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溃疡 > 内容

溃疡内容

间质性膀胱炎,吃哪些东西可能...

病请描述:  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饮食。酸性饮料,咖啡,辛辣的食物,比如生的蒜、生辣椒、生洋葱;含钾高的食物,比如橘子、香蕉;酒精,等都是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应该避免的。有些患者对豆腐、苹果、甚至岁牛奶也有不适反应,因此,需要大家找出个性的不适食物,避免病情加重。   间质性膀胱炎都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阿米替林:有效率能达到60-90%,作用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5-羟色胺和去肾上激素再提取,抑制伤害感受器冲动。   西米替林:有效率74%,H2-受体阻滞剂,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   膀胱水扩张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治疗方法,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下点状出血或Hunner溃疡。根据膀胱镜检IC可分为溃疡型(Hunner溃疡)和非溃疡型,溃疡型表现为膀胱底或者侧壁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检出率大约10%。非溃疡型表现为水扩张后膀胱黏膜片状出血点,见于90%的患者。同时可以将膀胱的溃疡切除,配合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甲亚砜(DMSO)膀胱灌注   50%二甲亚砜膀胱灌注每周1-2次,主要作用是抗炎,主要是感觉神经阻滞和改变胶原反应。   透明质酸钠(西施泰)   40mg每周灌注1次,连续4周灌注有效率56%,连续12周灌注有效率71%,大部分患者关注8周即可,严重的患者就需要12周了。主要作用机制是修复黏膜GAG层,清除自由基。   膀胱注射肉毒素治疗   主要适用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有尿急,尿失禁,一次膀胱壁内注射100-200单位,3个月有效率79%,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和伤害感受器介质释放。   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目前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伴随的慢性疼痛中,SNM(膀胱起搏器)仍旧被当做是其他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选择。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IC/BPS,经过恰当的评估后可选择SNM。能够有效控制疼痛和尿频尿急的症状,能降低尿中APF及恢复HB-EGF水平。   每一种治疗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应该是越早越好。

李旭东 2025-01-13阅读量1191

静脉曲张皮肤发黑、溃烂,该怎...

病请描述:  双腿皮肤发黑、瘙痒,在家用艾草熏腿,结果皮肤状况恶化,破损流脓水,腿部肿胀两个多月不见好......  这是我近期接诊的一位74岁的老年患者的亲身经历,而且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冬季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造成局部皮肤营养不良,进而引发溃烂。而且冬天气候干燥,皮肤瘙痒的症状会加重,静脉曲张患者也容易因为抓挠,导致皮肤溃烂。  在从事血管外科的二十多年中,我碰到大量的静脉曲张患者,出现皮肤发黑、瘙痒、溃疡之后,都会“病急乱投医”,尝试各种口服药、外用药膏、喷剂乃至民间偏方,希望快点好起来,结果“越治越糟”。  为了避免情况发生,关于静脉溃烂治疗的4个误区及正确处理方法,大家必须要知道!  误区一:溃疡好了才能做静脉曲张手术  溃疡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如果明确溃疡是由于静脉曲张引起的,只有治疗了静脉曲张,溃疡才有机会彻底愈合。  误区二:对溃疡伤口进行“消毒"  大部分静脉溃疡不伴有感染。这类溃疡,做好痂皮和分泌物的清理后,往往需要良好的愈合“环境”。大部分的消毒药品过于“刺激”,可能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误区三:对伤口下“猛药”  溃疡表面在皮肤,病根在血管。不解决静脉曲张,使用各种口服药、外涂药膏,喷剂或者土方等,治疗溃疡,伤口通常“越治越糟”。  误区四:伤口需要植皮才能愈合  在解除静脉压力和做对伤口换药后,绝大部分的静脉溃疡会慢慢愈合。  当静脉压力未解除时,皮肤条件很难改善,植皮后成活的几率也会下降。  #下肢静脉曲张##USG腔内联合微创术#

钟若雷 2025-01-09阅读量1415

糖尿病足的危害是什么?

病请描述:糖尿病足给患者病人带来的痛苦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第一是症状方面的影响,糖尿病足患者病人一般都会出现下肢的感觉障碍症状,包括疼痛、发凉、烧灼感、麻木等,这些痛苦的感受,往往导致使得患者病人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因为疼痛而痛不欲生。第二是致残,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经久不愈不愈合,最后往往导致需要截肢,截肢以后其,他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会大幅度的下降。第三是致死。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一旦因为糖尿病足而发生了截肢,其他的5年生存率会大幅度的下降。

张黎 2025-01-09阅读量1231

高龄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炎伴有...

病请描述:  最近接待了一位老年静脉曲张患者,其双腿皮肤发黑并伴有溃疡。  老人曾尝试自行使用艾草熏腿,结果非但未见好转,反而使皮肤状况恶化,出现裂口,腿部肿胀两个多月不见好。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许多老年患者出现皮肤发黑、瘙痒、溃疡之后,都会“病急乱投医”,尝试各种口服药、外用药膏、喷剂乃至民间偏方,希望快点好起来,结果“越治越遭”。  对于静脉曲张引发的溃疡,单纯依靠换药一直不见好,这是因为皮肤病变仅是表象,其根源在于血管。  这种情况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先治疗静脉曲张,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再处理溃疡。  一般而言,在成功解除静脉压力后,配合正确且规律的伤口换药,大多数静脉溃疡会逐渐愈合。仅有极少数病情极为严重的溃疡,可能需要考虑植皮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钟若雷医生#

钟若雷 2025-01-09阅读量1139

治疗婴儿血管瘤,激光并非第一...

病请描述: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案愈发多样。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一儿童常见疾病时,往往会首先想到激光治疗。激光的确是一种治疗方法,但它并不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第一选择。那么,在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领域中,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皮肤科主任,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情况下选择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不是属于第一方案。         婴儿血管瘤,这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良性肿瘤。但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不少的困扰,比如外观的畸形、溃疡甚至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适当的干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光治疗因其迅速、高效的止血特性及较低的感染率被许多家长所熟知。它可以通过光热作用对血管瘤部位进行快速准确的热疗,进而促使血管瘤收缩,并帮助血管闭塞,以达到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的痛苦较小,许多家长也因此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         邓娟主任在这里向大家科普,尽管激光治疗有诸多优点,但它并不适合所有婴儿血管瘤患者。激光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血管瘤可能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其他问题。因此,在为孩子选择治疗方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血管瘤的类型和大小等因素。         对于婴幼儿来说,我们更推荐的是口服或外敷药物作为第一种治疗方法。这些药物通常具有促进血管瘤自然消退、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口服药物它们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或促进血管收缩来达到治疗效果。而外敷药物则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瘤部位,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         家长们也需注意,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即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并非对所有孩子都适用。因此,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年龄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婴儿血管瘤的治疗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我们应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邓娟 2025-01-02阅读量1909

60岁、70岁退休了静脉曲张...

病请描述:  如果60岁出头刚刚退休,这时候的静脉曲张,就已经处于一个中重度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腿上血管凸起很明显了,并且伴有酸胀感、沉重感,或者腿上皮肤色素沉着比较明显了,瘙痒开始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建议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很多老年朋友在这个年龄阶段,静脉瓣膜的功能会出现快速减退的问题,可能之前瓣膜处于半开半合的状态,还有一定的功能。但现在阻止血液反流的核心功能,它完全丧失了,就像一个弹簧片完全疲软了,这时候极易造成血液快速在腿部的淤积。  再加上60岁这个年纪也不太小了,穿戴弹力袜配合度都不是蛮高,可能因为穿戴的力度的原因,或者说是膝关节或者腰椎的压迫等等,不能坚持穿。  这个时候的静脉曲张,可能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还会出现皮肤变薄、发黑溃疡,甚至出现皮肤的溃烂,这个时候老烂腿就开始了。  如果比60岁这个年纪再大一点,比方说到了70岁以上,那运动锻炼的量会大大减少。活动量少了导致静脉曲张的血压,回到心脏的速度和助力减少了,  那血液淤滞在腿上程度越来越重,静脉血栓的风险也在开始增加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60岁还是70岁,未来还有好几十年的美好的退休生活等着去享受,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出现了并发症了吗,长期不管不顾的话,总有一天它会带来以上两个麻烦。  #湖南静脉曲张案例分享##云南静脉曲张案例对比#

钟若雷 2024-12-25阅读量1127

口腔黏膜病二三事

病请描述:口腔黏膜是指覆盖在口腔内的一层表皮,与身体其它器官组织相比,往往显得不太起眼,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也常常被忽略。近年来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日益增多,但由于接受的信息良莠不齐,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口腔黏膜疾病。因此,对口腔黏膜病的宣教迫在眉睫。本文将就口腔早癌筛查、口腔HPV感染相关疾病以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普。一、口腔早癌筛查以下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早癌筛查:患有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人群,如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苔藓样损害、红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口腔鳞状细胞癌复发筛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以及可能的癌症复发。长期吸烟、饮酒及咀嚼槟榔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患病风险及癌变几率。常用口腔早癌筛查技术包括自体荧光图像技术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这两项技术几乎不造成创伤,无疼痛、不出血、不造成肿胀,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进行,患者接受程度很高。自体荧光图像技术利用仪器发出特定波长可见光,激发人体自身的荧光基团,对病损进行检测,整个检查过程患者“不吃射线”,不打造影剂无需涂布荧光剂,并且能马上获得检查结果。从左至右:自体荧光检测仪器,自体荧光检查过程,右舌腹白斑,右舌腹白斑荧光照片,暗区提示可能存在的癌变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通过口腔细胞刷,获得脱落细胞,,检测细胞癌变的早期事件——DNA含量的变化。从左至右: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仪器,口腔细胞刷及保存液,口腔脱落细胞采样过程二、口腔HPV相关疾病宫颈HPV感染以及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被大众所熟悉。近年来,大众对口腔HPV感染的关注也日益增多,但很多老百姓对口腔HPV感染的认知存在大量盲区和误区。一般来说,健康人群无需进行常规口腔HPV检查。对于有相关暴露因素的高风险人群,有必要进行HPV筛查。口腔HPV筛查方法为通过口腔拭子刮取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行HPV分子检测,属于无创检查,无疼痛、不出血、不肿胀,能够明确是否有HPV感染以及感染的基因型。HPV病毒(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于明确有口腔HPV感染的患者,若无相应病损,则无需特殊处理,部分患者随着免疫状态的改变,感染情况也可能发生改变。对于有HPV感染且有相应病损,如乳头状瘤或尖锐湿疣等良性增生物,也仅需要对症处理,如对病损进行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走高,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都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引发口干、口腔黏膜发红,溃疡,糜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除口腔病损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还会引起一些系列不良后果。例如,口腔黏膜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引起患者全身营养不良,生活质量降低,无法耐受持续的抗肿瘤治疗;患者对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失去耐心和信心,导致抗肿瘤治疗治疗延迟、中断甚至停止,患者生存年限缩短;抗肿瘤治疗周期延长导致治疗成本提高,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如何对这类患者进行临床管理呢?抗肿瘤治疗前的口腔黏膜、牙齿及牙龈健康评估和预防性治疗,如洗牙、补牙、尖锐牙尖磨改、病牙拔除等,都能降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风险。大多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在抗肿瘤治疗结束后能逐渐痊愈,因此积极控制症状非常关键。目前的治疗以局部对症为主,全身治疗为辅。主要原则是控制口腔炎症,缓解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保持口腔清洁,防治多重感染;阻止口腔黏膜炎进一步恶化发展。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心理疏导,是确保抗肿瘤治疗有效进行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重要措施。发生这类口腔黏膜炎后,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口腔护理,餐后口腔清洁,用盐水漱口,注意是否有呼吸及吞咽困难,营养支持(必要时由营养师指定饮食计划,摄入流食或半流食,防止呛咳,必要时实施肠外营养治疗),评估疼痛程度,低能量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是一种对组织产生激活作用的治疗方法,可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提高痛阈、减少炎性渗出)等。后者包括积极补充B族维生素,局部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镇痛剂以及含漱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减轻黏膜水肿、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的作用,可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口腔软膏或贴片涂布或贴敷于溃疡处。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口腔真菌感染的风险,应控制其用量和时间。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可引发或加剧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在这类口腔黏膜炎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口腔黏膜病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积极、适度的心理干预。在接诊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口腔黏膜炎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完全可防、可治、可控,治疗结束后能痊愈;口腔黏膜病科医师应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面对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鼓励其坚持抗肿瘤治疗。施琳俊主任医师特需门诊(接受现场加号)时间及地点: 周三上午、周六下午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科西路1908号第九人民九院高科西路院区B栋1楼12号椅位门诊预约方式: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微自助-门诊预约

施琳俊 2024-12-25阅读量1912

我国的糖尿病足的现状如何?

病请描述:        关于糖尿病足的现状,其实有一组数字非常让人触目惊心:,在所有非外伤性的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到了一半以上;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以后;,而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是4%~10%;,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是20%;,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是35%。还有一组更恐怖的数字:大概有30%~8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

张黎 2024-12-25阅读量1020

从事血管外科20多年,揭秘静...

病请描述:  1、静脉曲张很简单,哪里做都一样?  静脉曲张看似一个简单的下肢血管疾病,但是每个人的病因不一样,制定什么样的手术方案,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及对血液动力学有足够深的理解。  如果医生手术量不够大,选择了不匹配的治疗方式,或者对于细节的把控不到位,就容易遗漏一些变异血管造成复发。  2、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方式  静脉曲张是有一个发展周期的,不是说今天不治,明天就会导致烂腿或者形成血栓。如果觉得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没有影响可以观察,选择恰当的时机治疗,但是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  比如有些静脉曲张患者,看到网络上一些宣传,于是在一些小诊所、医馆扎针放血,看似取得一个不错的短暂效果,实际上潜在一些风险。  因为扎针放血针孔处增加感染其它疾病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腿上局部感染和溃疡,且感染严重时可造成菌血症或者败血症等疾病,而且血液大量流失也会导致贫血和失血性休克;  3、静脉曲张,能不做尽量不做,太痛苦了!  传统的剥脱手术通过切除扩张的静脉,常会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美观,并且容易造成出血和神经损伤,术后还需要较长恢复期。许多接受过此类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往往会以此劝告他人。  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曲张手术理念不断进步,传统治疗概念也得到更新。例如,以前教科书上要求找到大隐静脉开口处的五大分支并结扎,而现在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结扎。  像现在做的联合微创,不需要在腿上做很多切口,术后只有针眼不会留下疤痕,大幅度提高了美观度、舒适度。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下肢静脉曲张钟若雷挂号#

钟若雷 2024-12-23阅读量1434

水扩张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

病请描述: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误诊率极高(大于90%),主要就是常规的检查查不出病因。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尿急、膀胱区或者骨盆区感到压力或者胀痛为主要症状。一般情况下,耻骨上疼痛伴有储尿期加重以及尿频症状,就需要怀疑该病的可能,同时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粘膜出血改变。   膀胱水扩张既是诊断又是治疗,其作用在于:   1、诊断:膀胱水扩张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治疗方法,扩张前膀胱镜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如:结石、肿瘤。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下点状出血或Hunner溃疡。根据膀胱镜检IC可分为溃疡型(Hunner溃疡)和非溃疡型,溃疡型表现为膀胱底或者侧壁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检出率大约10%。非溃疡型表现为水扩张后膀胱黏膜片状出血点,见于90%的患者。   2、同时治疗:在诊断出溃疡的同时,可以将膀胱的溃疡切除,起到治疗的目的。   3、为后期治疗提供时机:膀胱水扩张治疗后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康复,并为后期可能的灌注治疗提供治疗机会;   术后能改善患者疼痛、尿频等现象。   另外,还有膀胱灌注的方法(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为透明质酸钠,既往所用肝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疗效有限);骶神经调控疗法;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

李旭东 2024-12-23阅读量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