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心脏病 > 内容

心脏病内容

脑心综合征

病请描述:        脑心综合征是指各种急性脑部病变(卒中、癫痫、外伤等)累及丘脑下部、脑干和自主神经系统,继发心脏损害,其主要表现包括心电图复极改变、心律失常、心衰、心肌酶活性升高及心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随着脑病的好转,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亦随之恢复。脑心综合征不包括脑病发生前已经存在心脏疾病。        1954年Bruch首次报告了一组急性卒中患者出现了心电图异常。1987年Samuels提出卒中后脑源性心脏损害由交感超载导致的假说,卒中(尤以脑出血为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通过激活钙离子使心肌纤维异常收缩,甚至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异常升高。卒中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在60%以上,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突出。        心电图异常多在发病后12小时~2天内出现,心律失常大多在2~7天内消失,波形异常可持续1~2周,甚至长达1月。        卒中后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来自于心脏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复极改变,使易损期增加,而在易损期出现的早搏更可能导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可能是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初1个月内易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律失常常影响心脏功能,脑灌注减少,进而加重原发脑损伤,影响患者预后。        神经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显示,岛叶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高级中枢,岛叶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压、心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动主要由右侧岛叶调节,而副交感神经活动主要由左侧岛叶支配。岛叶与边缘系统、下丘脑等部位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脑源性猝死中起关键作用。动物研究发现,通过增加交感神经的活动或注入过量儿茶酚胺可出现极其相似的心肌病理改变,而beta阻滞剂可阻止这种变化。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心内神经末梢而非血管分布,离心内神经末梢越远病变越轻,提示卒中后的心脏改变为神经源性。有趣的是,与右利手患者比较,左利手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较低。笔者曾诊治1例左侧岛叶栓塞患者,心电图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历时6周左右最终恢复正常。        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改善心肌损害的根本措施、倍他乐克、ACEI、安体舒通或可改善预后。笔者曾收治同时出现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3例,预后极差,生存期多在4周内。 参考文献略

钱云 2016-08-04阅读量7827

引起猝死的十大恶习

病请描述: 1、闹市锻炼        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易引发供血不足,这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若选择锻炼,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环境较为清静和空气较为清新的地段进行。 2、用力解大便        大便时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内血压会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所以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该避免大便时的突然发力,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3、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液循环减缓,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4、大量喝酒或咖啡        酒精和咖啡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对于长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衰。 5、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心情抑郁的人睡眠质量通常会很差,此时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健康非常不利。 6、暴饮暴食        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因此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会大幅度减少。所以,对于本身供血不足的患者而言,一顿饱餐很容易诱发心梗、脑梗。 7、纵欲过度        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也会要命。在过度兴奋时,心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脏病。 8、吸食毒品        据统计,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9、吸烟或被动吸烟        长期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10、吃得太咸、太甜        “口味重”不仅会升高血压,同时还会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张定国 2016-07-10阅读量9313

治疗方法 | 推拿不当竟至截...

病请描述: 导语:很多人遇到颈肩酸胀,总是会想到去推拿店做个推拿。推拿按摩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因而多数人推拿后确实会有效果。但是我们又经常在各大新闻媒体看到因推拿不当而差点导致高位截瘫的消息,很多颈椎病患者因此对推拿望而却步。 那么颈椎病究竟能否推拿呢? 一、不是所有类型的颈椎病都适合推拿 推拿有助于整复移位,使因筋骨异位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而造成疼痛、酸胀、麻木以及感觉异常的症状有所减退;还可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的目的。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但是并非所有颈椎病都适合推拿。 对于不适合推拿的颈椎病类型,如果推拿手法不当,还可加重原有的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能使脊髓受到短暂的剧烈撞击,造成病人的即刻瘫痪。新闻中报道的推拿导致截瘫多数是这个原因。 二、这几种情况不能进行推拿 1.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严重畸形、环枢椎发育畸形; 2.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及有严重心脏病、老年性骨质疏松; 3.颈椎严重骨质增生或椎体间有骨桥形成; 4.颈椎椎管严重狭窄及椎间孔明显狭窄; 5.颈部有急慢性炎症、粘连性蛛网膜炎或脊髓变性; 6.骨、关节、椎管及软组织内有结核、肿瘤等病变; 7.化脓性感染疾患如化脓性脊柱炎、硬膜外脓肿、化脓性肩关节炎、颈肩部有峰窝组织炎、脓肿及皮肤有痈、疖、毛囊炎; 8.鼻咽部炎症、上呼吸道感染; 9.颈椎病诊断不明。 小编提醒:如果你有颈肩酸痛的情况,千万不要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推拿,一定要先上医院检查确诊,了解自己属于哪种颈椎病,再听取医生建议,决定能否进行推拿,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05阅读量4388

晨起一杯淡盐水排毒养颜?

病请描述: “早晨起来喝一杯淡盐水排毒养颜”,不知道这样的谣言误导了多少人。颜值有没有提高不一定,血压倒是有可能升高。这是为什么呢? 一、身体不需要那么多盐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对盐的需求量很小,每日仅需4~6克,日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只有在大量出汗或有其他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饮用淡盐水。 有时为了口腔消毒,或缓解咽喉肿痛时,用淡盐水漱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些与饮用淡盐水不是一回事,因此晨起空腹喝淡盐水也一样没有必要。 二、有血压升高的风险 关于“淡盐水”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口感很咸,如果把浓度降低为0.2%,也就是500毫升水中加入1克盐,人们从口感上能够接受,但当天再吃其他食物盐分超标的几率增加。如果每天坚持饮用,可能带来血压的升高。 三、高血压患者不宜 高血压病人或伴有高血压的其他疾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增加盐的摄入量还可能增高血压,导致病情波动。 比如心脏病患者,由于晨起是一天中血粘稠度最高的时候,血压也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间段也是病情波动的最危险时期。如果长期晨起喝淡盐水,无疑会促使血压增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病变。 微医提醒:建议大家清晨第一杯水选择新鲜白开水,既能补充人体代谢所需水分,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利于尿液的排出。而且,白开水中含有钙镁等元素,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6-07-05阅读量3.0万

多吃黄豆降低心血管发病率

病请描述: 豆类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一直被当做养颜又养生的食物。黄豆是大豆的一种,这种看上去平凡的食物,却有着不平凡的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这主要和黄豆的成分相关。 1.亚油酸 黄豆除含大量蛋白质外,还含有脂肪酸、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等多种物质。 大豆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90%,其中亚油酸占绝大部分。亚油酸作为不饱和的必需脂肪酸,对心血管有重要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磷脂中亚油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缺乏,因此补充饮食中的亚油酸含量,可能对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2.微量元素 黄豆中含有Ca、Mg、Fe、Zn、Cu等多种微量元素,补充Cu、Fe、Mg等微量元素可以降低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3.异黄酮 天然大豆富含大豆异黄酮,在生物体内发挥弱的雌激素活性,因此可改善雌激素撤离后的血脂代谢,从而产生冠心病的防治作用;血管平滑肌上有雌激素受体,植物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参与血管损伤的保护机制。 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都与过度的分子氧化有关。异黄酮可以阻断体内过氧化物对血管平滑肌DNA的氧化损伤。 虽然黄豆是不错的保健食材,但是,有人会说:黄豆吃多了,容易胀气。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可以免除胀气的苦恼。 【大麦玉米黄豆饭】 先将黄豆用热水泡4小时以上,再换水烹煮。这样可以将黄豆中容易产生气体的棉籽糖溶解出来,免除肚子胀气的烦恼。 *本文原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丁春华 主任医师,由微医整理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6-07-05阅读量2179

黄豆也可保护你的小心脏!

病请描述: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一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心脏问题也日趋严重。各种护心药物、护心理疗层出不穷,但这些价格不菲的质量方式和治疗药物往往对人体其他部分的也有着伤害。其实,微医邀请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心律失常专科 主任医师 丁春华专家 认为:最好的护心食物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它们不一定是昂贵的价格。  黄大豆,通称黄豆,即大豆的一种,作为广为普及的粮食作物,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是一种富含植物蛋白质的作物。1. 黄豆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黄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作物,常用于各种豆制品、豆油、酿造酱油等食物的制备,同时也是蛋白质提取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市售栽培大豆的粗蛋白质含量可高达42.62%,通过检测发现,大豆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2. 黄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黄豆除含大量蛋白质外,还含有脂肪酸、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等多种物质。黄豆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有益处  大豆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  ~90%,其中亚油酸占绝大部分。亚油酸作为不饱和的必需脂肪酸,对心血管有重要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磷脂中亚油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缺乏,因此补充饮食中的亚油酸含量,可能对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减少血管阻力  此外,黄豆中含有钙、镁、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补充铜、铁、镁等微量元素可以降低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天然大豆富含异黄体酮,可改善血脂代谢  天然大豆富含大豆异黄酮,在生物体内发挥弱的雌激素活性,因此可改善雌激素撤离后的血脂代谢,从而产生冠心病的防治作用;血管平滑肌上有雌激素受体,植物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参与血管损伤的保护机制。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都与过度的分子氧化有关。研究表明,异黄酮可以阻断体内过氧化物对血管平滑肌DNA的氧化损伤。 3. 黄豆多食易胃肠胀气。  黄豆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似乎是不错的保健食材。然而有人说,黄豆吃多了,容易腹胀,这也是真的么?《本草纲目》中提及黄豆:"多食壅气、生痰、动嗽”,针对于此,黄宫绣《本草求真》中有较精到的论述:"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别耳。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矣。”所以,黄豆不可多吃,也应注意其食用方法。  4.饮食推荐——大麦玉米黄豆饭  煎煮要点:可先将黄豆用热水泡4小时以上,再换水烹煮。  这样可以将黄豆中容易产生气体的棉籽糖族糖类溶解出来,以免造成肚子胀气。专家简介:    丁春华  医生个人微站>> 专家团队主页>> (关注他)  丁春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心律失常专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 心律失常(心跳缓慢或过快、不齐、早搏、间歇)、心力衰竭和晕厥(头晕、晕倒)的诊治,导管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本文发表于丁春华专家的微医个人网站  感谢丁春华专家的权威医学科普微医出品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如果您是医生,也想发布文章,请点击 发布指南>>  

健康资讯 2016-01-04阅读量6472

严重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

病请描述:       虽然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性猝死不可预测,但也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重心律失常,无论是快速性还是缓慢性心律失常,一般都是由于病人本身就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可减少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另外严重贫血、甲亢、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也可以使得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因此对这类患者必须首先进行上述疾病的治疗。        定期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应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危险因素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要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液生化等检查。通过上述相关检查,可发现一些线索,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        预防诱发因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焦虑、忧郁、激动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避免过喜、过悲和过怒。②生活要有规律性,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③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④戒烟限酒,清淡饮食。        应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个植入到体内随时跟随病人的除颤仪,它可以24小时监测病人心脏跳动情况,如果病人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它会作为医生会去看需不需要除颤,如果需要除颤的话就会立刻提供治疗。近年来的许许多多临床研究证实,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大大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死亡率。

李小荣 2015-11-15阅读量1.3万

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

病请描述:(1)快速性严重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①立即终止正在发作的心律失常;②积极预防严重心律失常复发要用药物和非药物如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③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纠正和预防诱发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室性心动过速:①如果病人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低血压、黑矇、晕厥、抽搐、口吐白沫和大小便失禁,则要立即行电击复律终止心律失常发作。电除颤和电击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不能预防再次发作。②如果心动过速发作时病人情况稳定,可先行药物治疗,如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终止心动过速。③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再复发,应给予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应用导管消融治疗,以试图根治心动过速。④治疗原发心脏病,补充钾盐,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心室扑动与室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QT间期正常者可考虑同时静脉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如若心房颤动发作时伴快速的心房激动经旁路前传,可引起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因此立即静脉给予普罗帕酮或电击除颤治疗。为了根治该心律失常,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 (2)缓慢性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对于不可逆原因的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结传导阻滞以及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人,体内植入起搏器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这类患者不愿意接受起搏器治疗,总希望应用药物治疗,必须强调,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其不能防止这类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性猝死。        其他治疗包括:①心脏病因治疗,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②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改善心功能治疗;③纠正相关诱发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停用相关影响心率的药物等。

李小荣 2015-11-15阅读量1.4万

严重心律失常

病请描述:严重心律失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快速性严重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这类心律失常非常严重,发生时心跳频率可在200次/分以上,尤其是心室颤动如不及时救治,3~5分钟内患者就可能会将死亡。        第二大类:缓慢性严重心律失常。主要包括严重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结传导阻滞,后者常为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结传导阻滞。这类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跳速度一般小于50次/分,甚至在40次/分以下。由于缓慢的心率,心脏跳动打出的血远远不能满足全身各脏器的需要,尤其是大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过慢心跳病人就会出现抽搐、晕厥,不积极纠正会致病人死亡。        无论是快速性严重心律失常还是缓慢性严重心律失常,一般都是由于病人本身就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和重症心肌炎等。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其心脏结构正常,但可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症、Brugada综合症等,这些患者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李小荣 2015-11-15阅读量1.1万

大肠癌的饮食与化学预防

病请描述: (一)饮食干预 1、高纤维饮食预防结肠癌 Hill复习58篇流行病学文献发现高纤维饮食与结直肠癌危险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谷类食物对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保护作用。通过13项结肠、直肠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现膳食纤维对这类癌症确有预防作用,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的发病率也有明显降低作用。但Fuchs的研究不支持以上观点,在对88 000名护士进行长达16年的观察,并未发现纤维对结肠癌或息肉的有预防作用;一项16500名男士参加的前瞻性研究也未发现纤维(整体、谷类和蔬菜)与腺瘤之间的相关性,水果纤维的摄入可使腺瘤危险性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随机介入试验亦不支持纤维对结直肠腺瘤发生的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仅蔬菜中的纤维素对结肠直肠癌有保护作用,而谷物纤维与两种癌症的危险性无关,甚而使之增高,可溶性蔬菜纤维对大便重量和稀释度几乎无影响,但可溶性纤维在大肠中能够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包括丁酸酯,似能促进细胞分化并降低肠癌的发生。[1,8] 2、肉类  流行病学研究推荐减少西方饮食中红色肉类的摄入可能会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降低。某些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红色肉类或脂肪摄入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高温煮食时形成的杂环胺,杂环胺对动物有致癌作用,在人类形成DNA加合物。但在瑞典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未能显示杂环胺摄入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危险性可能是由代谢杂环胺的酶所介导。这些酶中有两个存在基因多态性:CYP1 A2(细胞色素酶p4501 A2)催化N-氧化,NAT2(N-乙酰转移酶2型)催化N-和O-乙酰化。有证据提示,结直肠癌危险性在快速乙酰化者中增高。 3、牛奶 牛奶是营养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肉民族的土耳其人常食用牛奶及奶酪制品,罹患大肠癌的比例偏低。实验证明牛奶与抑制癌症有直接的关系,在两组实验室鼠身上注入致癌素后,未食用牛奶一组的癌细胞成长速度为食用牛奶一组的两倍。牛奶中的亚麻油酸蛋白质及乳清蛋白酵素等多种成份,具有抑制癌细胞发生及肿瘤成长的作用,此外,牛奶中所含的抗氧化维生素、维他命A、D及胡萝卜素等维生素,也有防止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4、葡萄酒能降低结肠癌危险  许多美国人已经每天喝一杯葡萄酒来降低心脏病的危险,现在有一项新研究报告说,喝葡萄酒也能降低结肠癌的危险。研究人员认为,喝葡萄酒有助于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但喝其他酒如啤酒和伏特加就没有这种防护功能。饮葡萄酒者仅有4.5%的人产生息肉,喝啤酒的人三倍高于这个数字,不饮酒的人两倍高于这个数字。 (二)结肠癌化学预防 自50年代中期以来,化学防癌在寻找预防或终止致癌过程的食物或药物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化学预防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有:1)逆转异常的分化(如异型增生性病变);2)抑制细胞的复制和增生;3)诱导细胞凋亡;4)防止致癌剂的代谢性激活或阻断致癌剂与DNA的结合;5)抗血管生成,预防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等。目前正在临床进行试验的化学防癌制剂可分为两大类:1)恶变阻滞剂:其作用是在基因突变前后阻止细胞的恶性转化或过度增生,属于这一类的有Oltipraz、维生索E、钙、阿司匹林等非固醇类抗炎剂(NSAlDs),二氟甲墓鸟氨酸(DF-MO),及Finasteride等;2)分化或凋亡诱导剂:其作用是诱导已转化的细胞分化,回复到正常非癌性状态,或诱导其发生凋亡。属于这一类的有维甲类,N—(4—苯基)维甲酰胺(4—HPR或Femetinide)及NSAIDs等。 1、叶酸  叶酸是核苷酸合成和DNA甲基化所必需的,其缺乏将导致DNA合成、甲基化和修复的失当,从而导致结直肠癌变。有证据表明,叶酸摄入不足将增加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补充叶酸可降低危险性[6]。 2、维生素D/钙 随着维生素D对结直肠肿瘤抑制增殖,促进分化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将维生素D作为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或治疗药物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但维生素D过多摄入引起的毒性反应,尤其是高钙血症及其严重后果限制了其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外对维生素D合成衍生物展开研究,希望获得既能有效抑制癌症又不引起高钙血症的药物。维生素D合成衍生物Calcipotriol(MC903)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上皮的CCPR达62%而不会引起高血钙与高尿钙,另一种合成衍生物DD003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在AOM诱导大鼠结肠肿瘤模型中,饲以衍生物R024-5531,发癌率显著下降而且其血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衍生物OTC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Shabahang对HT-29与SW620两个结肠癌株给予多种维生素D衍生物,结果VDR表达很低的SW620细胞对试验的多种衍生物不敏感,不出现增殖受抑,作者认为维生素D只对VDR表达较高的结直肠癌才有较好的促分化、抑增殖反应。 3、维生素C和E  维生素C和E被认为具有抗氧化特性,可用于肿瘤预防。维生素C有安全和很易得道的优点,但大型临床试验未发现维生素C和E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益。 4、食物中提取的化学预防剂 许多自柑桔产品、亚洲食物及香料中提取的新化合物在临床前期研究中显示有化学预防作用。1)姜黄色素: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明显的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活性;体外研究显示可使大肠癌细胞株HT-29和HCT-15的增殖显著减低并呈剂量依赖性;2)紫苏醇:存在于柑橘类、熏衣草和薄荷中,饮食中添加可显著降低实验动物肿瘤的发生;3)另一种柑橘提取物橙皮油素可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结肠肿瘤的发生[10]。 总之,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已肯定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寻找发现对人类特异的结肠致癌物,进一步阐明膳食结构和某些特殊饮食习惯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由于先前的研究结果大多来自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因而得出的结论不明确,甚至出现了相互矛盾现象,今后可重点进行实验室研究以便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和澄清。由于膳食结构和某些特殊饮食习惯并不像致癌物作用那样强烈,在短期内,甚至整个动物生命周期内都可能诱导不出肿瘤,因此采用转基因动物(特殊代谢类型)来进行这样的试验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开发食物中非营养素,为大肠癌的化学预防提供高效、无毒的化学预防剂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重点。

周主青 2015-06-16阅读量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