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心电图到底有啥用呀?为啥老百姓觉得不准,可是一到医院,就得查个心电图呢?为啥不直接整一个心脏彩超呢,那不是更准吗? 心电图当然有用处,但是得会用。第一是什么,就是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可是要抢救心肌梗死,必须先诊断清楚。心电图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重要,甚至是一定程度上无可替代的一种检查。最关键心电图它快速,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检查。所以心电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相对比较准确的诊断心肌梗死。第二呢就是心律失常。什么心慌、心悸、眼前发黑、晕厥、乏力等等,当我们怀疑心律失常的时候,怀疑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心跳太乱,早搏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心电图来协助诊断。有人说啦,那为啥我每次做那个心电图都做不出来?心电图它也不是完美的,它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一般是需要发病的时候马上做,这时候才能做出来。如果说症状消失了才去做,或者说没有症状的时候去做心电图,大部分是做不出来的。那问题又来了,我没有症状,为啥还让我去做一个心电图,这不是浪费吗?为什么呢?一方面,极少数人有时候症状不典型,或者即使犯病了,表现不典型,但是去做心电图就能做出来,也需要做心电图。再说了,不难受的时候去做一份心电图,这叫基础心电图,也就是所谓的你正常时候的一份心电图。举个例子吧,你原来从来没有做过心电图,最近不舒服,结果一做心电图,ST段压低了,T波倒置了,就是大家总说的ST-T改变了。那这个时候到底是不是冠心病,是不是心肌缺血呢?如果你之前有一份基础心电图,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平时做的心电图。那我们对比一下,和之前一样,与基础心电图一样,那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冠心病。那么,和之前不一样,那就要考虑冠心病。但是如果你从来没有做过心电图,那这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准确判断这个ST-T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改变。所以,心电图不仅仅能帮助我们诊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平时做一份心电图作为一手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有人还会说,那我难受的时候做不行吗,我刚说了难受的时候,有的很典型,有的不典型,只能通过和之前的心电图进行对比,我们才能去判断出来。可是你之前没有做过心电图,我们怎么对比啊?所以,有心脏病的病史,或者有心脏不舒服的人,一定要保存好之前的心电图。因为,有之前的做一个对比,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心脏状况,到底有没有问题。每次去看心脏的时候啊,一定记得带着之前的心电图,这是一手资料。 有人说太麻烦啦,你直接给我做个心脏彩超不是更省事吗?当然不行。因为心脏彩超检查的是心脏的瓣膜、心肌心脏的大小功能,并不能检查心脏的跳动,并不能看到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停顿,和心脏的血管是否通畅。关于心电图,你听明白了吗,如果还有疑问,记着多看看我们的相关医学科普文章。(本文版权归北京医院心内科李明洲所有)
李明洲 2025-01-23阅读量1144
病请描述:杨女士,48岁,浙江湖州人,8年前出现活动能力下降,外院检查发现二尖瓣增厚(具体不详),之后药物治疗。2个月前,杨女士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气短,要求老公带其看病。经百度检索后,来到上海郊区一家民营医院心外科住院,住院期间突发意识不清,左侧肢体偏瘫。马上从这家医院出院,120送到另一家医院神经内科,急诊介入手术取栓。幸好抢救及时,无明显后遗症。经过1个月的康复,最后杨女士决定来我们医院手术治疗。经过术前检查,发现杨女士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由于没有及时治疗,继发了左心房增大、房颤、三尖瓣反流等。根据中国专家共识,二尖瓣口低于1.5cm2即需要手术,而杨女士的二尖瓣口只有0.7cm2。最佳手术时机是在出现房颤、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功能下降前手术,这样远期效果更好。近期,不管是实际工作中,还是线上问诊中,碰到多例心脏瓣膜病导致脑梗的病例,脑梗的致残率很高,而心脏瓣膜病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应在脑梗前积极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步升 2025-01-22阅读量1384
病请描述:胃镜检查已经成为体检筛查、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式,虽然学习胃镜检查的操作不难,但是想要做的准确、全面确实需要相当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目前推荐无痛胃镜检查,被检查者可以拥有良好的体验和配合度,医生可以全面、细致的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并对可能的病变做进一步精准的检查和判断。一、检查前准备(一)饮食准备一般都是上午检查,头一天吃完晚饭后就不能再进食,至少禁食6小时以上,做之前3小时禁水。(二)药物准备降压药:每天需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检查当天早上可用少量水送服,按正常剂量服药。降糖药及胰岛素:需暂停服用一次,待检查结束后再继续用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至少提前一周停止服药。黏液祛除剂及祛泡剂:检查前10-15分钟口服,以清除胃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胃部视野,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三)其他准备活动假牙:佩戴活动假牙的患者,检查前需摘下假牙。告知身体状况: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以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心理准备:避免焦虑、恐惧,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二、无痛胃镜(一)麻醉方式无痛胃镜是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通过静脉麻醉,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完全没有痛苦和感觉。(二)麻醉优点舒适度高: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在睡觉,不会感到恶心、呕吐等不适。损伤较小:由于患者不会因恶心而产生不适反应,镜子造成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观察更清晰:患者不会因不适而影响胃部的舒展,医生能够更清晰、仔细地观察胃部情况。三、检查过程(一)进镜观察顺序下咽部:进镜后首先观察下咽部,查看有无异常病变。食管:继续进镜观察食管,注意食管的黏膜情况,有无狭窄、溃疡、肿瘤等。贲门:观察贲门的形态、有无松弛或狭窄等情况。胃体:依次观察胃体下部、中上部的大弯、前壁及后壁。其中后壁是相对观察薄弱区域,可采取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胃窦:观察胃窦的黏膜情况,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幽门:查看幽门的形态、有无狭窄或闭锁不全等情况。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观察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情况,有无溃疡、肿瘤等病变。(二)退镜观察顺序十二指肠降部、球部:退镜时再次观察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确保无遗漏。胃窦、胃角:仔细观察胃窦和胃角的黏膜,有无病变。胃体(小弯、后壁):观察胃体小弯和后壁,注意有无异常。胃底:观察胃底的黏膜情况,有无病变。贲门:再次观察贲门,确保无遗漏。胃体(正镜前壁、大弯):最后观察胃体正镜前壁和大弯,完成整个胃腔的观察。(三)观察要点黏膜颜色:正常胃黏膜呈橘红色,若出现苍白、发红、花斑等颜色改变,可能提示病变。黏膜形态:观察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水肿、糜烂、溃疡、结节、息肉等。血管纹理:正常胃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若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可能提示病变。蠕动情况:观察胃的蠕动是否正常,有无痉挛或蠕动减弱等情况。(四)容易遗漏的部位及原因胃体后壁:由于其位置较隐蔽,且在正镜观察时不易直接看到,容易被遗漏。需采取特殊操作手法,如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才能清晰观察到。胃底穹窿部:胃底穹窿部位置较深,且形状不规则,容易被忽视。检查时需充分充气,使胃底充分展开,同时变换角度仔细观察。食管上段:在进镜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快速通过食管上段,导致漏诊。检查时需缓慢进镜,仔细观察食管上段的黏膜情况。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位置较深,且与胰头相邻,容易被遮挡。需调整镜身角度,充分暴露该部位,仔细观察。四、诊断方法(一)放大观察在发现可疑病变后,可使用放大内镜对病变进行放大观察,放大倍数可达数十倍乃至100倍,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表面的微细结构,如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早期胃癌。(二)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需取组织送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癌、癌的分化程度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五、检查目的(一)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癌的金标准,通过仔细观察下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结合染色、放大观察等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如早期胃癌、食管癌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二)诊断其他疾病除了发现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还可用于诊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六、检查后注意事项(一)休息检查后需安静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当日避免驾车及进行危险作业,以防因药物的残留作用导致意外。(二)饮食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2小时后可先试饮水,若无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食物,次日可恢复正常饮食。(三)观察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泽 2025-01-21阅读量1410
病请描述: 牙周病,作为口腔健康领域的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不少数人的生活质量。它不仅影响口腔美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症。因此,关于牙周病能否根治的问题,一直是患者和口腔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将深入探讨牙周病的本质、治疗方法以及实现“根治”的可能性。 一、牙周病的本质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类型,其核心问题在于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受到牙菌斑中细菌及其产物的长期刺激,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牙龈炎是牙周炎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而牙周炎则更为严重,涉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二、治疗牙周病的方法 1、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治(洗牙)、刮治和根面平整等,旨在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细菌对牙周组织的侵害。 2、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会开具抗生素或局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 3、牙周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牙周手术,以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 4、维护治疗:治疗后的长期维护至关重要,包括定期洁牙、复查,以及个人日常口腔卫生的持续管理。 三、“根治”牙周病的可能性 “根治”一词在医学领域往往意味着完全消除病因,永不复发。然而,就牙周病而言,由于其发病与口腔微生物环境、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要实现彻底的“根治”并不现实。但通过上述的综合治疗措施,特别是良好的日常维护,可以极大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达到临床上的“治愈”状态,即症状消失,牙周组织保持稳定。 四、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预防永远是优于治疗的最佳选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至少两次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章宁波 2025-01-09阅读量1420
病请描述: 牙周病,作为口腔健康的一大威胁,常常在不经意间侵袭我们的牙齿和牙龈,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甚至影响全身健康。了解牙周病的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牙周病的主要症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在刷牙、使用牙线或吃硬物时,如果发现牙龈有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正常情况下,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的,质地坚韧,不易出血。 二、牙龈红肿 牙龈红肿也是牙周病的典型表现。由于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刺激,牙龈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颜色变红、体积增大,有时还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三、口腔异味 牙周病会导致口腔内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在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内其他物质时会产生异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臭。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口气变得不那么清新,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 四、牙齿松动或移位 随着牙周病的发展,支持牙齿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会逐渐被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甚至移位。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五、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的深口袋,是牙周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袋子容易藏污纳垢,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一步加剧牙周组织的破坏。 六、牙齿敏感 牙周病导致的牙龈退缩可能会使牙齿根部暴露,这部分牙齿没有牙釉质的保护,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更加敏感,引起疼痛或不适。 七、咀嚼困难 随着牙周组织的持续破坏,牙齿的支持力减弱,咀嚼食物时会感到无力或疼痛,影响进食效率和营养吸收。 八、全身症状 虽然牙周病主要影响口腔健康,但研究表明,它还可能与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因此,长期忽视牙周病的治疗,可能会间接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日常的口腔清洁和维护: 1、定期刷牙:每天至少两次,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2、使用牙线:每天至少一次,彻底清洁牙缝,去除牙刷难以触及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3、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问题。 4、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酸食物的摄入,均衡饮食,有利于维护口腔健康。 5、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章宁波 2025-01-09阅读量1550
病请描述:心脏病患者不能运动吗? 心脏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运动,但确实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 在发病期或者有禁忌症时,一定要绝对静养,但平时稳定期可以适量运动,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患者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对心脏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以促进心脏健康。
赵欢欢 2024-12-12阅读量932
病请描述:没有“三高”就不会得心脏病? “三高”确实是心脏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即使没有“三高”,人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全面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是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有效途径。
赵欢欢 2024-12-12阅读量1165
病请描述: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心脏病并非老年人专属。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环境、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正逐渐侵蚀着心脏健康。三高等疾病的年轻化趋势,加之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心脏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年轻人要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通过定期体检、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赵欢欢 2024-12-12阅读量979
病请描述:午睡是缓解疲劳的有效方法,适当午睡可以获得如下益处:缓解疲劳、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减少焦虑、抑郁控制血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当下这个时节,在高温与湿度的双重夹击下,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堪,午后时分更是“打盹儿”的高峰期。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种赶不走的懒洋洋的感觉是正常的吗?午后“打盹儿”也是想睡多久就能睡多久吗?其实,如何睡午觉?何时睡?睡多久?也是很有讲究的。1、日间频繁午睡真的好吗?一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团队开展的包含358 451名受试者,随访11.16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从不午睡相比,有时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7%,脑卒中风险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9%。通常,与从不午睡相比,通常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12%,卒中风险增加24%,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0%。但因白天午睡对血压调节或脑卒中影响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发现。研究团队的专家强调,先前的研究提示,白天补觉无法弥补前一晚熬夜带来的健康危害,因此保护心血管最好的办法是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2、时间更长、更频繁的午睡有潜在风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的研究论文表明,在没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1203名参与者中,白天午睡时间越长,患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风险就越高,更频繁的小睡也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发生风险较高相关,与每天午睡少于一次(不经常午睡者)的参与者相比,每天午睡一次或不止一次(经常午睡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4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往往午睡的时间更长、更频繁。最重要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症的进展似乎加速了这种衰老效应,使午睡时间/频率的年度变化(增加)增加一倍或一倍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更长、更频繁的白天小睡与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的风险较高有关。3、实在困,必须午睡怎么办?韦尔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最佳午睡时长或是15-30分钟。午睡超过 30 分钟,患心律不齐的风险增加 90%。与午睡时间长的人相比,午睡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42%,午睡15-30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56%。且根据以上研究,睡眠世界小于60分钟,则没有显示与上述疾病有影响。因此,如果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又怕下午工作没有状态,中午可以休息15-30分钟,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同时,午睡时间也不宜过迟,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睡眠。4、如何正确午睡1)饭后不要立即午睡饭后午睡需谨慎,餐后血液多集中于胃部,导致血压有所下降,大脑氧气供应相对减少。若立即午睡,可能引发大脑供血不充分的问题。建议饭后进行适量活动10~20分钟,再考虑午休。2)选择正确的午睡姿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舒服地侧躺在躺椅上,双腿微曲,全身放松,慢慢入睡。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躺卧午睡的地方,那最好找个固定的座椅,屁股坐稳,双腿摆正。如果靠着椅子仰头睡,可以借助U型枕,垫在脖子上让脖子放松,也可以在腰部垫个抱枕不让腰部悬空。3)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大家可以通过使用遮光眼罩、防噪耳塞等助眠好物,来提高午睡质量。另外,午睡时应控制好室温,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4)午休后应该注意什么午休结束后,先慢慢站起来,做一些轻微的伸展或散步,可以帮助身体从休息状态转换到活跃状态,快速恢复精力,工作起来更有效率。5)不必强迫自己午睡不习惯午睡的人无需强迫自己午休,以免生物钟被打乱,进而可能感到更加疲劳和困倦。总的来说,根据我国调查研究显示,午睡为半小时左右为宜,且不建议餐后立即午睡,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如果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也不应该盲目改变,根据睡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目前看来,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依旧是保持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提醒药品是特殊商品,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危害,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参考资料:[1] Yang MJ, Zhang Z, Wang YJ, Li JC, Guo QL, Chen X, Wang E. Association of Nap Frequency With Hypertension or Ischemic Stroke Supported by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Predominantly Middle-Aged European Subjects. Hypertension. 2022 Sep;79(9);[2] Salari N, Moradi S, Bagheri R, Talebi S, Wong A, Babavaisi B, Kermani MAH, Hemati N. Daytime napping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Sleep Breath. 2023 Aug;27(4);[3] Li P, Gao L, Yu L, Zheng X, Ulsa MC, Yang HW, Gaba A, Yaffe K, Bennett DA, Buchman AS, Hu K, Leng Y.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Dement. 2023 Jan;19(1);[4] Swagpp,中午不睡,魂归床畔”?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午睡会导致高血压风险升高12%,且午睡不宜超过60分钟,梅斯医学,2024-06;[5] Milly,午睡习惯居然是天注定,睡多久最好?,梅斯医学,2021-03;[6] 刘彩玲, 想要解“夏乏”?快来get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广西疾控,2024-07;[7] 邵富叶, 打工人必备!Get 正确午睡姿势,告别越睡越累,郑州人民医院服务号,2022-08;[8] 中午不睡,下午必废?高质量午睡有讲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24-08.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2646
病请描述: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调研显示,成年人一生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睡眠障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睡不着,早醒等失眠。在心内科门诊常遇到来看心脏病的病人,主诉常常是头晕、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背痛等,问病史常有情绪低落、应激事件等,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失眠,所以很多医院心内科都开设“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双心同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第二类是睡得很沉,但是白天依然困倦不适,头痛头晕。这类患者睡眠时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SAHS是指睡眠时因上气道梗阻打呼噜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缺氧,一般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为异常,严重的每晚呼吸暂停的次数可达数百次。呼吸暂停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钟,甚至有的超过一分钟,由于长期夜间缺氧引起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SAHS可以说是一种源头性疾病,所以有打呼噜的人更应该重视。SAHS的人群发病率5~10%左右,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以阻塞型为主,占到90% 。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下巴短后缩)等,这些原因可导致咽喉腔变窄,呼吸不畅打鼾,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加重。另外儿童也有打鼾的情况,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致咽腔变窄,睡眠时张口呼吸,可导致牙齿排列紊乱,下颌位置变化,影响颜面部发育。综上所述,打呼噜可不能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科学诊治。科学诊治睡眠呼吸暂停首先任何睡眠障碍都应先看医生,经过科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要做睡眠呼吸监测,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状态和血氧,明确分型,确定为阻塞型后,应该在耳鼻喉科检查上气道的结构。所有打呼噜的人都应该检查,这个检查一般是到医院在检查室睡一夜,记录睡眠参数。目前也有便携的初筛方法,患者可以到医院佩戴检测设备回家睡觉,这样更接近自然睡眠,数据真实。给失眠者的建议对于失眠者而言,要睡好觉,注意以下几点:01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形成生物钟规律。02戒烟限酒,适当活动,但晚上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有氧运动。03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遮光,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04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睡好,要及时求助医生,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不要对这类药过分抵触,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毕竟长期失眠对身体的损害要远大于安眠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治疗方法需要检测后制定方案,平时要注意几点:01降低体重,减肥会改善部分症状。02晚上一定不要饮酒,会加重呼吸暂停和缺氧。03尽量侧卧睡眠,减轻呼吸道阻塞。04禁忌使用镇静药。05检查睡眠的同时,应该做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筛查。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