口,在12点位巩膜作3.0mm宽隧道切口,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做6.0~ 7.0mm较大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白内障和玻璃体切除手术一体机进行晶状体核的超声乳化吸除,吸除皮质进行前、后囊膜抛光,前房再次注入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并用其机械力保持瞳孔扩大状态,切口自闭不作缝合。随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尽可能彻底清除前、后段及基底部玻璃体并剥除视网膜前血管增生膜。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血管闭塞等病变区域行眼内激光光凝。对视网膜脱离在解除牵拉后行气液交换,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联合惰性气体(C3F8 )或硅油注入术。每只眼均进行视网膜局限性或广泛的光凝,能量为180~210 mw ,光斑100~200μm ,曝光时间0.15~0.2 s , 250~950个点不等。部分有视网膜局限性牵后极部水肿及增殖明显者在重水下解除牵引后,后极部行格子状光凝。完成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操作后,仔细检查患者眼底状态,根据术中及眼底情况决定是否行人工晶状体植入。充填气体、硅油及黄斑部有损伤出血不予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8眼。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采用巩膜环扎6眼,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激光眼内光凝29眼,视网膜周边部裂孔及变性区直视下冷凝8眼。术中应用重水平复视网膜16眼;眼内填充0. 8~1. 0mL C3F8气体8眼,眼内填充硅油38眼。2 结果2.1 视力 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见表1。术后随访3月~2.5年,平均(14.2±8.4)月。54眼中 51眼 (94.44% )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 ≥ 0.1者 24眼 (44.44% ) , ≥0.3者 10眼 ( 18.52% )。视力在 0.1~0.25之间 14眼 ,伴有轻度黄斑水肿;视力 0.02~0.08之间 23眼 ,伴有重度黄斑水肿、硬性渗出 ;指数6眼 ,原因为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视盘苍白。视力下降 3眼 (5.56% ) ,1眼由于眼球萎缩所致 ,另 2眼为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视力分别由术前数指、0.04和0.02降为术后手动 /眼前、0.02和指数。3 讨论近年来,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提高,使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成为可能并且迅猛发展。如果不进行联合手术,先行白内障手术,待术后稳定再做玻璃体手术,后囊混浊影响玻璃体手术的术中观察和操作。先行玻璃体手术,在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时再做白内障手术。由于缺乏必要的玻璃体支撑,前房过深,后囊膜活动度的增加以及睫状环支持力的下降,易使后囊破裂,悬韧带损伤,导致手术风险上升,并发症增多。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填充物的应用,不论是长效气体还是硅油,如果术后不能保持或保持不当,都会与晶状体接触从而引起或加重晶状体混浊,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增加再次手术的机会。联合手术的优点是: ( 1)合并白内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2 )联合手术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病员康复的时间,费用负担也大大减轻;( 3)白内障手术能够显著改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的视野便于视网膜裂孔的查找、以及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皮质及广泛增殖的纤维血管膜,减少术后残留PVR收缩牵拉附近萎缩视网膜、形成破孔而致视网膜再脱离,使玻璃体切割术实施得更完全彻底。同时给尽可能大范围的全视网膜光凝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以前认为联合手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如今认为并没有临床显著性。相关报道中联合手术本身引起的最常见并发症包括 :虹膜后粘连和后发障。[4] Shinoda等人 [5]对联合手术术后虹膜后粘连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们认为联合手术产生虹膜后粘连的原因有 :①存在 PDR;②应用膨胀气体眼内填充 ; ③PDR病人术后前房纤维蛋白沉积 ; ④PDR的病人视网膜光凝量的大小。Demdtriade等人建议为避免术后气体填充造成虹膜后粘连 ,推荐术后即刻用散瞳药,气体填充眼术后每天滴用短效散瞳药。最大限度减少瞳孔与人工晶体接触的机会。同时局部给予激素用以预防虹膜后粘连。由于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多 ,炎症反应更重促进了后发障的形成。除了影响视力 ,后发障可能影响周边视网膜的检查。Demdtriade等人报道的所有眼术中均行后囊切除术 ,以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 Lahey等人 [6]为预防后发障的发生也施行了后囊切除术 ,但对那些手术时需行气-液交换的病人未行后囊切除术 ,而是术后发生后发障时用激光切除后囊。他们认为严重后囊混浊发生于术后最初 2个月。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联合手术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①晶体前囊较一般白内障手术撕囊大 ,可方便术后眼底的检查和补充光凝。②超乳过程中不要刺激虹膜防止瞳孔减小 ,可在前房注入粘弹剂 ,以方便玻切手术进行。③选用隧道切口 ,保证玻切手术中眼内压的稳定。 ④周边玻璃体尽量切除干净 ,周边视网膜激光密度要大一些 ,防止前段缺血。但联合手术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 ,例如 :手术时间较长;缺少红光反射造成撕囊困难 ,很难用肉眼看到囊袋破裂 ;白内障取出后瞳孔缩小影响后节手术操作 ;玻切手术眼内操作可能导致白内障手术切口裂开 ;虹膜后粘连、后发障这两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因此联合手术成功的条件需要有精良的医疗设备 ,术者还应具有眼前、后段娴熟的操作技能 (必要时请前节医生配合手术 ),术中尽可能保留完整的晶状体后囊 ,减少玻璃体内的新生血管因子扩散入前房,在减少虹膜的新生血管。总的说来 ,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是安全和有效的。但选择病人要慎重 ,必须严格控制手术指征。联合手术的疗效 (术后视力和并发症 )主要取决于 PDR眼后节病变的程度和联合手术的技术。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手术技巧娴熟是关键。对手术并发症的控制是得到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虽然联合手术的手术要求高 ,但对病人和医生而言都是值得尝试的。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发展 ,联合手术对治疗 PDR会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而成为一种常规手术方法 ,造福广大 DR患者。

微医药 2024-11-13阅读量1582

眼睑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病请描述:眼睑手术包括所有在眼皮上动刀子的手术:眼睑肿物、双眼皮、眼袋、切眉等,眼皮外伤缝针的也包括,下面我详细说说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当天,尽量冰敷,这样可以减少水肿,冰敷方法就是冰袋放在眼周隔着纱布敷,敷15分钟休息10分钟,能多敷尽量多敷,睡着了就别敷了...在术后48小时冰敷都是需要的,冰袋可以用毛巾或者塑料袋包裹一下,防止渗水...     2.术后第二天需要换药 一般建议到医院换,大多数情况只需换一次即可,特殊情况的需要密切观察眼部情况的,一般医生都会特别交代,没有特殊交代的常规都是术后换一次就可以,换药需要清理患处的血痂,同时把缝线梳理好,不能让缝线嵌顿在切口上。如果伤口愈合可,没有活动性出血,换好药后就不需要包纱布了,让切口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创面比较容易干燥,不容易感染。     3.换好药后,尽量保持创面的干燥,不要沾生水,防止感染,如果有血痂或者分泌物可以用抗生素药水蘸清洁棉签清理,一天一到二次即可    4.拆线 皮肤缝线7天拆除,胬肉手术10天拆线,年轻人左右一两天拆线也问题不大,年纪大的尤其有糖尿病的不要早拆线    5.瘢痕增生 术后2周到3周可能会开始出现瘢痕增生,一般3个月后会缓解,淡定淡定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范海燕 2020-08-21阅读量9166

节食和减肥能否消除眼袋?

病请描述:很多人求美心切,不惜以每天节食及通过食用各种减肥药物来达到使消除眼袋的目的。殊不知眼袋的形成和其自身年龄的增长、内分泌的紊乱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种种因素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海燕眼袋的形成有真性及假性之分,导致假性眼袋的原因很复杂、譬如:哭泣、各种眼睛局部感染、食物、药物或化妆品过敏等原因均可引起眼皮水肿,但以上这些情况,随着治疗和消除病因,眼睛水肿是会消退的。但是由于组织的增龄老化而产生的真性眼袋,除非手术,否则任何药物和高超的化妆术也很难使之消失和掩盖。而且这种下眼皮的臃肿、松弛、下垂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明显。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范海燕 2020-08-21阅读量8908

关于面颈部射频溶脂紧肤精微雕...

病请描述:& 治疗原理是什么?a. 内部电极侵入皮下,外部电极置于相应皮肤的上方;b. 通过双极射频电流加热脂肪和皮肤,该电流从内部电极流向外部电极;c. 边溶解边抽吸出液化的脂肪,减轻组织负担,同时通过加热两个电极之间的皮肤,使皮肤收缩紧致。& 治疗效果是怎样的呢?a. 非剥脱性和凝固性变化:网状真皮凝固和收缩,脂肪凝固,血管凝固,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b. 组织重塑:通过术中的加热刺激,术中即刻可以使皮肤面积收缩13%左右,术后组织恢复期,仍可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增生,进一步使皮肤收缩20-30%左右。也就是说,通过该技术,可以使皮肤收缩达30%-45%。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发现术后半年内皮肤都在发生重塑。& 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有哪些?   皮肤烫伤、损伤面神经等风险,但一般产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小,与主刀医生的经验有关。此外,手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和红斑,红斑改善需要约7天,水肿3-4周消退。& 相比传统吸脂和拉皮手术有什么优势?   传统的吸脂手术,术后半年皮肤回缩率为6%-10%,而黄金微雕可达到30%-45%。而传统的拉皮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疤痕明显,而黄金微雕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约2mm),疤痕不明显。& 手术适应症黄金微雕比较适用于面颈部脂肪堆积明显,同时有皮肤松弛的求美者。如果只是单纯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不明显,不建议做此手术,可考虑行黄金微针治疗。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盛玲玲 2020-08-20阅读量8706

7.29-150家医院联合打...

病请描述:可能您或者您的家人正在承受以下折磨:这些信号无不提示着一种疾病的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观看专家视频解析)膝骨关节炎到底是什么?要怎么治疗才合适?是吃药?还是手术?需要换膝吗?7.29 中国保膝日来各大医院参加义诊让专家们为您免费诊疗!      为了传递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阶梯型治疗理念,让保膝截骨手术造福更多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更多患者带来现代医学发展的惠利,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保膝学组召集了近150家医院,积极参与7月29日“保膝日—保护膝关节全国义诊”活动,并由强生Depuy Synthes公司协助提供活动所用的术式科普材料。参与“保膝日”义诊的医院有:医院持续增加中,敬请期待第二弹!诚邀您就近参与早日恢复自己膝关节的自然功能! 膝骨性关节炎知多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属于原发性膝关节炎,常引起膝关节反复肿痛、活动受限,长年累月会导致关节变形,出现“O型腿”或“X型腿”等畸形。很多病患对这类疾病并不陌生,也尝试过用药,但成效不明显,有的病情发展到最后不得不采用了全膝关节置换术。事实上,药物的直接作用只能体现在缓解疼痛、减轻水肿等改善症状上面,而无法修复受损的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倒是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是随着疾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且人工组件存在使用寿命的限制,如果过早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日后会面临二次翻修的风险,再加上术后相关并发症、不低的手术费用,以及人们对更换关节的恐惧心理,很多患者要么不适合换膝,要么抗拒换膝。因此许多患者常常处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尴尬境地。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呢?现阶段,从传统的保守康复治疗,到保膝手术,再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会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并没有最好的,而是只有最适合的。保膝截骨手术具体是什么?值得信任吗?简单来讲,保膝截骨手术就是在不破坏膝关节自身结构及软组织的生理特性情况下, 采用微创手段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既可以保住膝盖,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再加上相比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要更低的手术费用、更少的术后并发症,可以说是值得推广的有效而又经济的治疗手段。7.29 让我们一起打响全国保膝战!

就医指导 2019-07-16阅读量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