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10年前,家住陕西西安56岁的翟先生,无原因出现左耳外耳道流脓伴听力下降,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及颞骨内占位性病变。 2016年做了脑部手术,2023年复查发现复发。 慕名找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赵天智主任手术。因为赵天智主任援疆,患者等了一年。看到患者术后的笑容,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由于患者的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与脑干前方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均粘连紧密,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 术前核磁检查 2024年9月13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赵天智主任团队历时12个小时,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组织位于桥小脑角区,在显微镜下仔细分块切除肿瘤,仔细清扫与脑干、颅神经与小脑粘连的肿瘤组织,尽量做到肿瘤幕下部分全切,同时保留患者面神经功能。 术后,患者面部活动正常,无后遗症。 术后病理:(左侧桥小脑角)神经鞘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 术后,患者在赵天智主任的网站工作站留下感谢信! 需要提醒听神经瘤患者的是: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听神经瘤治疗现状: 1、随访观察对于年龄较大(>70岁)或寿命有限者,或有同侧听力丧失但没有脑干压迫或脑积水症状的患者,可定期行CT或MRI随访,并密切观察症状,反复神经系统查体。症状和体征因肿瘤增大加重或肿瘤生长每年大于2mm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尽可能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 3、放射治疗可单独治疗或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性治疗。多用于直径小于3cm肿瘤,还可用于不愿意进行显微手术,一般状况不稳定、有症状的老年患者、显微手术切除后复发和手术再次全切除后有残余病变的患者。
赵天智 2024-10-15阅读量1500
病请描述: 日前,家住陕西西安54岁的阮女士,做完听神经瘤手术已经一个月了,整个人自信、开朗,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笑容,说:“我的听神经瘤非常大,现在做完手术整整一个月,恢复的跟之前一样,非常感谢赵天智主任,手术做的非常成功,保住我的面神经,让我没有遗留下后遗症,还是那么美丽。” 病情回顾: 10年前,突然出现间断性头晕,伴有右侧听力下降,当时去医院针对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1年前,头晕在医院做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未治疗。 今年6月,右侧耳鸣伴有右侧听力下降明显,做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明显”,未治疗。 今年8月,右侧耳鸣伴有右侧听力下降症状加重,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决定做手术。在2024年9月3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赵天智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13个小时,术中采取右侧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镜、电生理监测,当发现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紧密时,小心锐性分离肿瘤,面神经表面全切除,其余全部切除肿瘤,间断缝合关闭硬膜切口,缺损处用神经补片修补缺损。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保留面神经功能,无面瘫症状。 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4-10-12阅读量1416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 对于小的听神经瘤,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而功能尽管术后早期轻度障碍,数月内获得满意恢复,已不是难事;目前医生面临的最大窘境是,切除瘤体越多,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或是严重度,将会增大;而遗留肿瘤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 一旦发生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需终生点眼药水,保护角膜和结膜;严重的导致角膜穿孔,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当后组颅神经,如舌咽、迷走、副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赵天智 2024-10-12阅读量1936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起源于耳蜗支者极少见,听神经瘤多发生于内听道附近,增大后向CPA发展。肿瘤的供血多来自小脑前下动脉,此外基底动脉桥支、小脑后下动脉及内听动脉均可参与血供。由于听神经与前庭神经紧紧地挨在一起,因此前庭神经上的这个肿瘤长大后,就会压迫到比较脆弱的听神经,患者会感到听力下降,包括耳鸣,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临床诊断 1、病史: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 2、神经耳科检查: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能检查: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可以受损。 3、影像检查 (1)颅骨X线片:岩骨平片见内耳道扩大、骨侵蚀或骨质吸收。 (2)CT及MRI扫描: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赵天智 2024-10-10阅读量2149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为良性肿瘤,引起的症状主要是随瘤体的生长,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产生压迫。听神经瘤大多数发生于单侧,虽然它发展缓慢,但与脑干及脑神经相邻,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最终会导致丧失听力;肿瘤进一步生长还会引起其他颅神经受侵犯的症状,如面神经受累,出现面瘫,三叉神经受累出现面部,舌尖麻木、舌咽、迷走神经受累出现咳嗽无力、吞咽困难等。肿瘤压迫小脑后,会出现行走不稳,眩晕,不能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肿瘤进一步发展可能会造成脑积水,一旦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脑疝,威胁病人生命。由于听神经瘤起病隐袭,早期症状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初期因症状轻微很容易被忽略。 听神经瘤的主要评估指征有哪些? 1.面神经功能评估:可采用多种分级系统或量表对面神经功能加以评估。目前,通常采用House-Backmann(HB)面神经,将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级2年的面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估,判定面神经状态,决定进一步治疗。 此外,根据掌握程度,还可以选择性使用区域性HB分级系统、面神经分级系统2.0(FNGS 2.0)、Sunnybrook量表、Terzis量表等,对面神经功能进行更为精细地评估,面神经临床电生理检查可以作为面神经功能评估的参考指标。 2.听力: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0-HNS)听力分级法,据纯音平均听阈和言语识别率进行术前、术后听力评估。术后听力保留率以听力水平C级以上(含C级)为统计依据,术后听力良好率以听力8级以上(含8级)为统计依据。 3.肿瘤切除范围评估:可分为全切除(total removal)、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moval)、次全切除(subtotal removal)和部分切除(partial removal)。其中,全切除是指术中肿瘤全切,影像学为肿瘤残余;近全切除仅限于为保面、听神经完整性,在神经表面残留小片肿瘤,影像学为肿瘤残余;次全切除者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核、脑干等结构的完整性,在这些结构表面残留块状肿瘤;部分切除者,其残留肿瘤较大,残留肿瘤大小用相互垂体的直径表示(如5mm×4mm),同时注明残留肿瘤位置,如内听道内残留、桥小脑角内沿神经残留、脑干表面或小脑表面残留等。 听神经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选择; 对于:患者拒绝、体积较小、临床症状轻微等情况的听神经瘤可以选择放射治疗; 化疗无效。 一般情况下,手术有3种不同的方法,分为中颅窝径路、迷路径路及乙状窦后径路。因肿瘤大小、听力及患者年龄等情况不尽相同,手术方法也不同,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手术的目的也从以前的肿瘤切除进展到目前的肿瘤切除加功能保留。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追求的极致目标是除了完全切除肿瘤外,保留面神经功能及为具有实用听力患者保留听觉功能。 听神经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起始于脑桥下网状结构深部的面神经运动核,面神经纤维从核出发后向背内侧行走,向上弯绕外展神经核,形成菱形窝的面丘,随后向前、下、外侧延伸,于脑桥和延髓交界的外侧部穿出脑桥,在桥小脑角处位于听、展神经之间,与听神经一起进入内听道,在内听道底部与听神经分道进入面神经管,于该管以前外-后外下方的迂曲径道出茎乳孔。由于与面神经位置紧邻,起源于前庭神经的听神经瘤常与面神经粘连、压迫使面神经变薄、移位,使得外科医生在术中辨认保护面神经变得困难,造成面神经损伤,甚至断裂。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赵天智 2024-10-10阅读量1610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多发性面部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常伴有如电机、刀割样剧烈疼痛。它的发生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我们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非常大的神经性疾病,导致患者病发的因素有很多,天气对三叉神经痛的影响大吗?会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吗? 部分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呈季节性,冬季发作会比较频繁,天气寒冷、气温下降、面部受凉等都会对患者面部造成刺激,甚至微风拂面也会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该注意面部保暖,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刷牙、漱口等。 由于每次发作时,疼痛症状都无法忍受,为了能够尽快止痛,很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盲目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法反而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关于三叉神经痛规范治疗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安坦等),可起到暂时止痛或缓解的作用,此类药物具有耐药性,口服剂量逐渐增加,效果越来越差,其副作用较大,久服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单纯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病,并可使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下降,肝功能损害等。 三叉神经痛的封闭式治疗:是采用穴位注射药物(无水酒精、甘油、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麻痹阻滞神经,起到症状缓解暂时止痛的作用。但副作用较大,可引起面部麻痹,感觉障碍,若封闭偏差可导致失明、偏盲,多次封闭后止痛效果不佳。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术治疗,又称热凝术,以穿刺针刺入半月神经节,利用射频仪在组织内产生电热,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有选择地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其后遗症为失明,面神经麻痹,脑出血等,且易复发,复发后再采用其它方法治疗有部分患者效果较差。 伽马刀治疗:以伽马射线聚焦在三叉神经根部给予一定时间、一定剂量照射,使神经变性坏死,阻断传导而止痛。此方法无任何痛苦,风险小,但医疗费昂贵。另外,早期效果不确切,常在半年后才逐渐显效。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最值得推崇的方法。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开颅手术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脑血管与三叉神经分离,并使用各种材料隔离血管和神经,从而彻底解除三叉神经痛。目前,该方法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
王景 2024-10-10阅读量2007
病请描述:前庭抑制剂 (1)包括抗组胺类、苯二氮䓬类、抗胆碱能类、抗多巴胺类。 (2)适应证:眩晕急性发作和预防眩晕。 (3)注意事项:使用不超过72h。 (4)常用药物:异丙嗪(点击跳转合理用药专区)、苯海拉明、地西泮、氯苯甲嗪、普鲁氯嗪、氟哌利多等[1,2]。 (5)用法用量: ①异丙嗪:片剂:一次25mg,必要时每日2次[3]。 ②苯海拉明:片剂、软胶囊:成人常用量。饭后服药口服,一次25-50mg,一日2-3次。用于防治晕动病时,宜在旅行前1-2小时,最少30分钟前服用[4,5]。 倍他司汀 (1)适应证:改善内耳血供、平衡双侧前庭神经核放电率以及与中枢组胺受体结合,来控制眩晕[2]。 (2)用法:片剂:每日2-4次,每次限1-2片(4-8mg),最大日量不得超过48mg。口服液:口服。一日3次,一次10-20mg。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00mL(含盐酸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缓缓静脉滴注[6-8]。 糖皮质激素 (1)适应证:急性期眩晕症状严重或听力下降明显。 (2)用法:酌情口服或静脉给予[1]。 脱水剂 (1)适应证: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梅尼埃病患者,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发生。 (2)常用药物:甘露醇、碳酸氢钠[2]。 (3)用法用量:甘露醇: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当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密切随访肾功能[9]。 利尿剂 (1)适应证:减轻内淋巴积水,控制和预防眩晕发作。 (2)常用药物:氢氯噻嗪、氨苯喋啶。 (3)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检测血钾浓度[1,2]。 补液治疗 适应证:恶心、呕吐症状严重。
王仕宝 2024-10-08阅读量2086
病请描述: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以南方一些地区如广东省的发病率较高,因此鼻咽癌有时也被称为“广东癌”。 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以及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此外,食用咸鱼、腊味等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或是长期吸入污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鼻咽癌的症状可能包括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复视、颈部肿块等。这些症状有时不易被察觉,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 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早期鼻咽癌患者。化学治疗通常与放疗结合使用,以增强放疗效果。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为晚期或复发的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吴大平 2024-10-08阅读量4929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了治疗经历及术后现状,表达感激之情! 第一位患者:家属说道:“我母亲今年52岁,耳鸣、听力下降半年多,检查出听神经瘤,通过网络找到听神经瘤专家赵天智主任,很顺利。术后第三天身体基本恢复正常,能自己一个人走路,上厕所,脸部运动正常,吃饭睡觉思维等都正常。手术做的非常非常成功,感恩找到赵天智主任,感谢给我母亲手术做的完美,谢谢!” 第二位患者,家属说的:“我女儿意外受到外伤,检查出脑部有个肿瘤,慕名找到赵天智主任手术,手术难度很大,孩子年龄还小,术前我连续几天晚上都睡不着,经过赵主任做了尽十个小时的手术,肿瘤彻底切除,手术顺利成。这次看病,赵天智主任给我留下神一样的印象,在这么大的手术中,他抽丝剥茧,精心操作,给我女儿把手术做到精益求精,术后恢复很快,没有任何后遗症!我们全家都感激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感恩之情无以言表,默默祝福赵主任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听神经瘤位于脑组织外面,外科手术成为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是,听神经瘤位于后颅凹的桥小脑角区,而该区域解剖结构相当复杂,除了脑干和小脑外,还有众多的颅神经穿行其间,包括许多重要血管,以及他们的分支。如此众多的重要结构包绕着肿瘤,受到肿瘤的压迫、粘连,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风险极高,也是过去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听神经瘤手术是考验神经外科医生技术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代表着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 听神经瘤手术方式? 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切口完全在发迹内,长度只需5厘米,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汇处,直径只需要3厘米。通过打开枕大池释放出脑脊液,减低后颅窝的张力,待小脑塌陷后显露小脑边缘的自然间隙,通过这个自然的间隙进入术区,可在不损伤小脑的情况下切除肿瘤。 在肿瘤后方,确定没有神经的位置、切开肿瘤包膜,使用超声吸引等仪器击碎肿瘤、乳化后吸出,快速掏空肿瘤内部,并且对周围结构无牵拉、出血少。 脑干和肿瘤表面各有一层纤薄的蛛网膜,通常利用这一间隙进行肿瘤和正常结构的分离。通过肿瘤侧蛛网膜内进行分离,在两侧蛛网膜保护下,能有效的保护脑干,也更加有利于保护面听神经。 专家观点 听神经瘤手术中保留听力是神经外科追求目标,但是,并非所有的听神经瘤手术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听神经瘤患者听力能否保留与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水平直接相关。肿瘤直径<2cm、术前有听力者,术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的保存率就愈高。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至关重要。 与手术效果相关因素除了肿瘤的大小之外,手术医生的显微操作技术、微创的理念、以及是否具备超声吸引、高速磨钻、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要做到真正的微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仪器设备、显微手术技术外,还需要手术医生的科学微创理念。提到微创,或许广大患者会有一个严重的理解误区,误认为小切口就是真正的微创。正确的微创理念,除了切口小、骨窗小,美容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脑功能的微创。 神经外科真正的、最重要的微创概念是指对脑组织、脑功能的微创。优良设备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包括锁孔入路手术在内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的必要条件,片面强调对头皮、骨窗的微创,却不重视显微操作技术;在手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却勉强为之,最终只能是加重了脑损伤、甚至造成脑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后果,陷入“微创”误区。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全切肿瘤,完美的保护脑神经组织的前提下,结合小切口,才是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在仪器设备、显微技术和微创理念全部具备的情况下,微创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法,能够安全的全部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且不复发等优点。
赵天智 2024-09-29阅读量942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站工作站,有位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了就诊经历及现状,说道:“我爱人27岁,检查出听神经瘤,这么年轻,需要手术,很怕术后留下后遗症,以后日子还长,不敢想。家人亲戚朋友到处打听找到了西安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就从山西慕名找到他做了手术。术后第二天她自己下床活动,不用我扶。赵天智主任把面神经保护很好,她面部运动正常,没有后遗症,我们全家非常满意。虽然看病跑了远路,但非常值得,感谢赵天智主任,医术一流,救命之恩永不忘!” 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避免增加手术的难度,同时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听神经瘤早期症状以患侧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症状较轻时往往不引起患者重视;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听力可进行性下降甚至发展至耳聋。由于肿瘤压迫主司平衡功能的前庭神经,尤其是肿瘤主体在骨性内听道内的肿瘤,即使肿瘤体积不大,早期亦可影响听力和前庭神经功能而出现听力障碍和眩晕症状。 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一旦发现应尽早争取手术全切以获得彻底治愈。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4-09-18阅读量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