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频发,由此造成的头部外伤越来越多,而脑震荡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脑震荡都有什么样的症状特征呢?现在我来带领大家揭开脑震荡神秘的面纱! 一.概述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大脑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儿童和成年人脑震荡占颅脑损伤的49%~90%。好发于拳击行业从业者、摔跤竞技类行业从业者、老人、小孩等。 二.分级 1、轻度脑震荡就如同人体大脑突然被重物敲击而发生短暂性的思维混乱现象,这种短暂性的混乱思维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恢复意识清醒状态,对于这种轻度脑震荡患者来说,不会留下什么其他脑部后遗症疾病的。 2、中度脑震荡比起轻度脑震荡来说,症状要明显严重,患者除了有思维混乱和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外,还会因外力撞击的力度大使耳朵产生耳鸣现象,并且伴随着头部感觉眩晕头痛,还有会发生遗忘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忆症,只是失忆程度不是很严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会重新恢复记忆。 3、这种脑震荡情况最为严重,表现症状最明显,患者不但出现失忆,还会发生脑部损伤发生影响血液循环的肿块形成,同时也不排除会发生颅骨骨折,长时间昏迷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我们平时所说的“植物人”,给患者一生造成灾难性的损害。 三.病因 脑震荡的发病原因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外伤是导致脑震荡发生的常见病因。脑震荡好发于老人、小孩以及特殊行业的人群,诱发脑震荡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这些诱因。 1.主要病因:头部外伤 如头部撞击、交通事故、跌倒、打架。由于脑组织是一个柔软的器官,它被脑脊液包围,同时受到颅骨的保护,这可以防止轻度的损伤对脑组织的破坏。但是当受到严重暴力或快速的旋转力时,脑脊液的缓冲作用不再有效,脑组织可能撞击到颅骨,造成损伤。 2.诱发因素 当以下情况时使头部遭受暴力,出现外伤时,可引起脑震荡: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如足球、拳击、橄榄球等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危险的高空作业;交通事故的发生;参与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战争因素。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意识障碍:受伤后即刻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神志转清后患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2)近事遗忘:清醒后不能叙述受伤经过,有明显的近事遗忘,但往事仍能回忆。 2.伴随症状: 脑震荡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植物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面色苍白、瞳孔大小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浅慢等危象。 3.其他症状: 脑震荡后遗症恢复期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在受伤后数周或数月逐渐消失。但有一些患者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有的还有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若逾时3~6个月不愈,除考虑有精神因素外,还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继发性损伤的可能。 五.主要辅助检查 CT检查:颅脑损伤诊断中,被公认为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建议老年患者及头痛、呕吐患者进行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医学界的领先的先进仪器,清晰度较高,可以查出一些细微的环节。 脑电图:脑震荡后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各导联兴奋性均下降,尤其是在站立位时更明显。 六.诊断标准 01病史及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脑震荡具有的症状,如短暂的意识障碍、近事遗忘等,或者受伤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还有经过影像学检查后,除外继发性脑结构性损害,支持脑震荡的诊断时,即可确诊。 02鉴别诊断:临床上脑震荡与轻度脑挫伤很难鉴别,可依靠头颅CT、核磁或脑电图检查来鉴别,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亦无严格区分的必要。 七.治疗 脑震荡大多数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较短,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使用影响观察的吗啡类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少的镇痛、镇静剂。 八.护理 (1)一般护理: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以利患者能够安心休养,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安慰,使患者有愉快的心情。减少脑力活动,避免过度用脑和过度劳累。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如出现突然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病情恶化的征兆,立即报告医师,复查头部CT,以排除颅内继发性损伤,尤其是排除血肿的形成。 (3)饮食护理:脑震荡是一种脑损伤疾病,饮食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以减轻症状、避免诱因为主要原则。多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水果、蔬菜,避免兴奋性食物,保持自身营养状况良好。如可以食用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苹果、香蕉、猕猴桃等),也可以食用脱脂牛奶、豆浆、蔗糖、代乳粉等食物,还可以多食健脑食品,如核桃、栗子等。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食用这些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忌食兴奋性食物,禁止喝酒、喝咖啡、喝浓茶,会使大脑兴奋性增加,不利于脑震荡的恢复。 九.健康宣教 1. 疾病预防:预防脑震荡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诱发因素,即跌倒、头部撞击以及交通事故等。还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避免出现其他的脑部病变。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脑震荡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具体措施还有看护好老人、小孩,以免发生跌倒。参加竞技类运动项目时,注意穿戴好护具。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饮酒不开车,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参与打架、斗殴事件。 2. 预后及复诊:脑震荡患者出院后1个月左右需来医院复诊,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休养,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预后较好。 3.护理要点:患上脑震荡疾病以后,有些病人常常会头痛,身体非常的虚弱,有时衣食住行都需要别人的帮忙,这是我们应该加强这种疾病的护理知识,能给病人很多的帮助,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脑震荡有什么护理要点。 给予病人普通饮食,若病情需要,可定时去附近卫生所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监护病人在伤后的3个月内不要过度用脑,以便及早消除头痛、头晕等伴发症状。遵医嘱适量服用药物。脑震荡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也要学会一些针对性的护理,这是很重要的。脑震荡要怎么进行护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通过介绍,如果生活中,身边的人不小心撞到了头,不可以忽视,请及时上医院检查检查,避免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危害。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4911
病请描述:患者叶某某,女,69岁,因“乳腺恶性肿瘤”就诊。 患者既往血脂较高。现时感胃痛,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偶有反酸。大便不调,一日三次。小便调。脉沉,舌苔淡白。寐可,食欲尚可。 24年2月服用中药后,3月患者来付主任门诊复诊。患者已无胃痛,无有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大便调,一日三次。小便调。脉滑,舌苔淡白。寐可,食欲尚可。 案语: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多种风险因素都与其发病率增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增长、个人和家族病史等。乳腺恶性可以表现为乳房组织中的肿块或硬块,触感通常不痛;乳头分泌物,特别是血性分泌物;乳房皮肤或乳头发生变化,如皮肤凹陷、红肿、皮疹或乳头内陷;乳房形状或大小的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如乳腺切除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中医胃痛主要由于外感风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药、针灸、推拿、膏方等发疯调和脾胃。予以患者陈皮、香附、白芍理气止痛、调和肝脾、舒肝解郁,气机流动顺畅,调整和促进气的正常流动。患者既往血脂较高,可予以泽泻、益母草、生蒲黄、黄精降血糖。黄精可养阴润肺,滋肾填精,能治消渴,配伍泽泻,益母草,能清热凉血,配伍使用可以降血糖、清血脂。辨证论治,配合局部治疗方案,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再佐以抗肿瘤的药物,相互配伍使用增强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
付晓伶 2024-04-07阅读量1535
病请描述:偏头痛难以忍受想抓狂?健脾和中通灵膏方调理你用过吗? 偏头痛,多数人一生都会经历的痛,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女性比男性多发,虽然常人看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有时候痛起来却要人命。偏头痛,其实是被多数人低估的疾病,它是人体发出的警报,必须引起重视。中医治疗偏头痛有何优势,看看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怎么治疗? 她将带领大家一起用奇妙的中医来认识偏头痛。 ①头痛的分类 当分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头痛的病机多为气血不通则痛或气血不荣则痛。 根据头痛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风、寒、湿邪壅塞经脉所致,岭南地区尤以湿邪为盛,当人体体质下降或外界气候剧变时都可导致外邪侵犯,比如常见感冒头痛,也可为偏头痛的诱因之一。 一般病程较短,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内伤头痛: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劳倦内伤、久病体虚、女性经行产后或头部外伤等多因素均可导致或诱发头痛,其中偏头痛属于内伤头痛。 如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可反复或周期性发作。 ②偏头痛无需再忍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华荣主任独创解郁和中法论治偏头痛 现代医学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一般采取急性期镇痛治疗和缓解期预防性治疗,常用的药物如急性期的NSAID类、曲坦类止痛药,缓解期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抗癫痫药等,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长期使用止痛药可导致慢性头痛,随着病程延长甚至可变为药物依赖性头痛,困扰众多偏头痛患者。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华荣主任临证30年,创解郁和中法论治偏头痛,全周期干预治疗,通过中医思维辨证论治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在偏头痛好发部位中,按照经络循行规则,前额属胃,两颞侧及头顶属肝胆,同时头痛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均证明了其与肝经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头痛发作时大多伴有恶心、呕吐、胃痛或排便不畅等脾胃症状,提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故认为偏头痛与肝脾胃息息相关,为肝脾胃失调所致。 基于上述病机分析,华荣主任认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用解郁和中法治疗偏头痛,改变剂型为“健脾和中通灵”膏方其优势在于协调肝脾胃的功能,整体有机调节人体气血,提升人体应变能力,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调畅气血为主,改善患者情绪、脾胃状态,使得气血通畅,头痛症状自然消失。 多数患者通过两至三个月健脾和中通灵膏方调治,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且能摆脱止痛药,甚至达到根治。 ③头痛不能拖 尽早中医干预,中医药全周期治疗偏头痛,早日摆脱止痛药 很多人在偏头痛发作时往往一两片止痛药打发,甚至加量使用,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容易导致发作次数增多,进而演变成为慢性头痛,使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常用的止痛药属于解热镇痛药,中医角度认为止痛药多为药性寒凉,偏头痛患者脾胃虚寒,服用止痛药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偏头痛,演变成慢性偏头痛,甚至是药物依赖性头痛,最后变成频繁发作、复发严重、迁延日久的恶性循环。 中医讲“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头痛也提示了体内发生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尽早采用中医药全周期治疗方案,急性期可以加用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救急止痛,预防性治疗则以中药治疗为主,尽早阻断偏头痛慢性化,避免陷入恶性循环,摆脱止痛药。 缓解期是治疗的关键,更需要加强治疗,头痛不发作的时候才是治疗的重要时机,例如经期头痛必须在平时加强治疗,调理气血,才能缓解经期头痛。
华荣 2024-03-15阅读量1491
病请描述:恶心呕吐是化疗副作用最直观的临床表现。但是现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映的化疗病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医生在化疗前会给患者使用不同的止吐药物。根据病人化疗方案,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使用不同程度的止吐药物,可选择单药止吐或多种止吐药物联合使用。 1、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最常使用的止吐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2、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包括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是一种中枢止吐药物,抑制5-HT的释放及阻断向呕吐中枢,抑制呕吐发生的一类药物,止吐效果明显。 3、NKY受体阻断剂,如阿瑞吡坦、福沙吡坦等,针对迟发性呕吐,对化疗后24小时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效果比较好。 4、使用化疗药物出现恶心呕吐有时也与患者的恐惧心理相关,临床上医生也会加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奥氮平等。 5、心理调节也是缓解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病友交流、在家人的陪伴下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6、另外,中医中药对预防和缓解恶心呕吐也有相当好的疗效,如患者可以含服生姜片预防呕吐;针灸或按压合谷穴、内关穴等对改善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疗效。
蒋海燕 2024-03-05阅读量1254
病请描述: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23) 儿童腹泻病 1.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儿童急性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继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主要治疗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及合理使用药物等。使用益生菌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和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长期腹泻风险。 推荐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A)、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A)、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A)、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A)、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A)、酪酸梭菌活菌散(A)、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A)、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A)、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A)、LGG(A)、VSL#3(A)和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A)。 2.迁延性腹泻的治疗 迁延性腹泻的病因复杂,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益生菌有助于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提高临床疗效和缩短病程。推荐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A)、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A)、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A)、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和LGG(A)。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 AAD是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结束后发生的腹泻,由抗生素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特定病原体过度生长及微生物群功能改变所介导。AAD与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及疗程、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基础病等因素相关,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益生菌能够明显减少AAD发生,并且减轻AAD的严重程度。推荐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A)、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A)、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A)、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A)、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A)、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A)、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A)、酪酸梭菌活菌散(A)、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A)和LGG(A)。
张振国 2024-01-26阅读量1351
病请描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精神疾病,影响全球众多儿童。尽管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ADHD与大脑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托莫西汀作为一种常用的ADHD治疗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有效改善ADHD症状。本文将深入探讨托莫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原理、疗程、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 一、托莫西汀的作用机理 托莫西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从而改善ADHD症状。具体来说,托莫西汀能选择性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再摄取,增加其浓度,从而增强大脑对认知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二、治疗的疗程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疗程通常为长期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一般来说,初始治疗剂量为每天20mg,根据病情和耐受性逐渐调整至最佳剂量。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儿的症状和药物反应,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三、疗效评估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疗效评估主要基于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此外,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ADHD评估量表(如ADHD-RS)来记录患儿的症状变化。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可认为托莫西汀治疗有效。 四、不良反应 虽然托莫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效果显著,但仍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疲劳等。这些反应大多轻微且短暂,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自行消失。若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程度较高,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此外,托莫西汀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儿,使用托莫西汀时应特别注意监测心血管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托莫西汀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五、总结与建议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原理主要基于调节神经递质功能,通过增加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来改善大脑对认知和行为控制的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评估患儿的症状和药物反应,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家长和教师也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若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ADHD患儿的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心理干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合理的心理辅导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通过医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让每个ADHD患儿都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生长发育 2024-01-17阅读量2085
病请描述:尹女士,78岁,今年9月初因排便困难6年余,最近愈发加重,来到肛肠外科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巨结肠,整个右半结肠至降结肠极度扩张,大量积气、积粪,伴有电解质紊乱,当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肠镜吸取部分积气后尹女士自诉有明显排气排便,腹胀症状也明显好转,但是复查CT右半结肠仍有明显扩张及大量粪便积存,因此建议尹女士手术治疗,不做手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巨结肠情况依然会逐步加重,甚至有穿孔、感染中毒等可能,尹女士及家属因纠结于自身心脏疾病等原因而拒绝手术,选择保守治疗。12天前,尹女士再次出现腹痛不适,排便困难进行性加重,并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遂至我院就诊。 尹女士入院后,CT平扫结果显示整个右半结肠至降结肠依然极度扩张,较9月份CT甚至有所进展,与巨结肠表现相符,并伴有结肠梗阻改变。与此同时,尹女士长期有阵发性胸闷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既往冠脉造影显示有多处明显狭窄,且对造影剂过敏无法再行CTA检查评估冠脉情况。入院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T异常及左胸导联低电压。但是目前尹女士的情况为外科急症,腹部体征明显加重,腹痛无法缓解,手术为限期手术,冠脉现心内科也无法干预,也影响后续外科手术治疗。经积极与心内科及家属沟通并综合评估,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倍他乐克缓释片减轻心肌氧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冠对症治疗。因为尹女士冠心病问题,且无法充分评估,围手术期间心血管风险相对较大,尹女士及家属再次焦虑忧心,犹豫间仍拒绝手术治疗,局面顿时陷入尴尬。 生死时速 次日,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开始了。尹女士的腹痛情况仍没有明显缓解,绞痛的频率明显上升,无法活动,无法进食,心肺功能也因极度膨胀的腹腔挤压胸腔而受到影响,此刻的病情如同陡峭的山崖,一不留神就可能跌入深渊。患者腹部膨隆如山,心肺功能岌岌可危,每一个小时都可能是生与死的界限。急性心梗、心跳骤停、心肺功能不全、肠坏死穿孔…这些名词不仅仅是医学术语,更是悬在尹女士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肛肠外科傅传刚主任及鲁兵副主任的决策如同指南针,为这场赛跑指明方向,保守治疗不再是选择,因为生命已至悬崖边缘,只有手术,才能打开生的大门。经过反复沟通与解释,尹女士和家属最终也作出了手术的决策,这是信任与决心的交织,是与死神的最后博弈。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手术台就是战场。 手术战场/Surgical battlefield 2023年12月22日,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在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中进行。全麻状态下,医生们急诊进行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见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的极度扩张令人震惊,最宽处直径达到了20cm,仿佛一条“巨蟒”般的肠道盘踞在尹女士体内,回盲部已经完全开放,近端小肠也出现了明显的扩张,充满了积气和积粪。最终手术医生们决定进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将小肠和乙状结肠进行吻合。切下来的标本可以看见肠壁菲薄如纸,而肠腔内则积满了坚硬的粪便和气体。大网膜紧紧地包裹着这条扩张的结肠,并与腹壁粘连在一起,也给手术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在降结肠远段至乙状结肠的部分,肠管呈现僵硬和痉挛的状态,腔内还可以摸到部分成形的粪便。而乙状结肠及远端肠管的形态则是正常的。 捞出“巨蟒”般结肠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巨蟒”般的扩张结肠终于被成功切除。手术团队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手术顺利完成。由于尹女士年事已高,手术过程极为复杂和艰难。为了确保尹女士的生命安全,手术结束后,尹女士被迅速转入ICU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医生和护士们夜以继日地守在尹女士的病床前,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尹女士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屏障。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尹女士逐渐康复,迈向新的生活。 科普 特发性巨结肠 特发性巨结肠,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疾病,其特征为结肠部分或全部扩张。该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便秘、腹部膨胀、恶心和呕吐等。特发性巨结肠的病因可能与个体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肠道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对于特发性巨结肠的治疗,首先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如灌肠、饮食调整、排便训练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切除病变的肠管,而姑息性手术则是解除肠道梗阻,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特发性巨结肠的诊断需要排除其它可能导致肠道扩张的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炎症性肠病等。因此,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疑似特发性巨结肠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傅传刚 2024-01-08阅读量2562
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也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对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而言,手术并不是必要的,只需要进行调整生活方式、药物、物理治疗等保守疗法。这也让很多患者以为,颈椎病完全不需要做手术,甚至会在医生建议做手术时提出质疑。 确实,大多数颈椎病不需要做手术,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情况比较严重,不得不做手术。那么,颈椎病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做手术呢? 由于颈椎位置特殊,手术难度较大,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只有当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才会选择进行手术,比如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出现上下肢肌肉无力或萎缩、肢体感知觉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时。总的来说,颈椎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主要取决于颈椎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因为是它们决定了患者会出现怎样的症状以及会带来哪些后果。 颈椎病根据受累的组织结构不同,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其治疗原则和手术时机各不相同。 1、颈型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改变,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颈型颈椎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更不需要做手术,只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药物、物理治疗即可。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变刺激、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是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类型,临床表现与颈型颈椎病类似,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还会出现颈神经走行部位的放射性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程度较轻,一般可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来改善症状,绝大部分不需要做手术。但如果正规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反复发作而且肌肉萎缩或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还是需要考虑手术,以免造成神经不可逆损伤。 3、脊髓型颈椎病 病变影响了相应节段脊髓,是颈椎病里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肌张力高、痉挛甚至强直,不能做精细动作等。 绝大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因此以手术治疗为主。从原则上来讲,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且无手术禁忌证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除非患者由于特殊原因症状较轻,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非手术治疗,并注重定期随访,若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尽快手术。 4、交感型颈椎病 是颈椎病里最复杂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性头晕、恶心呕吐、头枕部疼痛,还可以出现心跳加快或减慢、心前区疼痛。 绝大多数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有良好的效果,且由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确定具体病变的位置,因此一般只能采用保守治疗。除非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同时颈椎影像能够明确找到病因,才会考虑手术。 5、椎动脉型颈椎病 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主要表现为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一时性意识障碍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首选保守治疗,一般能够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如果存在颈性眩晕导致的猝倒史,且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同时又经椎动脉超声或核磁证实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考虑手术。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而言,保守治疗都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一般只有保守治疗的无效且症状非常严重时才考虑手术。但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史国栋 2023-12-26阅读量1154
病请描述:怀孕后发现子宫肌瘤能否继续顺利妊娠至足月? 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女性朋友准备备孕了,结果孕前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或者有些人是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检查发现了子宫肌瘤,因此非常焦虑,担心子宫肌瘤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 首先了解一下子宫肌瘤的病因: 目前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因为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所以提示此疾病与性激素有明显相关性。而当一位女性妊娠前雌三醇<7nmol/L,孕37周可以达到1000nmol/L,孕激素同样在妊娠后明显增加。这些都会大大的刺激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经常会看到有些孕妇在孕前1-2cm的肌瘤至孕足月增长到7-8cm。看到这,大家肯定就害怕了,难道有子宫肌瘤就不能怀孕了吗?而那些已经怀了的是否要终止妊娠呢?不着急,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讲讲子宫肌瘤的分类: 按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1肌壁间肌瘤,顾名思义长在子宫肌层中间;2浆膜下肌瘤,即肌瘤向子宫表面生长;3黏膜下肌瘤,即向宫腔里面生长。 最后就来讲讲何种情况子宫肌瘤可以备孕: 1首先子宫浆膜下肌瘤,特别是<4cm的肌瘤一般对妊娠影响不大,可以备孕,甚至如果达到5-6cm,对于一些年龄已经超过36岁着急备孕的女性,妇科医生通常也会建议她们先去备孕,因为如果做子宫肌瘤手术则需要避孕至少半年到一年以上,届时卵巢功能正在飞速下降,恐有不孕的风险。 2其次是子宫肌壁间肌瘤,如果<4cm,特别是单发的则对备孕的影响也不大,可以试着去备孕,但如果子宫多发肌壁间肌瘤已经导致子宫腔形态改变,甚至已引起多次流产的女性,则需要积极处理后方能备孕。 3最后讲讲黏膜下肌瘤,相信大家看了分型都明白该型肌瘤对生育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无论大小都需要在孕前处理掉,可以做宫腔镜手术切除,术后一般避孕3-6个月就可以备孕了。 4当然如果考虑肌瘤恶变可能则无论生长部位或大小都必须积极处理,不能备孕,这项甄别工作就交给医生来做了。 那么怀孕了以后发现子宫肌瘤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是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5cm,且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及发热,则密切观察,了解肌瘤生长速度,如果生长速度不快,至足月可以考虑分娩后复查B超,大部分肌瘤会随着激素水平下降而缩小。如果生长很快,孕早期迅速超过10cm,则妇科医生可能会建议终止妊娠。因为随着孕周的持续增加肌瘤会继续迅速生长最终可能导致孕妇流产大出血或分娩时大出血风险较大。如果孕期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则可能肌瘤因生长快出现红色变性,此时需要紧急就诊,大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继续妊娠至足月,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可能需要终止妊娠。 最后讲讲如果长了子宫肌瘤是否能自然分娩: 大部分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女性都可以自然分娩,但应预防产后出血。因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所以建议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在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分娩。如果肌瘤长在特殊部位,比如宫颈或其他阻碍胎儿娩出的通道上则可能需要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术中术后均需要预防产后出血。 最后祝所有女性朋友们健康快乐!
何拉曼 2023-12-13阅读量1879
病请描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如果这些指标单项或多项升高(白蛋白降低),则为肝功能异常。 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到消化科或肝病科就医,切勿买点护肝降酶药吃或到中医门诊部喝点中药,以免耽搁疾病的治疗。 1.询问病史,一般消化道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看是否有黄疸等。询问是否有服用肝损药物如化疗药,治疗肿瘤免疫制剂,土三七(肝窦综合征),抗霉菌,抗结核等药,应特别注意中药及保健品,事实上中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药保健品已成为药物性肝炎主要因素。当然有长期较大量饮酒者,应考虑酒精性肝病。 2.血液化验。包括常见的甲肝(HAV-IgM),乙肝(HBsAg或二对半),丙肝(HCV抗体),戊肝(HEV-IgM)肝炎标志物,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时也会查铜篮蛋白,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及肝豆状核变性存在。 3.B超检查看肝脏质地如何,是否有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併发症,肝癌,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胆管扩张(胆道梗阻)等。 4.对于有梗阻性黄疸者或肝有肿块及占位者需进一步检查增强CT或/和增强核磁共振,必要时PET-CT,以明确梗阻原因如胆管癌,胰腺癌等。 通过这些处理,大部分肝功能异常者能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事实上通过这些检查仍有少部分患者查不到原因,那时我们应扩大检查范围,如心脏(包括心包),是否有瘀血性肝病,肌肉,是否有多发性肌炎,某些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黄疸(如Rotor,Dubin-Johnson,Crigler-Najjar)需进一步基因检测。 6.肝穿活组织检查,如上所述,不少肝病患者经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或者在辅以必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就可确诊。但是,仍有些少数不能明确诊断疾病,只有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下结论,如淋巴瘤、肝癌、结核等。还有些疾病诊断起来有困难,需要肝活检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作出诊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等。肝穿活组织检查在病毒性肝炎中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⑴可以明确诊断,有时临床诊断是急性肝炎,而病理则提示为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临床诊断是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而病理提示为在肝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即慢性重型肝炎;临床上诊断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而病理提示为早期肝硬化等。⑵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肝穿肝组织活检发现10%的人肝组织基本正常;70%的人肝组织有轻微的病变;20%的人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前80%的人可不需治疗,后20%的人则一定要治疗。⑶治疗效果的评估治疗的效果不能但凭患者的主观感觉,实验室检查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肝活检比较客观且确切。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经检查及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并给相应的积极处理。
张顺财 2023-11-29阅读量5364