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传导性耳鸣 > 检查

传导性耳鸣检查

传导性耳鸣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和关节,以及...

病请描述:31岁的马女士生完小孩后,听力渐渐变差,常听不清楚别人讲话,安静环境下听声感受更差,耳朵也经常耳鸣,生活严重受到影响。马女士不得已去上海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后,判断马女士罹患“耳硬化症”。马女士一听不禁紧张地问:耳硬化症是什么?我的耳朵会渐渐变硬吗?其实耳硬化症,并不是指整个耳朵变硬,,而是指耳朵里面听骨链的一块骨头及其关节变硬,导致了她的“传导性”听力下降及耳鸣。 什么是传导性听力下降 声音在人耳的传递主要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传递到内耳(耳蜗),并在内耳换能转为电信号,随后逐级传递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在内耳换能前的听觉通路上出现的听力损失,由于不影响神经性听力,而且主要涉及空气传导及骨传导,因此统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多见于外耳道、鼓膜、听骨链等处发生的病变。相对地,位于内耳换能后听觉通路上出现的听力损失,会影响神经性听力,因此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多见于老年性、噪音性听力下降,或者先天性耳聋等。而两者都存在则称为混合型听力下降。 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主要是镫骨足板及其附近出了问题,导致镫骨固定,声能传递出现损失。病理上是由于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因此一些医生特别是法语国家医生将其称为耳海绵化(otospongiosis-英语,otospongiose-法语)。不过从结果上来看,病变导致听骨链与内耳窗膜紧密连接,从而使镫骨无法通过振动传导声音,所以大部分医生和老百姓平时交流时会称“耳硬化”居多(otosclerosis)。 与大多数听力下降发生在生命周期的两极——婴幼儿(先天性耳聋)及老年人(噪声性、老年性耳聋)不同,耳硬化症多以20-45岁的中青年为主,女性约为男性的2.5倍,特别是女性妊娠分娩后,更容易发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 耳硬化症临床表现为双耳或单耳渐进性听力下降,同时约20%-80%的病人伴有耳鸣,少数病人在头部活动时会出现短暂的轻度眩晕。另外,有些患者还会发现一个特殊症状-Willis听觉倒错现象,即患者自觉听力在喧闹环境中反较在安静环境下更好,所以如果您出现这一神奇的现象,就应高度怀疑是该类疾病。耳硬化症对听力的影响会随着病程逐渐加重,从最初的传导性听力下降发展到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而耳鸣的程度也会逐渐加重。 虽然典型的耳硬化症会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同时检查发现鼓膜完整,但引起这种情况的疾病也不少,如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半规管瘘等,而且由于镫骨极为细小,需要精密的检查甚至影像重建才能明确,因此出现上述问题的患者还是要去正规的三甲耳科专科去就诊。 手术治疗 根据耳硬化症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的发病机制,镫骨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且基本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技术也从最初的镫骨撼动,逐步演变到镫骨全切除术、镫骨部分切除术,以及目前主流的镫骨底板小孔活塞术。 镫骨底板小孔活塞术,是在一个为1-2平方毫米蹬骨足板开出一个0.6-0.8毫米直径的小洞,置入用于取代硬化的镫骨的人工听骨,并保证活动的同时又形成良好的密闭,如同活塞一样。由于中耳术腔狭小,内耳又极其娇嫩,这个手术的特点就是极为精细,因此做这类手术的耳科医生也被国外学者戏称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因耳硬化症病情进展,未早期治疗,病灶已经累及迷路(耳蜗型耳硬化症),引起严重的神经性听力下降,这时候可能只能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来改善听力了。   小结 耳硬化症是由于人体中最小的骨-关节区域病变导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疾病,诊断明确后可以通过精细的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贾欢 2023-04-03阅读量1815

宝宝耳朵痛到哭?警惕急性中耳...

病请描述:你家宝宝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哭闹,还一直抓耳朵,或者宝宝突然说耳朵痛,甚至痛到大哭?(图1)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常常又心疼又心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很可能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图1 急性中耳炎常导致宝宝因为耳痛剧烈而哭闹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呢? 急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其特点是会引起明显的耳痛,大一点的孩子通常能比较清楚的说出来,但发生于婴儿或较小的孩子时,常常由于表达不清,令家长难以识别。 急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那么细菌是怎么进入中耳的呢?我们的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条通道称为咽鼓管,在我们做张口、吞咽等动作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开放,使空气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达到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 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图2),以下一些情况下,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后 ●腺样体肥大 ●鼻窦炎 ●婴儿常常躺着吃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图2-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我们需要警惕急性中耳炎呢?(图3) ●耳痛,多为单侧,有时可为双侧,有时可向头部或牙齿放射使人感到头痛或牙痛,严重时可导致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婴儿或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复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耳闷堵感或耳闷胀感 ●听力下降(但会感觉自己讲话的声音变大了,即自听增强) ●耳内有响声,感觉耳内像有气泡一样的声音或低音调耳鸣 ●耳朵有黄水或脓流出 ●有时可伴有发烧、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图3-急性中耳炎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内流脓 如果孩子夜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耳鼻喉科急诊就诊 ●如果当天晚上不方便去医院,也无需过于焦虑,可先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冰敷疼痛的耳朵,或者暂时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帮助孩子减轻疼痛而不影响其睡眠,第二天再去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如何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急性中耳炎呢?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些急性中耳炎的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病史并让孩子做以下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电耳镜检查(图4):外耳道没有明显炎症表现(说明耳痛不是由于外耳道炎症引起),鼓膜可表现为充血、向外膨出;中耳存在积液时可透过鼓膜看见液平面或气泡;有时还可看见鼓膜已经穿孔,有脓液经鼓膜穿孔处由中耳向外流出 ●声导抗:可了解中耳是否为负压状态或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情况,鼓室图常常呈B型或C型。 ●听力检查:急性中耳炎可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图4-电耳镜检查 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呢? 明确急性中耳炎诊断后,需要酌情采取以下一些治疗措施: ●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7-10天即可好转,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必要时需使用静脉用抗生素。 ●滴耳液:一般为含有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滴耳液,可在抗感染的同时减轻炎症起到缓解耳痛的作用。 ●解热镇痛药:若孩子耳痛剧烈不能忍受,可临时给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及鼻喷激素等。 ●去除病因:若患儿存在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需积极治疗,哺乳妈妈可改变哺乳姿势避免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急性中耳炎虽然起病时症状较重,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及时发现和治疗,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一般1-2周之内可以好转,因此家长不需过于焦虑。 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可能会迁延反复,转变为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必要时需要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若为腺样体肥大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行腺样体切除术协助治疗。

汪毅 2021-05-28阅读量1.1万

我的耳朵是耳硬化吗?

病请描述:在耳科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因为听力下降而就诊,少部分患者经过耳科专家检查后,得出的诊断是“耳硬化”,那耳硬化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完整的声音感知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很多秘密藏在耳朵的深部,包括中耳和内耳。实际上,耳朵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结构负责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声电转换以及大脑对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所以常常会有“竖起耳朵听”这种说法),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从而带动听骨链一起振动,然后又引起内耳的淋巴液振动并刺激毛细胞进行声电的换能工作,这种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最后通过我们的大脑感音。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故障都会导致我们的听力下降,根据损伤部位、听力损失的大小而称之为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耳聋。 耳硬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化”,它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耳硬化的发病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镫骨是我们人体中最小的一块骨头,大约相当于一粒米大小,形状类似于马镫。耳硬化在病理学表现为内耳的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因为内耳的骨质已经非常坚硬,仅次于牙釉质的硬度,所以不可能再变得更加坚硬,只是增生的病灶影响镫骨的活动,从而导致听力下降。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镫骨活动度越来越差,逐渐失去传音功能,随之而出现的就是听力渐进性下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重度或极重度聋。 耳硬化的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的听力下降,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5倍,一般中年以后发病,特别是女性怀孕或者生育后听力开始下降,缓慢加重,而且多有家族史。大多为双侧,单侧发病较少。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频性类似吹风样耳鸣,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耳硬化患者在安静环境下听不清,而到了比较嘈杂的环境中,患者反而感觉到听的更清楚了,医学上称作“韦氏误听”现象。另外,耳硬化的患者讲话的语调多是“轻声细语”,而非高音喇叭样的讲话,与感应神经性聋患者的“大嗓门”有明显区别。开始发病的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至耳硬化的后期可能导致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基于以上特点,耳硬化的诊断并不太困难,只是许多情况下有可能被忽略了。这类患者的鼓膜基本正常,而非中耳炎的鼓膜穿孔,医生可以通过检查鼓膜、听力、音叉等基本可以确立诊断,而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医生通常还会做一些其他检查,如颞骨CT等,排除中耳炎导致的鼓室硬化症或者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等。一旦确定诊断,对于那些听力下降比较明显者就要考虑作相应的处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控制该病的发展,为了提高或恢复耳硬化患者的听力,治疗方案基本以助听器辅助康复或人工镫骨手术为主。可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全身情况以及手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定。一般来说,只要能耐受全麻手术者可考虑外科治疗。手术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安全的,提高听力的概率非常高。耳科手术都可能会有全聋或面瘫的风险,虽然发生率极低,医生也会在术前告知患者。这可能和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全身情况以及术者的临床经验等有关。人工镫骨植入术属于非常精细的耳显微外科手术,精度是按照零点几毫米计算的。经验丰富的耳显微外科医生,一般在15——30分钟可以完成该手术。手术原理主要是在无法继续工作的镫骨足板上开一个零点几毫米的小孔, 再植入一个活塞样人工镫骨,使得听骨链重新恢复正常工作, 以提高听力。这种手术的效果多会“立竿见影”,部分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就可能感觉到听力提高了,理想的手术结果也常常会让手术医生很有成就感。有些患者在术后复诊、取出耳道内填塞物的一刹那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告诉医生:“我多年都没有听到那么大的声音,周围太吵了”, 而每当此时,医生也会和患者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陈兵 2018-08-29阅读量1.2万

传导性耳鸣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55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19.2万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