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恶心与呕吐 > 饮食

恶心与呕吐饮食

恶心与呕吐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癌症患者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

病请描述:抗癌的治疗有很多种,但其中令人诟病的还属化疗。无他,化疗的毒副作用基本上都会有,且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大家好,我是肿瘤科雷紫雄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今天,接诊中很多患者会问要不要化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多久会消失。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狙击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身体带来诸多毒副反应。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常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在 1 到 3 天内最为严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频繁来袭。不过好在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逐渐适应,这些症状会慢慢减轻、消失。但有些患者还需警惕后发性的消化道问题,即便过了急性期,仍可能偶尔出现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情况。 骨髓抑制也是化疗常见的 “副作用” 成员,一般在化疗开始后的 24 小时之内就悄然登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在后续较短时间内血细胞计数逐步回升,而体质差的患者则会陷入更漫长的恢复期,面临感染、贫血、出血风险增加的困境。提醒大家,面对化疗的副作用,要注意3点:一是确保饮食均衡,让蛋白质充足供应。在消化道反应剧烈时,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次少量进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待症状缓解,逐步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像牛奶、鱼肉、豆制品。 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注意休息。抗癌本就身心俱疲,化疗后更需调整心态,焦虑、抑郁情绪只会雪上加霜。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在休息中积蓄能量,加速恢复。三是必要时立即更换治疗方案,选择副作用更低的技术。若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极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或持续长时间不见好转,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考虑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抗癌治疗的顺利推进。

彭齐荣 2025-04-24阅读量54

健康科普︱“头晕...

病请描述:  头晕/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常见的眩晕类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主观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其中后循环缺血值得警惕,如果延误救治可进展为脑梗死即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风)。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漏诊率约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2.5倍,有时难以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以致死亡率、致残率相对偏高。  “中风的典型症状多为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但‘典型症状’不是‘规定症状’”。席刚明教授提醒,中风症状有多种多样,如突发头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定向障碍,意识混乱和记忆障碍等,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仔细识别。▲ 头晕/眩晕要警惕后循环缺血  六旬男子频繁头晕,最终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上观新闻》2024年7月21日报道,61岁的董先生于三周前突然出现头晕。本以为是劳累所致,但休息过后头晕非但没有缓解,还逐渐出现了头重脚轻、走路摇晃等症状,随即被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考虑到董先生有2型糖尿病病史,日常控制血糖欠佳、尿酮体阳性,故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脑急性缺血可能,收治入院后积极对症治疗。可董先生糖尿病酮症明显好转后,头晕症状却并未缓解,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了,医生考虑到患者有可能出现了急性脑梗死。最终,经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较为隐匿  席刚明教授介绍,后循环系统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上段脊髓等重要结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因后循环血管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栓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卒中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复视、呕吐、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口周、面部、肢体麻木等。详细的病史(症状、发病经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步态测试、视野测试、平衡测试、共济失调测试)等对早期识别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为重要;MRI-DWI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但检查时间长为其局限性。CTA-CTP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有较高敏感性,为急诊筛查首选,但确诊仍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 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 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它们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如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血流。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阻塞,可能需要血管搭桥手术来恢复血供,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其中,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席刚明教授提醒,对于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且颅内血管代偿不佳,建议及早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彻底改善颅内血供,预防脑梗死发生。▲ 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4A脑血管病一科副主任王贵平博士在为一位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席刚明教授表示,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或者有吸烟史,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都需要格外关注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也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疾病或周围血管病,那就需要及时监测病情,接受药物治疗,以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另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也是提早发现该病情的有效手段。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当生活中频繁出现,头晕、恶心、黑曚、走路不稳等,万万不可大意,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  文章部分来源:上观新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医脉通神经科、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4-18阅读量139

孕期胆石形成会疼吗?

病请描述:孕期胆石形成可能会引起疼痛,具体表现和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以下是相关症状和疼痛特点: 疼痛位置和性质 孕期胆结石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或上腹部,可能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有时会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疼痛伴随症状 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如果出现黄疸(皮肤或巩膜发黄)、发热或寒战,可能提示胆道感染或胆管阻塞,需要立即就医。 疼痛的诱因 胆结石疼痛多因胆囊收缩导致结石移动或嵌顿而引发。孕期胆囊排空缓慢,胆汁淤积,更容易诱发胆绞痛。 疼痛的缓解方法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或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其他方法: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也可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赵刚 2025-04-07阅读量292

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

病请描述: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家告诉你这6种情况必须“狠心”告别!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用30年临床经验为你解答! 一、胆囊:身体里的“胆汁小仓库”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胆囊这个“低调”的器官。很多人以为胆囊是生产胆汁的,其实它只是个“仓库管理员”——负责浓缩和储存肝脏生产的胆汁,等我们吃炸鸡、火锅时,再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不过,如果这个“仓库”出了问题,比如反复发炎、藏满结石,甚至可能癌变,那我们就得考虑和它“分手”了! 胆囊罢工的预警信号: 右上腹疼痛(尤其是饭后) 恶心、呕吐、腹胀 皮肤发黄(黄疸) 高烧、寒战 二、这6种胆囊必须切除!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根据最新医学指南和30年临床经验,我总结了6种必须切除胆囊的情况,用大白话给大家划重点👇 1️⃣ 反复发作的“暴躁胆囊” 胆囊炎就像“仓库着火”,多数是结石堵住出口导致胆汁淤积。有些人喝粥都频繁发作,疼到住院,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更可怕的是,反复炎症会让胆囊壁增厚,甚至诱发癌症!→ 建议切除: 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发作后药物控制无效。 2️⃣ 结石“越狱”到胆管 小结石从胆囊溜进胆管,可能引发胆管炎(高烧、休克)或梗阻性黄疸(皮肤发黄)。这类胆囊就像“定时炸弹”,留着它,结石可能反复捣乱。→ 建议切除: 有过胆管结石病史,或胆囊内充满细小泥沙样结石。 3️⃣ 引发胰腺炎的“危险分子” 泥沙样结石更狡猾!它们可能溜进胰管,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10%)。这种情况必须当机立断,切除胆囊才能斩草除根! 4️⃣ 失去功能的“僵尸胆囊” 胆囊被结石填满(充满型结石),或胆囊壁太厚无法收缩(胆囊腺肌症),就彻底“罢工”了。留着它不仅没用,还可能癌变。 5️⃣ 息肉长得“不对劲” 不是所有息肉都要切!但符合以下条件,别犹豫:✅ 单发息肉>1cm✅ 宽基底、血流丰富✅ 半年内增长>2mm这些可能是癌变前兆,早切早安心! 6️⃣ 高度怀疑癌变的胆囊 如果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僵硬,或活检发现癌细胞,必须尽快切除!早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可达80%,拖延就是玩命! 三、切了胆囊,还能快乐吃肉吗? 很多患者担心:“没了胆囊,是不是只能吃草了?”费医生辟谣: 完全不影响!胆囊只是“仓库”,胆汁照常由肝脏生产。术后初期可能轻微腹泻,但1-3个月身体就能适应。真正要注意的是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哦~ 四、保胆取石行不行?听专家怎么说! 总有人问:“医生,能不能只取结石不切胆囊?”真相很扎心: 结石像野草,取完还会长 反复刺激增加癌变风险 保胆手术易残留细小结石所以,除非你是年轻、单发结石且胆囊功能完好,否则别拿健康赌概率! 五、费医生的健康小贴士 1️⃣ 无症状结石也要警惕:超过3cm的结石、瓷性胆囊,即使不疼也建议切除。2️⃣ 体检别漏超声:每年一次腹部B超,能早发现胆囊问题。3️⃣ 少吃油腻多运动:控制体重、规律饮食,预防结石形成。 本文整合自《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撰写。我是费健,一个既拿手术刀又爱写科普的外科医生。如果你有胆囊、胰腺、甲状腺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愿用30年经验为你守护健康! 推荐理由: 全网百万粉丝信赖的医学大V,用最通俗的语言讲透复杂疾病,让你看病少走弯路!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416

恶心与呕吐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2888
从事临床工作16余年,能够运用中医的辩症,西医的辨病,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擅长皮肤病学:痤疮、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真菌感染等常见及复杂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包括斑贴试验和过敏原检测。激光治疗和皮肤外科手术,如去痣、去疤和皮肤肿瘤切除。呼吸疾病:发热、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长期管理和治疗。肺炎、肺结核等急性和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睡眠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评估和管理。胃肠道疾病: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所致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下消化道疾病的管理。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全面管理,包括血糖控制、饮食和运动指导。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管理。心律失常的诊断,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介入性心脏病学,如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神经学:中风、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等疼痛性疾病的评估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管理。睡眠障碍,如失眠、周期性腿动症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肾脏疾病: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管理。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治疗。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肿瘤学:各种实体肿瘤的早期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和活检。综合治疗策略的制定,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和生活质量改善。肿瘤遗传咨询和风险评估。感染病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和抗感染治疗的指导。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和传染病的预防。风湿免疫学: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如干燥综合征和硬皮病。对疑难杂症擅长应用全科知识,较强的宏观综合分析诊断能力和专科处理能力。对疑难杂症擅长应用全科知识,较强的宏观综合分析诊断能力和专科处理能力。
评分:0
问诊量:1
的治疗手段:针灸,无痛推拿,拔罐,刮痧,埋线,油推,火针,小针刀,小儿推拿,饮食指导,因人而异指导相对应的防治操。擅长的治疗内容:颈椎病(常见的颈肩痛,手痛手麻,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咽炎,咳嗽)。腰椎病(常见的腰痛,肚子疼,姿势不良,长短腿,腿痛腿麻,)。骨关节病(常见的肱骨内外上髁炎,膝关节痛,髋关节痛,腱鞘炎)。内脏痛(常见的胃痛,腹痛,痛经,肠绞痛)。中风后遗症,面瘫,面神经痛,耳鸣,带状疱疹。

恶心与呕吐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56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96.9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

三级甲等 预约量:322.0万

陕西省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7.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