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历经漫长炎夏,身体消耗比较大,而适当的进补则有益于恢复体能并调节脏腑机能,不仅能解秋乏,还能为抵御寒冬做准备。不过秋季贴膘也是有讲究的,若是乱补、猛补、急补,不仅事与愿违还伤身。那么,立秋之后应该如何正确的贴秋膘呢?1.贴秋膘时需因人而异贴秋膘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营养过剩的人以及在夏季并未因热而少食的人,不需刻意进补贴膘,和平日一样即可,否则会因贴补太过诱发肥胖或其他疾病。而在夏季过度消耗体力,脾胃功能强,胃口好,平素体健,偏瘦的人则最适宜进补贴膘。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则宜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但以下四类人群进补贴膘时需特别注意:1)脾胃功能虚弱者:这类人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腹痛腹泻、面色萎黄,若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即“虚不受补”,这类人进补前要先调节脾胃功能,服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淮山药、小米等,再贴秋膘。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煎炒、嗜酒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嘈杂易饥、口臭、便秘、舌苔厚腻。这些人进补前需先清肠胃之火,可适当食苦寒泻热之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或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中药清胃火,待胃火退后再进补。3)老年人、儿童及女人: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多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的表现,故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滋腻的食物;儿童乃纯阳之体,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进补贴膘后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久之则会营养不良;女人的消耗量小,食量小,不宜大补。这三类人只能清补缓补,如进补时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症状,需停补,或者适当吃点山药、莲子、山楂、白萝卜,以消食健脾,再行进补贴膘。注意症状严重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4)“三高”病人或慢病患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肾病、痛风、肝病等,如不加限制的盲目进补,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加重,最好是缺什么补什么,注意适度营养即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2.贴膘进补宜适度、清补为主入秋后,有不少人仍按传统理念习俗“以肉贴膘”为主,经常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结果因贴补太过,运动不足,热量消耗过低,使体重增加,甚至导致肥胖,而肥胖可诱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痛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所以,贴秋膘时宜适度,并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平衡营养饮食,免得不懂养生“贴”出一身毛病。而本就肥胖或营养过剩的人,秋补时则需格外注意,首先需注意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冬瓜、竹笋、海带、薏米、蘑菇、赤小豆等;其次需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3.贴秋膘时宜滋阴润燥、清肺火秋天以燥邪为主,燥邪伤人常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故秋天应吃些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食品,如梨、藕、银耳、百合、山药、蜂蜜、橄榄等;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等。宜食清润甘酸的食物,甘味食物有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肺气、生津止渴作用,如扁豆、栗子、甘蔗、香蕉、苹果、葡萄石榴、山楂等。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通应,肺气盛于秋,长夏延续的湿热会导致肺火旺盛,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其突出表现是鼻干、鼻腔烘热、流鼻血、咽喉干痛、干咳少痰、口干等。所以,素体易上火之人,平时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少抽烟喝酒,少熬夜,以免耗伤阴精,加重虚火上炎。出现肺火症状时,若症状轻者,可用菊花、金银花、麦冬、罗汉果等甘寒生津之品做茶饮用,若症状较重,建议到医院就诊于中医科,并对症治疗。此外,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宜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除了上述需注意的事项,在贴秋膘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免食滞肠胃,毒素滞留于肠胃道。其次,需注意体质上不要虚实不分的乱补,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伤身。再次,需注意贵贱同食,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所以缺什么,补什么,而不应以贵贱分高低。*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9-04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最近,28岁的吴女士喜得贵子,家门添丁。本应一家人喜气洋洋,齐乐融融,可吴女士却整日眉头不展,坐立难安。原来,她生完孩子后就一直便秘,产后一个多月时,突然感觉肛门有刀割样疼痛,每次解完大便,便池上隐约有鲜红的血丝。起初她没在意,直到10多天后,疼痛愈发加剧,让她日常起居,行走活动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于是吴女士焦急地来到我院肛肠科门诊问诊求助。肛肠科王主任检查后说道:“您这是肛裂,是由于大便干硬,排便时用力过猛,损伤了肛管的皮肤导致,加之日常顾料孩子的过于辛苦,使肛管齿状线附近产生了炎症,使裂口难以愈合。”“肛裂又一般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急性发病时间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底深不齐,裂口边缘有瘢痕形成,并伴有肛乳头肥大和哨兵痔,严重者还可能并发肛周脓肿及肛痿。”王主任补充道,“好在你发现得及时,经过治疗后一定会得以改善。”那么,肛裂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它的症状有哪些呢?肛裂病人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和便血。疼痛表现为周期性——排便时,硬结的粪便使肛门有刀割样或灼热样疼痛,便后数又分钟缓解,随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又会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剧痛,致使患者坐立不安,疼痛难忍。而因肛门疼痛故不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干硬,排便时又会使肛裂进一步加重,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如此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恐惧排便的心理还会导致大便嵌塞。那么产后妈妈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肛裂?王主任建议:“首先切记产后饮食不要过于滋补,注意搭配,尤其对于平时有便秘的产妇,可以多食香蕉,黑木耳,黄瓜等粗纤维的蔬果,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若便秘问题仍没有改善,可辅助对哺乳无副作用的膳食纤维或乳果糖软化大便。软化大便后,选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或乳膏促进创面愈合,配合百多邦或金霉素眼膏预防感染。日常护理方面,不要用烫水、消毒清洁药水或湿纸巾清洁肛门,以免增加肛周皮肤的脆性导致肛门等皲裂。不要在排便后用自动冲水马桶清洗肛门,这样反而会导致肛周湿疹的发生。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会加快肛裂的恢复,照料孩子的同时,也应当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专家介绍:上海中医药⼤学附属岳阳中⻄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振宜医学博⼠、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师,擅长保守和⼿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愈合。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河路本部);周⼀下午(⻘海路特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喜得贵子,家门添丁,原本是一件全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可是产后突然发生的肛裂疾病却会使喜庆的气氛大打折扣,甚至严重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和哺乳。随手打开自己的医学网页一些患者的咨询,常常会跳出来相似的问题:“产后两个多月的时候突然是刀割的感觉很痛,便池上有血,这是肛裂吗?如何治疗?”“去年11月初生产,月子中有便秘现象,刚出月子就开始排便困难,有便血,开始时没在意,直到十多天后疼痛越发加剧才就医,医生诊断肛裂。这个病是否能治愈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肛裂,为什么产妇容易得肛裂呢?其实肛裂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问诊时患者会描述由排便而引起一阵烧灼样的肛门疼痛,便后可以缓解几分钟,随后再次疼痛并持续数小时。通常在擦拭大便时会发现还伴随少量的便血。由于解便的疼痛会导致反射性便秘。而专科医生通过检查肛门周围,拔开皮肤褶皱,通常是肛门的尾骨方向(后位)可以发现一个状如球拍,球拍柄向肛门内的缺损性溃疡,并暴露出少许内括约肌纤维。在女性患者,约有25%的患者可以出现靠近会阴部(前位)的肛裂,5%的患者出现前位和后位双重肛裂。由于产后激素水平的突然降低,肛裂在产妇中发生的比率高达9.1%—15%,常出现在产后的头两个月。产后肛裂有其特殊的症状:最常见的是前位肛裂伴随括约肌张力升高,患者因为便秘而导致肛裂的加重,而病情的加重又因为害怕排便,继而出现便秘加重,恶性循环,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些患者会同时伴随产后抑郁的出现,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那什么是导致肛裂的原因呢?根据医学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1.机械损伤理论:排干硬大便或腹泻导致肛管解剖学薄弱位置的黏膜撕裂,通常是肛门后位,但女性中肛门前位也很多见,2.血管分布理论:肛门后位血液供应不足。3.括约肌紧张理论:部分患者肛门括约肌在静息状态下仍旧高度紧张,由此导致了肛裂的发生或者引发肛门疼痛。尤其在初产后的肛裂患者中,这种高度的括约肌紧张非常常见。4.上皮异常增生理论:在慢性肛裂患者中常出现上皮角质化的特征。 其实,产后的肛裂急性发作并不可怕,因为随着激素水平的逐渐趋于正常,肛裂也有一个自我愈合的倾向,通过合理的调护,完全可以恢复健康。具体的做法是: 1.产后饮食不要过于滋补,注意保持大便的软化,尤其是平时有便秘症状的产妇,更要注意饮食搭配,可以多吃香蕉,黑木耳,黄瓜,番茄和一些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如果大便还是较硬,自身又在哺乳期,可以服用对哺乳没有副作用的膳食纤维或者乳果糖等,使大便软化。 2在保持大便软化,但不腹泻的同时,可以选用如复方角菜酸酯的栓剂或乳膏来促进创面愈合,使用百多邦,金霉素眼膏等治疗和预防感染。 3.不要用烫水或其他清洁消毒药水或湿巾纸等清洁肛门,以免增加肛周皮肤的脆性,导致肛周湿疹和肛门皲裂的发生。 4.由于很多产妇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亲自照料孩子的辛苦,会导致心情的抑郁和身体的疲劳,这个时候一定要放宽心,相信肛裂一定会治疗痊愈,在精神上给自己信心,通过情志的调理,会加快肛裂的恢复。 总之,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通常只有少数陈旧性肛裂(不到10%)的患者最终需要通过手术得到根治,而大多数产妇则在产后的数月里,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而症状缓解,甚至治愈。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6325
病请描述:最近,28岁的吴女士喜得贵子,家门添丁。本应一家人喜气洋洋,齐乐融融,可吴女士却整日眉头不展,坐立难安。原来,她生完孩子后就一直便秘,产后一个多月时,突然感觉肛门有刀割样疼痛,每次解完大便,便池上隐约有鲜红的血丝。起初她没在意,直到10多天后,疼痛愈发加剧,让她日常起居,行走活动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于是吴女士焦急地来到我院肛肠科门诊问诊求助。肛肠科王主任检查后说道:“您这是肛裂,是由于大便干硬,排便时用力过猛,损伤了肛管的皮肤导致,加之日常顾料孩子的过于辛苦,使肛管齿状线附近产生了炎症,使裂口难以愈合。”“肛裂又一般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急性发病时间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底深不齐,裂口边缘有瘢痕形成,并伴有肛乳头肥大和哨兵痔,严重者还可能并发肛周脓肿及肛痿。”王主任补充道,“好在你发现得及时,经过治疗后一定会得以改善。”那么,肛裂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它的症状有哪些呢?肛裂病人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和便血。疼痛表现为周期性——排便时,硬结的粪便使肛门有刀割样或灼热样疼痛,便后数又分钟缓解,随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又会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剧痛,致使患者坐立不安,疼痛难忍。而因肛门疼痛故不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干硬,排便时又会使肛裂进一步加重,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如此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恐惧排便的心理还会导致大便嵌塞。那么产后妈妈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肛裂?王主任建议:“首先切记产后饮食不要过于滋补,注意搭配,尤其对于平时有便秘的产妇,可以多食香蕉,黑木耳,黄瓜等粗纤维的蔬果,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若便秘问题仍没有改善,可辅助对哺乳无副作用的膳食纤维或乳果糖软化大便。软化大便后,选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或乳膏促进创面愈合,配合百多邦或金霉素眼膏预防感染。日常护理方面,不要用烫水、消毒清洁药水或湿纸巾清洁肛门,以免增加肛周皮肤的脆性导致肛门等皲裂。不要在排便后用自动冲水马桶清洗肛门,这样反而会导致肛周湿疹的发生。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会加快肛裂的恢复,照料孩子的同时,也应当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专家介绍:王振宜 医学博⼠,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师,上海中医药⼤学附属岳阳中⻄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擅长保守和⼿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藏⽑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愈合。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河路本部);周⼀下午(⻘海路特诊部)。
王振宜 2018-04-04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不少人到了冬季身上的皮肤就会痒起来,特别是夜晚脱衣上床时,越搔越痒,越痒越搔,甚至被抓破才能稍稍止痒。这就是冬季瘙痒症。它与季节、天气、寒冷、温度高低的变化密切相关。经常在就寝前脱掉衣裤时,温暖的身体受到室内较凉的空气刺激,便立即诱发皮肤瘙痒,典型的症状是大腿发痒,逐渐蔓延到小腿,甚至周身。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皮肤萎缩、变薄、汗少,又缺乏皮脂润滑,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瘙痒。 瘙痒症虽然不一定是什么大病,但经常痒起来却不得安宁,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瘙痒好像更来劲。一阵阵剧烈的瘙痒,让人难以忍受,到处抓挠,自己睡不成觉,还会影响别人。全身到处是抓痕、血痂、皲裂、干燥、潮红、色素沉着,抓破后继发多种皮肤感染;长期反复搔抓,导致皮肤变厚、粗糙,苔藓样变。 为应对瘙痒症,在生活中应注意“吃穿练避查”: 1吃。注重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皮肤十分干燥者,每天宜喝两升左右的水,以补充水分。应多食些滋阴润肺健脾的食物,如百合、木耳、海参、木瓜、花生、茄子、糯米、红枣等,使皮肤润泽。 2穿。衣服宜宽大、松软,内衣选用棉织品或丝织品,少穿毛织品。被褥不宜太暖,冬季应适量涂抹润肤膏以保护皮肤。合理的皮肤保养。尽量避免搔抓。 3练。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营养的吸收,还可以促进汗液的分泌,提高机体对冷热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减轻皮肤干燥,缓解症状。平时可选择散步、跑步、打拳等活动。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要保持愉快,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4避。避免各种诱发或者加重因素: 洗澡不应太勤,每周洗澡1~2次即可。不可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或摩擦过多,浴水温度以35~37度为宜。不少老年人喜欢每一两天就洗澡一次、甚至温度过高的水烫洗,还有的肥皂用的太多,使劲搓澡,都会使原本干燥的皮肤失去皮脂滋润而更加干涩、枯萎,从而加重瘙痒。痒了再烫或者搓,当时止住痒了,很快痒的更难受。然后再烫或者搓,如此恶性循环,瘙痒越来越重,皮肤干裂,很难恢复。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少吃火锅,慎重少吃一些容易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辣椒、韭菜、葱、蒜等。不要过度疲劳,避免情绪激动、发怒和急躁。早起早睡,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临睡前不宜喝浓茶与咖啡。 5查。积极防治原发疾病。皮肤瘙痒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早期的一个信号,比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甚至肿瘤等,所以要尽可能及早找出原因,积极治疗。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347
病请描述: 喜得贵子,家门添丁,原本是一件全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可是产后突然发生的肛裂疾病却会使喜庆的气氛大打折扣,甚至严重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和哺乳。随手打开自己的医学网页一些患者的咨询,常常会跳出来相似的问题:“产后两个多月的时候突然是刀割的感觉很痛,便池上有血,这是肛裂吗?如何治疗?”“去年11月初生产,月子中有便秘现象,刚出月子就开始排便困难,有便血,开始时没在意,直到十多天后疼痛越发加剧才就医,医生诊断肛裂。这个病是否能治愈呀?” 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肛裂,为什么产妇容易得肛裂呢?其实肛裂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问诊时患者会描述由排便而引起一阵烧灼样的肛门疼痛,便后可以缓解几分钟,随后再次疼痛并持续数小时。通常在擦拭大便时会发现还伴随少量的便血。由于解便的疼痛会导致反射性便秘。而专科医生通过检查肛门周围,拔开皮肤褶皱,通常是肛门的尾骨方向(后位)可以发现一个状如球拍,球拍柄向肛门内的缺损性溃疡,并暴露出少许内括约肌纤维。在女性患者,约有25%的患者可以出现靠近会阴部(前位)的肛裂,5%的患者出现前位和后位双重肛裂。由于产后激素水平的突然降低,肛裂在产妇中发生的比率高达9.1%—15%,常出现在产后的头两个月。产后肛裂有其特殊的症状:最常见的是前位肛裂伴随括约肌张力升高,患者因为便秘而导致肛裂的加重,而病情的加重又因为害怕排便,继而出现便秘加重,恶性循环,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些患者会同时伴随产后抑郁的出现,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那什么是导致肛裂的原因呢?根据医学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机械损伤理论:排干硬大便或腹泻导致肛管解剖学薄弱位置的黏膜撕裂,通常是肛门后位,但女性中肛门前位也很多见,2.血管分布理论:肛门后位血液供应不足。3.括约肌紧张理论:部分患者肛门括约肌在静息状态下仍旧高度紧张,由此导致了肛裂的发生或者引发肛门疼痛。尤其在初产后的肛裂患者中,这种高度的括约肌紧张非常常见。4.上皮异常增生理论:在慢性肛裂患者中常出现上皮角质化的特征。其实,产后的肛裂急性发作并不可怕,因为随着激素水平的逐渐趋于正常,肛裂也有一个自我愈合的倾向,通过合理的调护,完全可以恢复健康。 具体的做法是: 1.产后饮食不要过于滋补,注意保持大便的软化,尤其是平时有便秘症状的产妇,更要注意饮食搭配,可以多吃香蕉,黑木耳,黄瓜,番茄和一些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如果大便还是较硬,自身又在哺乳期,可以服用对哺乳没有副作用的膳食纤维或者乳果糖等,使大便软化。 2.在保持大便软化,但不腹泻的同时,可以选用如复方角菜酸酯的栓剂或乳膏来促进创面愈合,使用百多邦,金霉素眼膏等治疗和预防感染。 3.不要用烫水或其他清洁消毒药水或湿巾纸等清洁肛门,以免增加肛周皮肤的脆性,导致肛周湿疹和肛门皲裂的发生。 4.由于很多产妇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亲自照料孩子的辛苦,会导致心情的抑郁和身体的疲劳,这个时候一定要放宽心,相信肛裂一定会治疗痊愈,在精神上给自己信心,通过情志的调理,会加快肛裂的恢复。 总之,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通常只有少数陈旧性肛裂(不到10%)的患者最终需要通过手术得到根治,而大多数产妇则在产后的数月里,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而症状缓解,甚至治愈。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