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坏死 > 饮食

皮肤坏死饮食

皮肤坏死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糖皮质激素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

病请描述:糖皮质激素是瘢痕疙瘩注射治疗的传统药物,也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胶原α-肽链和脯氨酰羟化酶的合成,进而使胶原合成减少;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酶,使胶原降解增加,进而使瘢痕萎缩,体积缩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得宝松的药物纯度较高、作用相对温和并持续时间较长、较少发生过敏反应, 适用于面部、早期和小面积瘢痕疙瘩,有过敏史及儿童患者使用。对于较为严重的瘢痕疙瘩,曲安奈德能取得更快的治疗效果。通常建议躯干部位大面积严重瘢痕选用曲安奈德,其它部位建议尽量选用得宝松。 注射治疗前需照相,同时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必要性、可能达到的效果及出现的并发症风险,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完成治疗同意书签字。 使用方法:曲安奈德每次用量为不超过80mg,每4周一次,3-6次为一个疗程。注射前加入2%的利多卡因溶液,以缓解注射时的疼痛。若治疗有效,注射后1~2周可见局部变软、变薄,症状明显减轻,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得宝松每次用量为7~14mg或1.4mg/cm²,每4周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 注射时建议采用1ml螺旋形针头注射器,将药物分点、均匀注射到瘢痕实质内,以使瘢痕组织发白为宜。注射量:约0.2ml/cm²。注射时需注意缓慢注射,避免药物渗入正常皮肤后造成周围组织萎缩;药物注射范围应严格控制在瘢痕内,注射部位不宜过浅,以免引起表皮坏死,不宜过深,以免引起皮下组织萎缩;对于面积较大的瘢痕,以分次注射为宜,每次注射应控制药物用量,一次用量曲安奈德不超过80mg、得宝松不超过14mg(2支)、5-FU不超过50mg为宜;仅用于注射于隆起的瘢痕;应避免对感染部位的瘢痕注射;在注射过程中需经常摇动注射器以防药液沉淀;注射后应嘱咐患者充分压迫止血;经数次治疗后瘢痕逐渐软化萎缩,可逐渐降低5-FU及类固醇药物的浓度,并逐渐延长药物注射间隔期,逐步过渡到每6周、每2个月、每4个月和每6个月注射一次。 尽管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效果显著,但术后容易复发,目前临床多推荐糖皮质激素联合5-Fu尿嘧啶联合注射,2002年Mustoe TA等[1]在PRS发表国际瘢痕管理临床建议局部皮质类固醇联合5-Fu尿嘧啶注射。2013年Kim S等[3]发表亚洲瘢痕治疗指南,将5-氟尿嘧啶与其他治疗模式结合使用,也可能在治疗和预防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方面取得更佳的效果。2014年关于瘢痕治疗的最新国际临床治疗建议认为多年累积的临床证据支持5-氟尿嘧啶在肥厚疤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中的重大作用,尤其是与皮质类固醇相结合的作用。 2017年上海瑞金医院夏照帆院士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发表“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线性瘢痕,建议糖皮质激素联合5-FU尿嘧啶联合注射[5]。 2021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教授组在《中华烧伤杂志》发表“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推荐如成年患者如出现瘢痕明显变硬、隆起,应尽早考虑局部注射治疗(糖皮质激素结合5-FU)控制[6]。 2018年上海九院刘伟教授在《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发表“中国瘢痕疙瘩临床诊疗推荐指南”,推荐低浓度5-FU注射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作为瘢痕疙瘩非手术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及预防术后瘢痕疙瘩复发的注射药物。 注意事项: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有局部萎缩、凹陷、色素缺失、月经紊乱等副作用,应注意把药物注射到瘢痕内,并掌握适当的剂量。如果注射到瘢痕外可能会出现组织萎缩或者血管栓塞,导致听力丧失等危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情,如出现副作用应停药观察。注射激素导致严重痤疮、毛囊炎等皮损者也是激素注射的禁忌证。2、曲安奈德和得宝松与5-氟尿嘧啶、脉冲染料激光、冷冻疗法等联合应用,效果会更好。3、停药后,瘢痕可能复发,可再次局部注射治疗。 注射后护理:注射后24小时内瘢痕处避免沾水,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适当的压力固定包扎,以防感染;部分患者有疼痛不适,可服用止痛药;如创面有水泡和分泌物流出,应及时换药,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促进愈合;如无异常,一般于治疗后2天去除敷料,继续外用治疗瘢痕的药物或制剂。不需要应用抗生素。饮食和活动不受影响,建议清淡饮食。     参考文献: [1]  Mustoe T A, Cooter R D, Gold M H, et al.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110(2):560-571. [2] 武晓莉, 刘伟, 曹谊林. 低浓度5-氟尿嘧啶抑制血管增生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22(1):44-46.DOI:10.3760/j.issn:1009-4598.2006.01.012. [3] Kim S, Choi T H, Liu W, et al. Update on scar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Asian patient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3,132(6):1580-1589.DOI:10.1097/PRS.0b013e3182a8070c. [4] Gold M H, Berman B, Clementoni M T, et al. Update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 part  1--evaluating the evidence[J]. Dermatol Surg, 2014,40(8):817-824.DOI:10.1111/dsu.0000000000000049. [5] 吕开阳, 肖仕初, 夏照帆.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34(12):985-990.DO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12.001. [6]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 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烧伤杂志, 2021,37(2):113-125.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609-00300.          [7]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专家组.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29(5):前插3-前插14.DOI:10.3969/j.issn.1673-7040.2018.05.001         [8] 王炜. 中国整形外科学,第二版,北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付记乐 2024-12-25阅读量1826

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您想知...

病请描述:      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如今,随着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会采用定期体检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及早的发现疾病。而在这些体检当中,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了。发现率已经超过了70%以上,但万幸的是,在这么多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的仅占5%~10%。 发现甲状腺结节,不要慌张,首先你得这么做↓ 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里面出现了异常增生肿块,打个比方,好比一片麦地里长出来了一块不一样的农作物。 当发现结节时,不要想着一定是癌,慌着做决定切除。而是先研究一下报告单,在报告单中你会发现,医生会对结节有所描述和分级。 (1)了解结节分级   在超声探查中,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给结节做TI-RADS分级。一般0、1、2级肯定是良性的,3级恶性率只有5%,4级恶性程度是5%-95%,5基本上确定是恶性的。 所以在拿到彩超报告时,先直接去看结果提示,如果没有“癌”“恶性”“4a、b、c”字样出现,暂可放宽心,接着再仔细去阅读报告中对结节的描述。 (2)解读彩超结节描述 超声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检测甲状腺疾病最敏感的手段,会对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质地、边缘、包膜、血供、有无钙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进行描述。 一般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包括:质地硬、微小钙化,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晕环缺失、纵横比>1等。 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包括:形态规则、环状血流、中等回声、囊性液区、多发等。 但是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74-82%,临床还是要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来明确。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病理是鉴定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 细针穿刺活检(FNA)就是用一根很细的针(头发丝般)通过皮肤扎到结节里,反复抽吸取出部分细胞出来,通过病理学来诊断结节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细针穿刺活检到底有没有必要?   超声检查虽然可对结节的恶性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但是从结节的“长相”上来判断他是个“良民”还是“暴徒”。往往有时候不能太“以貌取人”。如果通过超声筛查后,结果显示恶性可能性较大或患者有特殊要求的,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是很有必要的。高分辨率超声+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高达95%以上。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进行定性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FNA需要打 麻药吗?疼不疼?】   甲状腺结节FNA用的细针,比一般注射器针头还要细,且穿刺过程短暂,无需打麻药,仅有轻微疼痛。据了解,大多数病人还没感受到疼痛就已经完成了穿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FNA) 细针穿刺细胞学是指用细针抽吸获取细胞,在病理科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获得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与静脉采血相似,属于超微创检查。 甲状腺细针穿刺有没有风险? 细针穿刺只是简单的在脖子上扎一针。由于在超声引导下能实时监测,颈部的重要结构均能清晰可见。且穿刺针特别细,一般不会有风险。 【适应证】   1.TI-RADS分级4级以上的结节,有恶性风险的结节 2.临床需要确诊的结节。 微创治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 如果病理结果确定是恶性的该怎么办?   很多人看到甲状腺结节就心慌,急慌慌就想去割了,割完就没事啦?就能免除后顾之忧啦?非也。甲状腺这块地割没了,身体就“断粮”了。怎么办?得吃药,还是终生吃,药不能停。那我不割还有法治不?有滴,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它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刺入病变部位,利用针尖产生100°C左右的高温烫死肿瘤细胞,使其失去活性,最后坏死组织被吸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的优势?   超声介入微创治疗无须将病灶切除,而是通过热量将病灶原位“烧死”。用于介入的穿刺针只相当于10毫升的注射器针头,创伤和抽血差不多,做完按压15-30分钟即可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针眼第二天就愈合了。最主要的是消融后能保留甲状腺功能,不用终生服药,免除了因长期服药而带来的痛苦,即使复发,也可反复消融。 由此不难看出,射频消融治疗有快捷、美观、创伤小、费用低、无需住院、可反复治疗的绝对优势。 【适应证】   良性结节: (1)结节4cm以下,但有压迫感,呼吸和吞咽困难等。 (2)结节4cm以上,出于个人美观或者整容的需要。 (3)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 大于2cm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多发结节,如的确需要处理,也可一次消融彻底。 恶性结节: (1)FNA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2)肿瘤直径≤10mm,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3)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术后淋巴结转移可行消融治疗。 (4)患者主观要求微创手术治疗或身体不耐受外科手术。 甲状腺结节术前、术后: 如何预防甲状腺疾病? 1.饮食方面   饮食中的碘元素对甲状腺的影响最大,碘过量会导致甲亢,碘缺乏会引发甲减。所以饮食应注意: ①增加蛋白质,比如,新鲜的肉类,蛋类,牛奶豆浆等 ②补充维生素B类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芹菜,油菜,油麦菜等。 ③避免一些海产品的摄入,比如,鱼,虾,蟹等, ④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比如,茶,咖啡,烟酒等 2.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甲状腺容易发生病变。因此要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3.注意情绪 情绪起伏不定严重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诱发甲亢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所以应该反复的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 4.远离辐射及污染 远离辐射,如CT、放射线等,远离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物污染饮用水源。 5.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有效的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说了这么多我想更多人清楚了对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应该如何沉着应对。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先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必要的检查,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再积极配合治疗,定会恢复健康。

董刚 2024-08-16阅读量1706

糖尿病7个信号,说明微血管病...

病请描述:    得了糖尿病,不能只盯住血糖一个指标。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很好而并发症仍然会发生,这就需要糖友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人有以下症状,原因在微血管病变 1.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表现: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感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微血管发生损伤、渗出、出血、坏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泡沫尿表现:尿中有细小的泡沫,久久(一般超过10分钟)不消散。 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漏出,随尿液排出,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形成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注意:剧烈运动、喝水较少、饮食等也会导致尿有泡沫,一般很快会消散。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泡沫尿,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总之,出现泡沫尿后应及时就医检查。 3.勃起功能障碍表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4.双腿感觉异常表现:双腿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达膝上,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滋养失常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着缺血的加重,休息时即可出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疼痛更甚。 5.胫前色素斑表现:小腿前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出现胫前色素斑,早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或紫癜,之后发展为萎缩的、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直径5-12毫米,呈线形排列或成群或单个的反复出现。 提示: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皮肤供血不足,营养不良,稍有刺激就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胫前色素斑。 6.双脚发麻、发凉表现:双脚麻木、发凉,足趾苍白。 提示: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压力异常,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良,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破坏与畸形。 7.皮肤瘙痒表现:皮肤瘙痒,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 提示: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包括各种感染,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造成的继发损害。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 为什么糖尿病易引起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形成分为三个过程,第一,微血管壁发生病变,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症状,若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加快基底膜增厚,受累的微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进而引起组织缺氧。       第二微血流紊乱,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其早期变化,在病人的肾脏、视网膜和其他组织中会出现高灌注和血流量增加的情况,从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展。      第三,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病人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糖代谢紊乱时可增强红细胞聚集性,释放氧气功能也异常,导致管腔狭窄或微循环障碍,进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生。 预防微血管病变的方法 做到以下几点,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需要每3个月检查1次,应控制在HbA1c<7.0%。  3、定期查血压、血脂     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失明。  5、定期检查肾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是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这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注意感觉异常情况     如果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7、防止微循环老化和硬化     平时可以多吃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对抗自由基,不同的抗氧化剂作用途径和抗氧化能力不一样。脂溶性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膜,避免受到自由基伤害,不妨把抗氧化物联合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绿茶粉等。之所以毛细血管有良好的弹性,主要得益于毛细血管壁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合成和修复需不同的营养素合理配比,如蓝莓可强化毛细血管弹性,预防器官功能下降和衰竭。 8、戒烟戒酒     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吸烟如同火上浇油。吸烟会使得全身血管痉挛,影响心脑血管。大部分糖尿病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方面异常,如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狭窄,吸烟可加重其病变。因此糖尿病病人不能吸烟,同时要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环境。另外,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影响肝脏转移血脂,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应做到滴酒不沾。    温馨提示:若想要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先要平稳控制血糖,严格服用药物来让血糖达标。听从医生建议服用能改善微循环的营养物质,这是改善微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多留意自身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俞一飞 2024-02-27阅读量1666

髋关节疾病治疗新希望&mda...

病请描述: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形成一个球窝式的结构。软骨是一种光滑的物质,覆盖在骨头表面,保护和缓冲骨头,并使它们能够轻松移动。髋关节疾病是指髋关节的软骨受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头之间摩擦,引起疼痛和僵硬。 髋关节疾病病因 ▪ 骨性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叫做退行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的关节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自然磨损所致。 ▪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容易发生变性、坏死和退变,这些损害会导致软骨厚度降低、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缓冲效果。在炎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软骨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发病初期的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 银屑病性关节炎:这是一种与皮肤银屑病相关的慢性发炎性关节炎,影响约30%的银屑病患者。 ▪ 创伤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髋部损伤或手术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或变形。 髋关节疾病的常见症状 ▪ 髋部或大腿内侧、外侧、前面或后面的疼痛; ▪ 髋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髋部发出咔哒声或响声; ▪ 走路、上下楼梯、弯腰或穿衣服时感到困难; ▪ 肌肉萎缩或无力。 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式 髋关节疾病治疗困难,但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是髋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超声、红外、电疗、水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 ▪ 运动疗法:髋关节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包括瑜伽、普拉提、体操、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髋关节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关节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消炎、保护关节。 ▪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髋部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治疗有: 1)髋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髋部皮肤上切开几个小孔,插入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管(髋关节镜)和一些微型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髋关节内部的问题,如软骨撕裂、骨刺、滑膜炎等。 2)  髋关节成形术:这是一种保留性手术,通过在髋臼或股骨头上切除一层受损的软骨和骨头,然后重新塑造它们的表面,使它们更加光滑和匹配,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3)  髋关节置换术: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通过切除并用人工假体完全或部分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根据替换的范围,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替换股骨头和髋臼)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只替换股骨头)。 ▪ 营养治疗:饮食营养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肉类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总之,髋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需要医护人员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 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数字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医学3D打印研究,包括3D打印术前模型、手术导板、植入物以及生物打印关节假体。 骨缺损通常是由外伤、疾病(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或创伤等)引起,需要进行假体修复重建或骨移植手术来恢复功能。传统治疗方案是使用自体骨或异体骨修复,这种方法的缺点有移植材料匮乏、易诱发供区并发症、骨吸收以及不能做到与患处完全匹配,影响舒适度,甚至可能会影响患者康复等。 使用3D打印个性化内植物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个性化内植物,不仅有类骨的多孔三维结构,且孔径可自行定义,有利于周围骨组织长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由于骨盆结构在人体承重和运动功能中的重要性,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十分重要,重建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盆重建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骨盆假体,3D打印假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复杂的实体构建,使以往无法加工的个性化骨盆假体变得容易加工,从而能充分满足植入物与局部解剖的高匹配度。3D打印假体还具有多孔表面,有利于残余肌肉的附着点重建,手术中使用了3D打印导板的引导技术,也可使截骨范围变得更加精确。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862

皮肤坏死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北京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93

菏泽市立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郑州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75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