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伴有恶心和/或畏光、畏声的失能性头痛。对于有些女性来说,雌激素水平的增加或降低也会诱发偏头痛。雌激素水平改变的原因包括月经、妊娠或绝经等生物学因素,以及使用外源性激素,如含激素的避孕措施。偏头痛是受雌激素影响最大的头痛类型。正是由于偏头痛可由雌激素水平变化触发,女性的偏头痛患病率高达男性的3倍。在青春期前,男女的偏头痛患病率相近。女性的偏头痛患病率在青春期开始上20-40岁达到高峰,并在绝经后下降。在参与偏头痛女性的观察性研究报告中发现,约1/4的受试者,月经与偏头痛发作相关。如何诊断雌激素相关偏头痛雌激素相关偏头痛的发生与月经周期相关;应至少在3次月经周期出现头痛才能诊断该病。关于头痛日记偏头痛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鼓励患者参与疾病管理。头痛日记是一种良好的疾病管理工具,患者可将自身偏头痛的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进行记录、整理和归纳,以便于避免诱发因素,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偏头痛相关食物:CATS(caffeine,alcohol,tea,sugar咖啡,酒精,茶,糖)头痛发作如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可影响日常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头痛发作时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包括: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曲坦类药物;以及新型制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拮抗剂,具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特征、合并症以及既往疗效。对于早期出现显著恶心或呕吐的偏头痛发作患者,可选择非口服给药途径;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以及希望避免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选择使用无创神经调节装置(如迷走神经刺激)。头痛发作间期的预防措施如果您的偏头痛发作频发(每月头痛大于四次),建议接受偏头痛的预防治疗,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频率,减轻头痛发作时的严重程度,缩短发作持续的时间。偏头痛的预防药物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普萘洛尔;抗抑郁药物:阿米西林和文拉法辛;抗癫痫发作药:托吡酯;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拮抗剂。注意事项首先,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做好饮食安排,定期有氧运动,根据头痛日记避免偏头痛的诱因;其次,要警惕过度使用急性期头痛治疗药物引起的药物依赖性头痛,尤其是阿片类和巴比妥类的药物。
张健颖 2024-12-07阅读量1104
病请描述: 乳腺癌大多发生于35~55岁的女性中,这种疾病对女性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女性在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的身体及精神一些关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受到乳腺癌的伤害。 乳腺癌日常如何预防? 1、注意平衡饮食 适当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肥胖发生。避免使用含雌激素药物。长期口服避孕药,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等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及保健品。 2、母乳喂养 尽可能母乳喂养婴儿,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特别是更年期女性。 3、避免射线 减少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加强放射线防护工作。 4、治疗良性病变 积极治疗乳腺的良性病变。 5、保持心情舒畅 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避免情绪激动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从而会减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6、学会自查 凡40岁以上的女性均应学会自查方法,对45岁以上有危险因素的女性更应重视自我检查。有下列征象者,如乳房包块、皮肤瘙痒、增厚、炎性改变、乳房形态改变、乳汁分泌、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就诊。 这些食物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1、水果类:平时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尤其是葡萄、猕猴桃、柠檬、草莓、柑橘、无花果、黑覆盆子等,这些水果不仅含有多重维生素,还具有抗癌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基胺合成的物质。 2、蔬菜类:番茄、胡萝卜、菜花、南瓜、大蒜、元葱、芦笋、黄瓜、丝瓜、萝卜和一些绿叶蔬菜等。大豆+大白菜是经典的预防食物,大豆中含有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过高乃是引发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椰菜和甘蓝芽也是不错的蔬菜,有助于形成无机盐,抑制肿瘤的生长。 3、菌类: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较强的防癌作用。 4、坚果: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癌的效果。 5、鱼类:黄鱼、甲鱼、泥鳅、带鱼、章鱼、鱿鱼、海参、牡蛎以及海带、海蒿子等,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保护乳腺、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 要预防乳腺癌,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酸性,而海藻这类含碘、含钙较多的食物,能调节和平衡血液的酸碱度,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有研究发现含微量元素锌和硒的食物对预防乳腺癌有着特殊的功效,硒元素能够防止致癌物质与正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从而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锌元素则能抑制人体不同部位的癌症。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青花鱼、鳗鱼、海带、豆类、芝麻、胡桃等,含硒量较高的食物有鱼类、猪腰、荠菜、大蒜、香菇、洋葱、番茄、南瓜等。
赵华栋 2024-10-30阅读量2101
病请描述: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我国青少年婚前性行为,非意愿妊娠日益增多,紧急避孕药作为无保护性生活后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接受。 但是在仍然有很多年轻的女性朋友,即使吃了紧急避孕药还是意外怀孕。不得不到医院来终止妊娠的。有的甚至反复多次人流,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也会影响到未来的生育。 了解紧急避孕药首先我们要知道紧急避孕药的避孕原理。1.紧急避孕药是通过延迟或抑制排卵。2.使宫颈粘液稠度增加阻止精子穿透。3.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为分泌期,阻止受精卵着床。 为什么有的人服用了紧急避孕药还会怀孕?1.紧急避孕药不是常规的避孕药,避孕有效率只有80_85%。2.紧急避孕药比如毓婷较常规避孕药剂量大10倍,如果在每次房事后重复使用,会降低避孕效果,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3.紧急避孕药对月经周期有一定改变,导致月经提前或者延迟,多次重复使用,会导致月经紊乱,出血,点滴出血时间长,影响生活质量。4.在生病使用抗生素期间不应选择避孕药避孕,因为抗菌药物能抑制肠道内的细菌繁殖,从而减少了激素结合物的分解,减少肝肠循环,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等破坏肠道内的正常细菌,使得细菌的正常活性降低,结果干扰了载体激素在肝脏,肠道的正常循环,导致血液中甾体激素浓度降低,从而导致避孕失败。5.服用紧急避孕药期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情况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避学失败。6.𠆤别女性在服用方法上无差别,但因𠆤体差异,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度不同,也可导致避孕失败。 研究表明在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避孕失败率分别为1.7%,1.4%,0.7%。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避孕失败率分别为0.9%和1.9%。具有显著差异。 有的年轻女性在发生性行为前不采取避孕措施,而把事后紧急避孕当成万能的法宝,以为“事后服药自然万事大吉”,有的人把紧急避孕药当成常规避孕措施,一个月内反复多次口服,这都是大错特错的。
陈家玲 2024-10-30阅读量3823
病请描述:女性生活中,月经这位“老朋友”总是按时或不时地造访,成为我们身体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当聊起月经周期的长短,总有人会担心:“月经周期短,是不是意味着我会更早地老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月经周期与衰老之间的真实关系。 月经周期的基本知识 月经,这位每月来访的“健康信使”,不仅反映了身体的内部调节,还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月经周期,就是从这次月经开始到下次月经开始的那段时间,它因人而异,就像每个人的生物钟一样独特。一般来说,21到35天都是正常的范围,平均值大约是28天。所以,别再把30天当成铁律了,你的周期可能就在这两周的波动里。 月经周期与衰老的误解 关于月经周期短就意味着早衰的说法,其实是个误会。卵巢里的卵泡数量,从我们还是胚胎时就开始逐渐减少,但月经周期短并不表示卵子消耗得快。每个周期,只有一个优势卵泡会成熟并排卵,而短周期只是说明这个过程进行得比较快而已。所以,别担心,短周期不会让你的卵子提前用完,也不会让你提前进入衰老期。 卵巢功能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卵巢的工作精细又复杂,它遵循着自然的生理规律,确保卵子的适时成熟与释放。虽然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决定的卵巢功能衰退,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它。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都是保护卵巢、稳定月经周期的好方法。 如何应对月经周期的变化 记录与观察 定期记录你的月经周期,了解自己的身体规律,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优化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吃蔬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保证充足睡眠,学习压力管理。 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不健康的减肥方式,这些都会损害卵巢功能。 定期妇科检查 随着年龄增长,定期进行乳腺、子宫等附件的妇科检查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月经周期异常,还可以做血液激素水平测定、盆腔超声等专业的医疗检查,更精确地评估卵巢功能和生殖健康状况从而实现科学地调养。 写在最后 总之,月经周期的长短并不能直接决定你的衰老速度。关键在于理解周期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维护卵巢健康和内分泌平衡。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月经周期的变化,享受健康、美丽的人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
方广虹 2024-09-25阅读量1522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垂体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临床上,垂体瘤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欣病)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的脑垂体瘤症状表现并不一样,治疗也有不同。 一、泌乳素型垂体瘤 1、定义: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2、症状:①男性性功能低下、不育、乳腺增生;②育龄女性泌乳、月经周期改变或闭经、不孕;③绝经女性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丧失。 3、治疗:①药物治疗是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治疗首选;②药物效果差或有药物抵抗时,可考虑手术。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1、定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即“库欣病”,是由于垂体瘤造成垂体激素ACTH过度产生而导致肾上腺的皮质醇过度分泌。 2、症状:①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体重增加、肌容积减少和肌无力;②抑郁、精力集中和记忆困难、睡眠障碍、易怒;③皮肤变薄易擦伤、高血压、糖尿病;④免疫系统降弱引起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3、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多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三、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 1、定义:由垂体TSH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肿瘤,是垂体瘤分泌激素中最少见的类型,仅占垂体瘤的1.0%~2.8%。 2、症状:TSH过度分泌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出:①体重减轻、易激惹、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肠蠕动增加;②女性患者还可有经量减少或闭经。 3、治疗: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尽量切除肿瘤,充分给视神经减压。可选经蝶窦入路或开颅手术。 四、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1、定义: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仅次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体瘤的第三位。是因为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2、症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其中单纯的巨人症较少见,成年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 3、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基本的手术入路分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因肿瘤残留,生长激素仍高者,可选择药物(生长抑素)治疗。侵袭性GH腺瘤术前短期使用生长抑素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为手术全切提供条件。术后肿瘤残留还可选择辅助放射治疗。 五、无功能垂体腺瘤 1、定义: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是就成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2、症状:①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闭经及绝经前不孕;②视力下降和/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或肾上腺机能不全(皮质醇水平低)。 3、治疗: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大多无功能腺瘤体积小,无压迫症状可以观察。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配合医生做个体化治疗。
赵天智 2024-07-18阅读量1464
病请描述: 今天在门诊碰到一个非常焦虑和疑惑的病人,带着厚厚的一叠病历,一坐下来,就开始诉说她这几年就医的艰辛历程。她说:我至今看了3年病,换了好几家医院,十几个医生,西医中医都看过了,做B超有时候有多囊卵巢,有时候又没有多囊卵巢,有的医生说我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医生说不是…… 那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患了什么疑难杂症? 她的具体病情是这样的:她姓赵,今年26岁,三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月经经常往后推迟,有时候40天来一次,最多半年才来一次。身体也开始超重和发胖,同时面部和背部经常出现痘痘(痤疮)的现象,胳膊和下肢等体毛加重。赵女士前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第一次就诊时做了抽血和B超等检查,血提示睾酮(T)偏高,B超提示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开了3个月达英35(一种口服避孕药),每月口服21天,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赵女士很是高兴,以为病治好了,随后没有再继续口服达英35,但之后月经又开始慢慢紊乱,经常推迟和不来。 赵女士开始怀疑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于是转看中医门诊,B超检查正常,没有多囊表现,血睾酮也正常,医生说你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B超和血都是正常的。于是给予中药汤剂等调经治疗,吃了半年中药,同样的现象是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药一停,月经又开始不来了。 很苦恼的赵女士换了家医院,又开始看西医门诊。行B超检查后,又发现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B超提示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口服黄体酮治疗。转眼半年过去了,同样的情况,吃药月经就每月按时来,不吃就开始推迟和不来。 心灰意冷、充满困惑和疑虑的赵女士听病友介绍,今天专程来看我的门诊!听了她的漫长就医历程、翻阅了她厚厚的B超单和检查单,我安慰她道:不要急,你好久没做B超检查了,今天先复查一次B超和血内分泌看一下。B超结果出来了:双侧6-7个小卵泡,没有多囊;血睾酮值也正常。赵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洪医生,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如果不是,我到底是什么疾病呢?我的月经还能恢复正常么? 我坚定地说:你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她吃惊地说:我血睾酮不高,B超也没有多囊卵巢,怎么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我说:不要急,你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按照国际上目前比较公认的2003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你是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PCOS的诊断标准是: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超声见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4.上述3条中符合任意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我继续解释道:因为你月经周期大于35天,所以符合第1条;第2条也符合,因为你虽然血睾酮不高,但你有明显的多毛、痤疮表现,这是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你第3条不符合,因为今天B超没有提示卵巢多囊性改变。但你3条中已经符合了2条,所以已经是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了,下一步再排除一下其它高雄激素病因,你就可以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了!听到这里,赵女士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原来B超下没有多囊卵巢,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困惑了我几年的疑团,今天终于解开和明白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PCOS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约为5%~10%,无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中可高达85%以上。 一、病因及危害:PCOS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关于其发病病因、发病机制等许多问题至今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受人类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肥胖等因素的影响,PCO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近期危害有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易并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远期并发症。 二、PCOS的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月经稀发或闭经。2.不孕。3.多毛、痤疮:面部、乳周、下腹部多毛,腋毛、阴毛等增多、增粗,呈男性型(阴毛呈菱形分布)倾向;痤疮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4.肥胖:40~60%患者伴有肥胖。5.内分泌改变: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异常:FSH↓、 LH↑、LH/FSH≥2~3;高雄激素血症:睾酮(T)↑ 、雄烯二酮 (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雌酮 (E1)↑,雌二醇(E2)升高或正常,E1/E2≥1。泌乳素(RPL):10~30%患者PRL轻度升高。6.卵巢改变:卵巢增大,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图1:肥胖 图2:痤疮 图3:多毛 图4:多囊卵巢-腹腔镜下表现 图5:多囊卵巢-超声下表现 三、PCOS的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多运动,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和肥胖者需要降低体重。减肥和控制体重主要靠节食,平时多吃素,晚饭少吃或不吃,不吃油炸、巧克力、大鱼大肉等垃圾食品。多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2. 调整月经周期:PCOS要靠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癌变等。可以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口服避孕药(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 3. 多毛、痤疮及高雄激素治疗:药物有达英35、优思明、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4. 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和运动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配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物。 5. 有生育要求者,需要促排卵:PCOS因为是卵泡不生长或稀发排卵,一般很难自然怀孕。如果有生育要求,需要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尿促性腺素(HMG)等药物进行促排卵,帮助卵泡生长和成熟,从而达到怀孕的目的。药物促排效果不良者,可以选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或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wx公众zhong号:洪岭医生,或抖音:D_linghong789)
洪岭 2024-06-28阅读量2.6万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垂体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临床上,垂体瘤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欣病)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的脑垂体瘤症状表现并不一样,治疗也有不同。 1、泌乳素型垂体瘤 定义: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症状:男性性功能低下、不育、乳腺增生;育龄女性泌乳、月经周期改变或闭经、不孕;绝经女性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丧失。 治疗:药物治疗是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治疗首选;药物效果差或有药物抵抗时,可考虑手术。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定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即“库欣病”,是由于垂体瘤造成垂体激素ACTH过度产生而导致肾上腺的皮质醇过度分泌。 症状: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体重增加、肌容积减少和肌无力;抑郁、精力集中和记忆困难、睡眠障碍、易怒;皮肤变薄易擦伤、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降弱引起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多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3、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 定义:由垂体TSH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肿瘤,是垂体瘤分泌激素中最少见的类型,仅占垂体瘤的1.0%~2.8%。 症状:TSH过度分泌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出:体重减轻、易激惹、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肠蠕动增加;女性患者还可有经量减少或闭经。 治疗: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尽量切除肿瘤,充分给视神经减压。可选经蝶窦入路或开颅手术。 4、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定义: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仅次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体瘤的第三位。是因为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症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其中单纯的巨人症较少见,成年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 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基本的手术入路分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因肿瘤残留,生长激素仍高者,可选择药物(生长抑素)治疗。侵袭性GH腺瘤术前短期使用生长抑素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为手术全切提供条件。术后肿瘤残留还可选择辅助放射治疗。 5、无功能垂体腺瘤 定义: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时就成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症状: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闭经及绝经前不孕;视力下降和/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或肾上腺机能不全(皮质醇水平低)。 治疗: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大多无功能腺瘤体积小,无压迫症状可以观察。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配合医生做个体化治疗。
赵天智 2024-06-25阅读量1470
病请描述:骨盆前倾是指骨盆相对于正常位置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骨盆存在7-15°的前倾角,如果前倾角超过15°,则可以定义为骨盆前倾。骨盆前倾会导致臀部后凸、小腹前凸的不良体态,也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不适、以及内脏功能障碍等后果。 骨盆前倾形成的原因 01 肌肉力量不平衡 后天性骨盆前倾,通常是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引起的。 久坐会导致腹部和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而变得松弛,同时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而缩短。诸多学者将这种肌肉力量的失衡称为下交叉综合征,即腰背部肌肉和髋部的髂腰肌紧张,这些肌肉的紧张状态会拉动骨盆,使其向前倾斜。与此同时,腹部肌肉和臀部肌肉薄弱,薄弱的腹部肌肉无法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也无法有效伸展髋关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骨盆前倾。 02 生物力线改变 身体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也是造成骨盆前倾的一个重要原因。 膝关节: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的患者,身体重心发生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身体会采取前倾骨盆的姿势来重新调整重心,同时膝关节的疼痛也会使得患者骨盆前倾来进行代偿,以减少膝关节的疼痛。 足部: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穿高跟鞋的患者,穿着高跟鞋时,患者需要增加腰椎的前凸角度、膝关节过度伸直,使身体重心前移来维持平衡,从而引发骨盆前倾。 另外一些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和拇外翻,改变了足底压力的正常分布,降低了足部的支撑力,因此需要骨盆、腰椎维持在不正常的体态来代偿,以保持平衡。 腹部:怀孕的女性以及过度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者,因为身体重心的改变,腰椎前凸增加,也会导致骨盆前倾的出现。 骨盆前倾的症状 01 体态改变 骨盆前倾患者由于骨盆后翘以及腰椎过度前凸,最常见出现小腹前凸、臀部后翘的体态,长期的骨盆前倾也会引起相关肌肉群变形,导致大腿前侧及小腿肌肉增粗,影响身体的整体美观。 02 慢性疼痛 骨盆前倾患者,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引起相关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导致腰部和背部出现疼痛。由于身体力线的改变,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肩部和颈部的不适和酸痛。 03 内脏功能障碍 严重的骨盆前倾,可能会影响盆腔内的脏器及生殖器官,引起便秘、女性痛经及月经周期失调等症状。 骨盆前倾的自检方法 01 立位测量 找一个平整垂直的墙壁,将臀部与背部贴在墙面上,右手握成拳塞到腰和墙壁之间。正常的腰椎弧度应该刚好允许一拳塞满腰椎和墙壁中间的空隙。如果背部与墙壁的空间增大,很可能就是出现了骨盆前倾。 02 骨性标记测试 自然站立,找到自己的髂前上棘和耻骨位置,两个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处这三个点构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跟地面垂直属于正常,如果这个平面明显向前倾倒,则高度提示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的治疗方法 01 3D打印矫形器 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团队针基于计算机辅助下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改良足部生物力学,最终可达到辅助纠正骨盆前倾的效果。 02 改善生活习惯 站立时,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左右及前后倾斜,保持腹部及臀部肌肉微微收紧,以维持良好的肌肉压力。 坐位时,选择有良好支撑的椅子,脚平放地面,膝盖与臀部同高。背部挺直,使用腰垫支撑腰部。避免久坐,避免翘二郎腿;减少穿高跟鞋,穿着舒适的鞋子;腹型肥胖者进行减肥。 03 康复锻炼 拉伸放松紧张肌群:髂腰肌牵伸训练、竖脊肌牵伸训练。 强化训练薄弱肌群:仰卧卷腹(腹部肌群锻炼)、臀桥(臀部肌群锻炼)。 进行这些锻炼时,重要的是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避免代偿动作,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骨盆前倾问题严重或伴随疼痛,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王金武 2024-06-13阅读量1552
病请描述:何谓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一类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物质,通常包括蛋白质和糖类。肿瘤标志物可以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以及复发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综合信息进行解读。如果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肿瘤的存在,因为它们可能因为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良性肿瘤等)而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通常不用于肿瘤的确诊,而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肿瘤确诊通常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如活检或手术取得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 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具有特异性,这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确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了解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对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图1.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胆囊、胆管癌 CA19-9:是胆囊癌、胆管癌中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胆囊癌最敏感的指标; CA125:约65%的胆囊癌、胆管癌患者伴有CA125升高; 癌胚抗原(CEA):大约30%的胆囊癌、胆管癌患者会出现CEA水平升高。 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AFP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AFP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升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尤其在AFP水平较低时;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作为早期原发性肝癌的高敏感性标志物,在诊断肝癌时,GP73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都高于AFP。 胃癌 CA72-4: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胃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优于CA19-9和CEA; 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水平及其比值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判定及复发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MG7-AG:MG7-AG是一种与胃癌相关的抗原,对早期胃癌有较高的检出率; 胃泌素17(G-17):在健康人体内表达水平较低,当胃炎、胃癌等病理改变发生时,G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胰腺癌 CA19-9: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CA19-9水平与肿瘤的阶段有关,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 CEA:是第一个被用于检测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约为42.85%; CA50:CA50的正常值<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胰腺癌病人的阳性率可达87%; CA24-2:是消化系统尤其是结直肠和胰腺癌的标志物。在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上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 CA72-4: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 U/mL,对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 铁蛋白(SF):在胰腺癌患者中,SF升高阳性率为61.9%。但SF异常可由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原因引起,因此,SF一般要与其他标记物联合检测,提高灵敏度。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中研究最广泛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通常升高。CEA水平的升高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有关,并且常用于监测治疗反应和疾病复发; CA19-9:尽管它在结直肠癌中的特异性不如CEA高,但在某些情况下,CA19-9的水平升高也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的辅助指标; CA72-4:它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升高,有时被用作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进展的标志物。 乳腺癌 CA15-3:是目前乳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检测及复发预警; CEA:可以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包括乳腺癌。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但也可能与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相关; CA125:CA125在乳腺癌中也可能会升高,尽管它更常见于卵巢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某些乳腺癌中过表达,与疾病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关。HER2的状态还可以指导是否使用特定的HER2靶向治疗;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ER和RP的状态有助于确定乳腺癌的亚型,以及患者是否可能从激素治疗中获益。 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指标;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 膀胱癌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包含尿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t,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等多种尿液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协助膀胱癌的诊断。因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尚无能取代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尿肿瘤标志物。 子宫内膜、卵巢癌 CA125:是卵巢癌中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在浆液性癌中,CA125也可用于监测疗效和疾病复发; 人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高于CA125。HE4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及绝经状态的影响,且在绝经前人群中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优于CA125; ROMA指数:ROMA指数结合了CA125和HE4的血清浓度以及患者的绝经状态,用于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中升高; AFP:AFP通常与卵黄囊瘤、胚胎癌和未成熟畸胎瘤相关,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 CEA:在胃肠道转移性卵巢癌中升高。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然而,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癌胚抗原(CEA):可以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包括食管癌。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但也可能与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相关。 肾癌 M2肾丙酮酸激酶(M2-PK):主要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对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一种肾癌标志物; 组织多肽抗原(TPA):虽然不是特异性的肾癌标志物,但可以作为监测肾癌病情的一种指标; 脂类相关唾液酸(LASA):作为肾癌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有助于肾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PSA以游离形式(fPSA)和总PSA(tPSA)存在。临床上,PSA检测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 前列腺癌抗原3(PCA3):PCA3是一种非蛋白编码RNA,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其水平较PSA更具有特异性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是前列腺癌细胞中过表达的一种酶,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甲状腺肿瘤 降钙素(Ctn):为甲状腺髓样癌血清检测标志物; 甲状腺球蛋白(Tg):可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血清检测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与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诊断及临床进展存在相关性。
丁凡 2024-06-01阅读量1946
病请描述: 娟娟,34岁,因月经稀发1年于2020年8月就诊。患者2015年因工作压力猛增,经常熬夜,一年体重增加18斤。2016和2018年有两次自然流产,分别发生于孕6周和孕8周且当时B超均未见胚芽。2019年起月经稀发,周期3-10天/45-70天。且未避孕1年未孕。 体格检查:体重指数BMI31.25,痤疮重,结合性激素,胰岛素释放式实验,血脂和B超检查,给她的诊断为PCOS伴高雄血症,糖耐量减退(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复发性流产。因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给予她全套的免疫和血凝方面的检查,却未发现其他异常。 给予复发口服避孕药降雄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嘱患者同时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肥。三个周期后复查:患者体重减轻5斤。性激素结果显示雄激素水平正常;复查胰岛素释放实验:2小时血糖7.9mmol/ml(正常值上限为7.8mmol/ml),提示仍存在糖耐量减退。告知患者备孕后自然流产风险高,但因患者坚决要求促排,嘱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同时给予促排。在第二次促排后,停经29天,患者自测早孕试纸(+),验血BHCG1584mIu/ml,孕酮8ng/ml,给予地屈孕酮10mgbidpo保胎。停经49天B超示孕7周左右,见胎心,患者欣喜若狂。停经59天见红,给予地屈孕酮10mgtidpo无效,1周复查B超示胎心消失。胚胎染色体检查为16号-三体(引起孕早期自然流产常见的胚胎染色体疾病)。 因前后经历了3次不良妊娠,患者痛下决心减肥,给予患者规范的身体成分管理:控制总热量,进行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继续给予复方口服避孕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3个月,同时加用奥利司他降血脂。 3个月一晃又过去了,患者体重又减轻15斤,血脂恢复正常,2小时血糖7.5mmol/ml,但仍有胰岛素抵抗。由于体重控制良好,糖耐量问题已纠正,嘱患者停药后第1个周期自然备孕,第1个月经周期:持续了40天,且基础体温为双相,但受孕未成功。第2个周期进行促排治疗。卵泡发育成熟,但受孕仍未成功。第3个周期促排治疗同前,停经31天自测早孕试纸(+),验血BHCG2715mIu/ml,孕酮19ng/ml。嘱继续控制饮食,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停经47天B超见胎心搏动,孕16周无创DNA检查未见胎儿染色体异常。孕24周妊娠糖尿病筛查阴性。孕38周顺产一健康女婴,体重3500g 肥胖女性的糖和胰岛素代谢异常不仅可能影响卵泡发育,还会降低排卵质量。另外,糖和胰岛素代谢异常会影响血凝系统,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受精卵着床困难和自然流产。因此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辅助生育,肥胖女性妊娠后自然流产的风险均增加。 该患者的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元凶就是肥胖。那么超重和肥胖的妹子在备孕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无论月经是否规律,均建议孕前减重至少5%。 2、如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先用药控制雄激素至正常范围;如果有糖耐量异常者,尽量纠正后再备孕,否则孕后自然流产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极高。 3、备孕时继续控制体重,有胰岛素抵抗者可继续服用胰岛素增敏剂。 自主减肥不理想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身体成分管理:即科学饮食和运动相结合,达到即降脂又增肌的效果。
王哲蔚 2024-05-08阅读量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