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牙齿结构异常 > 症状

牙齿结构异常症状

牙齿结构异常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请签收这份关爱丨今天,你睡的...

病请描述: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调研显示,成年人一生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睡眠障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睡不着,早醒等失眠。在心内科门诊常遇到来看心脏病的病人,主诉常常是头晕、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背痛等,问病史常有情绪低落、应激事件等,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失眠,所以很多医院心内科都开设“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双心同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第二类是睡得很沉,但是白天依然困倦不适,头痛头晕。这类患者睡眠时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SAHS是指睡眠时因上气道梗阻打呼噜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缺氧,一般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为异常,严重的每晚呼吸暂停的次数可达数百次。呼吸暂停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钟,甚至有的超过一分钟,由于长期夜间缺氧引起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SAHS可以说是一种源头性疾病,所以有打呼噜的人更应该重视。SAHS的人群发病率5~10%左右,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以阻塞型为主,占到90% 。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下巴短后缩)等,这些原因可导致咽喉腔变窄,呼吸不畅打鼾,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加重。另外儿童也有打鼾的情况,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致咽腔变窄,睡眠时张口呼吸,可导致牙齿排列紊乱,下颌位置变化,影响颜面部发育。综上所述,打呼噜可不能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科学诊治。科学诊治睡眠呼吸暂停首先任何睡眠障碍都应先看医生,经过科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要做睡眠呼吸监测,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状态和血氧,明确分型,确定为阻塞型后,应该在耳鼻喉科检查上气道的结构。所有打呼噜的人都应该检查,这个检查一般是到医院在检查室睡一夜,记录睡眠参数。目前也有便携的初筛方法,患者可以到医院佩戴检测设备回家睡觉,这样更接近自然睡眠,数据真实。给失眠者的建议对于失眠者而言,要睡好觉,注意以下几点:01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形成生物钟规律。02戒烟限酒,适当活动,但晚上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有氧运动。03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遮光,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04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睡好,要及时求助医生,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不要对这类药过分抵触,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毕竟长期失眠对身体的损害要远大于安眠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治疗方法需要检测后制定方案,平时要注意几点:01降低体重,减肥会改善部分症状。02晚上一定不要饮酒,会加重呼吸暂停和缺氧。03尽量侧卧睡眠,减轻呼吸道阻塞。04禁忌使用镇静药。05检查睡眠的同时,应该做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筛查。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3407

牙周病有哪些症状?

病请描述:  牙周病是一种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牙龈、牙槽骨、牙周膜以及牙骨质。它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牙齿的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整体健康。了解牙周病的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本文将详细介绍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牙龈炎症与出血  牙周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牙龈的炎症与出血。健康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但在牙周病发展过程中,牙龈颜色可能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肥厚,边缘变钝,质地变脆。牙龈出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尤其在刷牙、使用牙线或咬硬物时尤为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牙龈出血可能变为自发性,即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出血。  二、牙龈红肿与退缩  长期的炎症刺激和细菌感染导致牙龈组织受损,进而发生红肿与退缩。牙龈组织红肿、肿胀,随着疾病进展,牙龈可能会逐渐向牙齿方向退缩,暴露出牙齿颈部分,即牙龈退缩。牙龈退缩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牙周组织的破坏,导致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甚至出现一过性疼痛。  三、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炎导致牙龈向根方退缩,与牙齿之间形成较深的间隙,即牙周袋。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毫米,而牙周袋的深度可能远超此标准。牙周袋的形成为细菌提供了滋生和繁殖的有利环境,进一步加剧牙周组织的破坏。牙周袋内可能积聚牙结石和食物残渣,导致牙周袋内溢脓,产生口臭。  四、牙槽骨吸收与牙齿松动  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结构,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逐渐吸收,使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进而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牙齿可能会自行脱落或需要拔除。牙槽骨的吸收不仅影响牙齿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咀嚼功能和美观造成严重影响。  五、牙齿移位与咬合异常  随着牙周组织的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牙齿可能会出现移位、移动的情况,甚至导致咬合不正常。上前牙或下前牙可能出现扇形移位,牙齿之间的缝隙增大,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此外,牙齿移位还可能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六、疼痛与口臭  牙周病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咀嚼时。口臭也是牙周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牙周袋内积聚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产生腐败气味,刷牙也无法完全改善。

李会彬 2024-11-18阅读量1829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

病请描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 寰枢关节半脱位虽经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懈研究,但众多学者对其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仍无统一确切的认识。一般认为,较大的暴力科造成寰椎横韧带损伤或齿状突骨折或同时发生,从而导致寰枢关节结构受损,失去正常对位,若不能及时救治,会导致脊髓和延髓的压迫。然而,临床上常出现由于病理因素造成寰枢骨性结构对合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脱位,而且少伴有神经症状体征, 其中损伤后导致的寰枢关节脱位与半脱位均为临床医师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临床难题。寰枢关节是高位脊髓及生命中枢所在处,严重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可导致高位截瘫、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及诱因 目前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认识较为统一,可根据其临床特性将发病机理及诱因总结为外伤性、自发性、先天性、病理性、退行性、代谢性、诱发 性等类型。 1 外伤性 外伤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尤其是韧带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这也是本病的最常见病因。外伤致病者高达79.4%,其原因多样,如暴力打击头部及颈部、体育运动时头部用力或头面部着地受伤等,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的损伤而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 2 自发性 儿童常见,无外伤病史,多由家长发现患儿四肢肌力下降、张力升高等表现,多为继发性感 染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颈部炎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偶见于成人。 3 先天性 常见于先天的发育异常,如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压迹、枕寰融合、C1~C2 棘突连接等。 4 病理性 神经纤维疾病引起的病理改变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或由于感染引起,咽喉壁后方静脉 丛与齿突周围静脉丛建立交通支,上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组织充血,可使寰枢椎脱钙,韧带松弛,出现斜颈僵硬等寰枢椎半脱位现象。 5. 退行性 多见于成人,患者常有长期头部姿势不良工作史或生活史,造成寰枢关节退变而引起本病。 6 代谢性疾病 某些代谢病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骨软化,均可继发引起颅底骨组织软化造成颅底压迹,影响椎体稳定而诱发本病。 7诱发性 在寰枢关节有自发性、先天性及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头颈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诱发或加重寰枢关节的不稳定。 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活动范围大,周围分布有颈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等结构,寰枢关节解剖位移若对其周围组织产生影响时便可能引起复杂多样的症 状。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表现为颈部僵直、疼痛,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脑组织从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获得血液供应,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椎动脉一方 面受到牵拉、挤压和扭曲,另一方面椎动脉周围的交 感神经受刺激而反射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椎动脉血流减缓。如迷路缺血则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大脑缺血导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视物 不清症状。 3 C2 脊神经受刺激症状 由于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孔,C2 脊神经从寰枢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穿出,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此神经极易受到挤压而发生炎症、 水肿和变性,而该神经的感觉支广泛分布至颈枕部、 颅顶、耳后等处皮肤,因此可引起头痛、颈项强痛、肌肉痉挛、压痛等症状。 4颈髓受压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严重时齿突后移可压迫后方的脊髓,影响上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 导致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学者认为其它如牙齿发热、长期低热、流涎、口味异常、颞颌疼痛、 下腰痛等症状,亦与寰枢椎的解剖位移有一定关系。 鉴别诊断 临床上,落枕、颈椎病、颈部外伤、美尼尔氏征、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多有相似之处。因此,难以通过症状直接诊断本病。 临床体征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典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可出现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触诊 C1 或C2 横突一侧隆起或压痛,对侧凹陷, 无压痛,枢椎棘突偏歪。 3 颈椎活动检查 旋颈试验,若左右旋转、侧屈及屈伸颈椎等可诱发或加重眩晕、头痛或眼花、恶心等症状,为该试验阳性体征;仰卧位颈椎旋转角度不对称等。 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 颈椎开口正位片 颈椎张口正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侧块间隙及枢椎棘突偏歪情况。当寰齿间隙差值大于3mm 时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非诊断本病的惟一依据。寰枢侧块不对称不能单独作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指征。当有明确颈部外伤史且寰枢侧块间隙差值超过2.0mm,再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方可明确诊断。 颈椎左右旋转各15°开口位片 颈椎标准开口位片不能排除因投射方向不正导致的寰齿间隙不对称改变。某些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颈椎标准张口位X 线片上寰枢关节位置几乎无变化,在为其加拍左右旋转15°张口位X 线片则发现寰枢关节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颈椎侧屈15°开口位片 临床上有不典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普通检查难以发现异常,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行颈椎左右侧屈张口位X 线片见齿突侧块间距不等,并依据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本方法对寰枢关节侧方不稳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颈椎侧位片 颈椎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前间隙的大小,即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ADI 应<3mm,当成人 ADI>4mm 时可诊断寰枢椎不稳,而>3mm 时应高度怀疑环枢椎不稳,但影像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2 CT 平扫 1978 年Fielding 首先将CT 应用于上颈椎不稳的诊断,因其可提供清晰影像而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发生质的变化。寰枢关节半脱位包括寰齿关节脱位、寰枢外侧关节脱位,X 线对于寰齿关节半脱位可通过侧位片的寰齿间距来诊断,而对于寰枢外侧脱位则显示不理想,因此CT 检查可克服上述缺陷。而螺旋CT 的出现为寰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年来利用CT 三维重建(CT 3D) 成像的方法来确定诊断已有报道,尤其是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和 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这两种方法己成为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金标准。多层螺旋CT 扫描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由于患者呼吸及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移动伪影,更直观、形象、真实地反映物体表面形态、内部结构,避免因需要得到清晰图像而搬动姿势。CT 扫描图像经处理后,显示脱位征象多且直观、清楚,临床医师容易理解,明显提高了肯定脱位的诊断率,减少或无可疑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对病变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椎管狭窄程度的精确显示,为临床术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随着多层螺旋CT 机的普及及广泛应用,CT 已逐渐成为评估寰枢关节区域损伤的首选。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这一疾病确实存在,临床表现主要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旋转活动受限,并可伴有与颈椎症状相关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心慌、 耳聋、耳鸣、视物不清、胸闷、出汗等症状。由于本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若对本病认识不清,极易造成误诊。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80

根管治疗过程详解:从诊断到康...

病请描述:  根管治疗,也称为牙髓治疗,是口腔医学中一项重要且常见的治疗手段,旨在拯救因严重蛀牙、外伤或牙周病等原因而受损的牙齿,特别是当牙齿内部的牙髓(神经和血管组织)受到感染或坏死时。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根管治疗的整个过程,从初步诊断到最终康复,为您揭开这一复杂而精细的治疗面纱。  一、初步诊断与评估  1、症状识别:根管治疗通常始于患者出现牙痛、牙龈肿胀、牙齿敏感或对冷热刺激反应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牙髓已经受损或感染。  2、临床检查:牙医会通过视诊、触诊以及使用X光片等工具对患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牙髓的状态、牙根的形状及病变程度。  3、治疗方案制定:基于检查结果,牙医会与患者讨论治疗方案,解释根管治疗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替代方案。  二、根管治疗步骤  1、局部麻醉:为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牙医会先对患牙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2、牙齿隔离:使用橡皮障(一种橡胶薄膜)将患牙与口腔其他部位隔离,以防止唾液和细菌污染治疗区域。  3、去除感染组织:通过钻开牙齿顶部(开髓),牙医使用细小的器械仔细清理牙髓腔及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坏死组织和细菌。  4、根管预备:利用特殊的根管锉或根管钻扩大根管,去除根管壁的感染层,为后续的填充材料创造空间,并确保根管形态适合密封。  5、根管消毒:通过冲洗和/或使用药物对根管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残留的细菌,减少再感染的风险。  6、根管填充: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牙胶尖和根管封闭剂)紧密填充并封闭根管,防止细菌再次侵入。  7、牙齿修复:在根管治疗后,通常需要用临时或永久性材料(如复合树脂、烤瓷冠等)修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保护脆弱的牙齿结构。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遵循医嘱:严格按照牙医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包括服用止痛药(如有需要)、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等。  2、定期复诊:按照预约时间回诊,以便牙医检查治疗效果,确保根管治疗成功并调整后续治疗计划(如冠修复等)。  3、口腔卫生:加强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其他牙齿问题的发生。  4、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刚治疗的牙齿。

章宁波 2024-08-28阅读量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